田金良
摘 要:數字創意產業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支柱產業,為了滿足新興行業發展的需要,人才的培養將會是未來的重點。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是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新興專業,是數字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為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未來的人才培養需要的是藝術與科技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需要的是跨界和融合的新型人才。
關鍵詞:數字創意產業;數字媒體藝術;學科發展;新工科
一、數字創意產業的迅猛,對人才培養提出新要求
對于數字創意產業被引起重視是從近幾年開始的,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數字創意產業”被明確提出。數字創意產業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相互融合而產生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從近年的發展看,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令人矚目。在《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18》中把他的主要特征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數字技術,以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全息成像、裸眼三維圖形顯示、交互娛樂引擎開發、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為基礎,以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的技術為支撐;另一方面是數字內容,包括網絡文學、游戲、動漫、影視、音樂、攝影、美術、創意設計、出版發行、在線教育、VR等構成了數字創意產業的內容內涵。從這些特征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對高校數字媒體藝術類專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F在數字創意產業已經被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成為了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低碳、生物、高端制造等產業并列的五大新支柱。可見發展數字創意產業已經是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對于一個新興行業的興起,首先最缺的就是人才的培養和儲備。而人才的培養又離不開高等院校的教育培養和學科發展。
從目前數字創意產業在發展的現狀看。數字創意產業的難點集中在高質量人才稀缺。因為這個行業是一個涉及多領域、多行業的融合性特點,因此人才的培養上,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從實際的行業中擁有具備長期從業經驗和深刻理解視覺策劃、創意設計的人才以及高素質管理人才是非常匱乏的。這就是行業發展對高校專業人才提出的要求。從目前高校專業的發展看,一方面,對于新工科類專業,已經成為目前的了一個熱點。所謂新工科是指以互聯網和工業智能為核心,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智能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工科專業。以智能制造、云計算、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用于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相對于傳統的工科人才,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新工科人才。由此可見數字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中,跨界人才,融合性專業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二、當前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末期,最早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就開始了對計算機圖形技術的研究。2001年 北京廣播學院的科學藝術系,招收了首屆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學生。并提出“以CG技術與藝術為核心,以寬帶互聯網絡為基礎,深入數字高清應用領域,進行以數字電影、數字電視、網絡多媒體藝術為主的數字藝術的探索與實踐”的專業定位,積極在數字媒體藝術這一領域進行實踐探索,并逐步摸索出一套適合該專業的課程體系。這也標志著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在高等教育中誕生。根據在我國教育部2008年公布的742所本科院校初步調研的結果:共有196所院校開設了數字媒體藝術類專業。
數字媒體藝術是一門以技術為主、藝術為輔,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新興學科,旨在培養兼具技術和藝術的新型復合型藝術設計和制作人才。這樣的人才也是數字創意產業所急需的人才。數字媒體藝術是一個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綜合性學科,集中體現了“科學、藝術和人文”的理念。該學科的領域目前屬于交叉學科領域,內容包括了藝術設計、交互設計、數字處理技術、計算機語言、計算機圖形學、信息與通信技術等各方面的知識。據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對數字媒體藝術人才需求的缺口,每年在幾十萬。需要這些數字媒體藝術人才有影視動畫制作單位、傳媒與廣告公司、數碼藝術公司、展示設計公司、電視臺、新媒體類技術公司等等。而且他們都希望培養交叉型和復合型人才,要求既要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以及美術修養、既懂技術又懂藝術、能利用計算機新的媒體設計工具進行藝術作品的設計和創作。簡單的講就是既要有藝術設計能力,又要有技術能力。但從目前現狀看,這兩個方面的培養是有難度的,因為多數的工科類院校雖然開設了數字媒體技術類的專業,但這些專業的學生通常不懂藝術。而在藝術類院校開始的數字媒體藝術類的專業,通常只側重藝術設計類教學,而忽略了技術類課程,即使開設了計算語言等技術課程,藝術生因為工科類基礎比較差,學習起來也是非常吃力。但目前行業急需的就是跨界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我們就需要根據現狀,調整人才培養策略,以適應時代的發展。
數字媒體藝術這個專業,因為結尾增加了藝術,所以目前這個專業主要還是劃歸為藝術類專業,在藝術類院校和綜合性大學開設。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學科門類屬于藝術學的“1305 設計學(可授藝術學學位)”。但這個專業又與傳統意義上的藝術類專業有所不同的,因為這個專業還是具有交叉學科的特征。是藝術與技術的融合專業。其實現在進入信息社會后,藝術家與科學家都不約而同地猛然發現,藝術與科學是密不可分的。幾乎藝術里的任何一個領域,舞蹈、音樂、繪畫、戲劇、電影等都是藝術與技術,藝術與科學的結合體。藝術需要借助新的技術來塑造形象,創造更新、更奇、更異的藝術效果;信息社會為藝術與科學的融合提供了平臺。這就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學科發展定了基調。因為藝術生的學習成績稍差,因此在學習一些技術類課程中,比如計算機編程技術等的時候有力不從心的地方。這就要求我們在招生時,就要提高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時的學習成績方面的要求,把藝術生中,學習成績較好,或者說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收入這個專業,這是提高人才水平的重要一環。甚至可在這個專業中,增加一部分藝術理科生的學生進入,使得這個專業的生源本身就可以融合化,讓藝術生與理工生同時存在,讓他們相互影響,相互學習。最終培養出復合型人才。因為新一代的數字媒體藝術 人才中既要有藝術鑒賞和設計能力,又要有計算機基本技術,能熟練應該各種新媒體軟件,其所從事的平面設計、網絡媒體制作、游戲、動畫制作、數碼視頻編輯和數字化設計等領域,也是復合型的領域。因此高校的教學也必須與時俱進,從源頭上就把好生源的關。
從目前發展的現狀看,各高校開設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也主要集中在了:數字游戲設計、數字影視制作和網絡媒體設計三個方向。游戲設計是集音樂、美術、文學等多種藝術形式于一體的高科技文化,數字游戲設計也是新興的發展方向,有著廣闊的前景。而數字影視制作方向是以CG技術與藝術為核心,以寬帶互聯網絡為基礎,深入數字高清應用領域,進行以數字電影、數字電視、網絡多媒體藝術為主的數字藝術的探索與實踐。網絡媒體設計方向是基于網絡的發展和多媒體技術、藝術的發展而產生的,是致力于融合計算機網絡、通信網絡和電視網絡的跨媒體藝術形態的設計和應用。從目前發展看,這三個方向還不能滿足未來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需要,對于以互聯網+為背景的數字文化創意軟件、數字文化創意內容制作、新型媒體服務、數字文化創意等方向的專業還比較缺乏。在未來這些方向將會對高校數字媒體類的專業設置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根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特征;他們不僅能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去解決現有的問題,還有能力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去解決未來發展出現的問題,對未來技術和產業起到引領作用;不久需要培養在技術上優秀的人才,還需要培養懂得經濟、社會和管理,兼具良好的綜合性人才。
三、數字創意產業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發展的影響
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互聯網的發展,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7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七億網民是我國數字創意產業發展堅強的后盾。根據《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顯示,移動互聯網與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驅動我國數字創意產業爆發式增長。一方面,以數字音樂、網絡文學、動漫、影視、游戲、直播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新興數字文化行業快速崛起。從統計數據看,以“互聯網+”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營收增長34.6%。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業也發展迅猛。另一方面,消費需求升級和創新發展驅動數字創意裝備和創意設計產業實現高速增長。因此在數字媒體專業的發展上,以互聯網為背景的,新興專業的發展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尤其是依托數字技術進行創作、生產、傳播和服務,引領新供給、新消費,高速成長的新型文化產業門類。目前數字創意產業領域重點為三個重點方向,具體是數字文化創意、設計服務、數字創意與相關產業融合應用服務。這些為高校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方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專業方向的設置上,課程教學的設置上,已經培養目標方面,都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發展。依托互聯網背景,數字經濟的專業的數字媒體類專業,以及與移動媒體相關聯的數字媒體專業,以設計服務和設計創意為目標的數字媒體類專業,是為了發展的趨勢,數字媒體類專業的融合發展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美]Matt Jones? Gary Marsden 奚丹 譯 .移動設備交互設計[M].電子工業出版社。
[2]張亮.細節決定交互設計的成敗[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3]李四達 編著.數字媒體藝術概論[M]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