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海亭
濟南天下第一泉風景區服務中心 山東 濟南 250000
菊花生產中,大立菊、造型菊、盆景菊的培養,嫁接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技術操作。近年來,隨著全國各地的菊展舉辦,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造型菊花要嫁接,嫁接技術的成為實際生產中的一項關鍵。長期以來,嫁接技術借鑒于果木的嫁接,然而草本與木本的嫁接存在很大的不同之處,菊花嫁接技術需要發展自己的一套理論。基于此,本文根據在生產一線的長期實踐,把經驗進行總結,以期望對菊花生產有借鑒意義。
砧木選用青蒿為主,菊花與青蒿親和力較強,嫁接后愈合效果較好。青蒿來源主要有兩種:野外采集,采種育苗。野外采集主要在三月份進行,青蒿在北方野外遍地可尋,數量眾多,可選擇苗株健壯,無病蟲害小苗,挖取后,先清除附帶的一些野草,隨即在營養缽內栽植培養;播種育苗,主要是前一年十月份,采集青蒿種子,整地開畦,澆水濕地后撒播,十天左右可出苗,越冬時,澆足封凍水,待明年三月,氣溫回升,正常生長后可培養成嫁接砧木。
青蒿對土壤要求不嚴,正常的田園土壤即可,也可以配比一定的基質用土。可用園土、草炭、珍珠巖、發酵牛羊糞以4:3:2:2的比例配制。無論田園土或配好的基質都應采用多菌靈消毒處理,防止土傳疾病。
嫁接工具可采用嫁接刀或剃須刀,嫁接薄膜,塑料袋等工具。
北方品種菊嫁接一般在四月份進行。其它的大立菊,造型菊可根據實際需要,隨時嫁接,但總的原則是嫁接時一定要查看青蒿嫁接部位的莖稈內髓是否變白,白心則成活率會低。所以最好時間趁早,以便選擇莖稈新梢青綠部位嫁接。
接穗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無傷痕的母本菊花上剪取7厘米左右的莖稈。束捆后,用濕潤的紗布蓋好,防止水分蒸發,萎焉。原則是隨采隨接,接穗的數量最好保證一天之內嫁接完。
菊花嫁接一般采用劈接,劈接主要有三步構成:削接穗、削砧木、綁扎。削接穗,將接穗基部的葉片連同葉柄一塊摘除,將芽接刀于基部往上5厘米處往剪口方向呈30°角斜切一刀,深度不要超過接穗直徑的1/3,在切削面的背面,依次對稱重復剛才的切削,整個切削面呈成楔形。削砧木,選取砧木尚未木質化的部位,用刀削去前端,剪口一定要平整,無劈裂,然后在斷面中央垂直縱向切一刀,深度超過接穗的切面少許。捆綁,用芽接刀撬開剛才的砧木切口,把接穗一直插到接枝裂口的底部,使兩側的切削面緊密貼合,然后用塑料繩捆綁牢固。一周后,接穗若挺立,表明嫁接成功。萎焉則重新操作嫁接步驟補接。
嫁接后,要及時澆一遍透水。可將盆栽嫁接菊花移到陰涼處,或搭建遮陰網,降低中午蒸騰作用。嫁接一周后,可將菊花移到陽光充足地方,正常養護。時刻注意盆土的干濕情況,待盆土表層發白時,可澆透水,但不要澆的過多,防止爛根。嫁接后,砧木砧極易長出側枝及萌孽,應及時抹除,防止和接穗競爭養分和水分。一個月后,拆除捆綁的塑料繩。此時,嫁接基本完成。
嫁接菊花一是選擇青蒿未木質化時進行嫁接,合適時間是前提,二是接穗與砧木的結合一定要捆綁緊密,嫁接手法熟練是嫁接成活的關鍵。三是后期精心養護是保證嫁接成活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