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
逢年過節,走親訪友,喝酒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風景。很多人礙于面子,推脫不得;礙于健康,又喝得心不甘情不愿的。飲酒,可是一門學問。
關于喝酒的傳說
1.喝酒臉紅的人更能喝嗎?
很多人覺得喝酒臉紅的人是海量,其實這種觀念大錯特錯。解酒的器官主要是肝臟,肝臟里面有兩種酶,其中一種叫作乙醛脫氫酶。喝酒臉紅的人是因為缺少這種酶,導致酒精代謝不完全,造成乙醛堆積,從而臉紅。乙醛有害臟器,因此,喝酒臉紅的人盡量不喝或少喝。
2.蜂蜜能解酒嗎?
流傳的說法是,蜂蜜中的果糖能夠加速酒精代謝,從而縮短酒精在體內停留的時間,將傷害降到最低。聽著挺有道理,但實際上,蜂蜜解酒是建立在酒精和果糖等量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如果喝了2兩50度的二鍋頭,大約含80克酒精,需要吃80克的果糖(蜂蜜中含有約40%的果糖,換算下來需要200克蜂蜜)才能幫助解酒。
對于正常人來說,對果糖的吸收能力有很大差異,一般是5~50克不等。如果超量食用,會造成滲透性腹瀉。另外,果糖也廣泛存在于很多水果中,像橘子、蘋果、香蕉等。
3.濃茶解酒靠譜嗎?
喝酒之后再喝濃茶會感到清醒了許多。實際上是因為濃茶里的咖啡因可以興奮神經,但濃茶會使喝酒所導致的脫水現象更加嚴重。因此,這種說法實在不靠譜。
飲酒攻略助健康
在一些必須要喝酒的社交場合中,掌握飲酒攻略顯得尤為重要。
1.喝酒前2小時吃一片復合B族維生素片。
酒精能產生能量,而且同樣重量的酒精比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產能都要高。能量代謝需要消耗B族維生素,飲酒過多會造成B族維生素短暫缺乏,使能量代謝受阻,容易導致其他產能營養素的堆積,帶來能量過剩。另外,如果缺乏B族維生素,會出現食欲減退、上火等表現,因此可在飯前2小時補充一片復合B族維生素。
2.喝杯酸奶保護腸胃。
酒精在胃部就會被吸收一部分,因此經常酗酒會增加胃病的風險。喝酸奶可以在胃的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延緩酒精的吸收,給酒精更多的時間去代謝。
3.先吃主食后喝酒。
主食中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能解毒。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經過代謝,生成的葡萄糖醛酸能夠加速酒精代謝。另外,吃了食物之后還能減少飲酒量。
4.喝酒時多喝水。
喝酒后往往伴隨口渴,多喝水可以防止脫水,也可以加速酒精的代謝速度,減小對身體的傷害。
這些人不能喝酒
1.特殊生理期的人群。例如未成年人、孕婦、乳母、備孕的夫妻等。孕婦飲酒會造成胎兒的大腦損傷,導致不可逆性的大腦功能缺陷或流產。兒童由于各個臟器發育還不完全,酒精對其傷害比成年人要大得多。同時,酒精有抑制神經中樞的作用,兒童飲酒后會嗜睡、注意力下降等,嚴重影響學習。
備孕的夫妻為了保證良好的遺傳物質,需在計劃懷孕的前半年戒煙、戒酒。如一方飲酒,會增加不健全寶寶出生的風險。
2.患有由酒精引起或受酒精影響的疾病的患者。例如酒精性脂肪肝、消化系統疾病、高血壓、心臟病、眼部疾病、痛風等。
3.酒精過敏的人群。喝酒會導致皮膚瘙癢,起紅點。酒精作為過敏原,如果飲用會導致免疫反應過強,攻擊自身的免疫系統,嚴重的甚至會致命。
4.需要集中精力工作的人。這類人群主要是司機、操縱機器的工人等。酒精會降低人的注意力,酒后駕車或工作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工作事故。
5.服用藥物的人群。研究表明,半數以上的藥物與酒同服會導致嚴重的后果。酒精輕則改變藥效和藥物的作用時間,重則會與藥物發生反應,導致血壓升高或降低、頭痛、胃出血等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