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摘 ? 要: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隨著社會發展進程的加快,對于信息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人才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高校計算機教師必須要緊跟潮流,以促進學生更好就業為導向進行教學改革,使學生學到扎扎實實且符合當前社會發展需求的計算機知識與技術,以此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關鍵詞:就業導向 ?高校 ?計算機應用技術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TP3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10(b)-0174-02
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高校必須根據當前的就業需求進行教學改革,依據當前社會對現代化人才的要求和具體職位的崗位要求等調整教學策略,特別是計算機應用技術這門學科,教師應當密切關注當前的就業形勢,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教學內容的優化,為社會培養出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現代化人才。在本文中,筆者就高校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師如何基于就業導向進行教學闡述自己的幾點思考。
1 ?高校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現狀
1.1 課程教學方法落后
眾所周知,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非常快,這也意味著計算機知識有著非常快的更新速度。現如今,很多高校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仍然采取理論考試與教材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沒有在教學體系中引入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方式。與此同時,用于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的軟件存在版本過時的問題,實用性非常低,這讓學生適應當前就業的能力受到嚴重限制。
1.2 教學內容與就業脫節
就當前社會對現代化人才的需求情況來看,既需要人才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還要具備動手實踐能力[1]。換言之,具有全面素質的學生相較于單純成績好的學生在社會上更受歡迎。然而,目前高校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只注重理論內容的傳授,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嚴重缺乏動手操作能力。正因為如此,很多學生走上社會后不能適應企業需要,不能在工作中有效應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導致就業情況不甚理想。
1.3 教師缺乏專業技能
高校教師通常是畢業后就走上了教學崗位,缺乏實際工作經驗。所以,很多教師雖然理論知識豐富扎實,但是實踐能力卻比較差。加上部分教師習慣性“閉門造車”,對當下的就業形勢關注不夠,所以不了解當前社會的人才需求,在進行教學改革的時候不知道從何著手[2]。這也是高校學生在參與項目化實踐活動中遇到問題難以得到教師支持和指導的原因之一,這對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實效性的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礙。
2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策略
2.1 加強計算機師資隊伍的建設
教育教學取得怎樣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能力。前文中也說到,現下高校計算機教師普遍存在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能力差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中,要想實現順利改革,必須加強計算機師資隊伍的建設。一般來說,對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可以從以下兩個途徑進行:
其一,對高校現有的計算機教師加強考核和培訓力度。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比較快,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更新速度也比較快,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才能進行有效教學。對于高校現有的計算機教師,學校要進一步強化考核和培訓。一方面,針對計算機教師教學能力進行培訓,包括職業素養,職業技能等。在這個基礎上對教師進行考核和評價,評價低的教師需要再次進行培訓[3]。另一方面,學校要鼓勵教師多參加各種業余學習,譬如學習計算機軟件、計算機技術等。此外,學校要盡可能多地給教師提供參加學習交流的機會,使教師在參觀交流的過程中積極借鑒他人的教學經驗,吸收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并根據實情將其合理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
其二,引進企業實踐經驗豐富的計算機教師。在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專注于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在給學生傳授計算機知識的同時致力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這就需要具有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教師進行指導。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校可以引進優秀的計算機教師,特別是有著較強計算機實操能力的教師,譬如在軟件公司做過編程、軟件開發等工作,這樣的計算機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傳授豐富的職業技能和企業工作經驗,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就業優勢。
2.2 創新和改進計算機教學模式
基于就業導向的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更快更好地就業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在筆者看來,計算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地采取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其一,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中,僅僅對計算機理論知識進行講解,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住知識的方法是不可行的,這不僅會降低學生的知識吸收率,也不利于學生對計算機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甚至會讓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而案例教學法是一個可取措施。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進各種成功的案例,并根據這些案例和教學目標設置一些思考題,利用這些思考題激活學生的思維,深化學生對案例的理解,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
其二,任務驅動法。要想提升高校學生的就業能力,不僅要傳授學生計算機知識,還要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團隊意識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實現這個要求和目標,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運用可以促進這一目標的落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計算機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設置合適的學習任務,比如設計網站等。然后進行小組分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元互相討論,各自交流彼此的看法和觀點。
2.3 建立完善的計算機課程體系
完善的計算機課程體系是計算機教學取得實效性的前提和基礎。前文中也說到,現下高校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中存在教學內容與當前社會脫節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計算機教師必須予以重視,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研究,對教材進行鉆研,還要密切關注當前的社會就業形勢,時刻了解社會的發展情況,特別是學生即將從事的崗位對人才信息素養的需求變化。教師要根據社會發展動態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優化,盡可能地將最前沿的計算機軟件知識傳授給學生,以此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職業素養。譬如,學生將來從事的職業要求求職人員必須要掌握某一項新的軟件,教師應當及時學習,在自己充分掌握的前提下將其納入到教學體系之中,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指導,以此提升學生的核心競爭力。除此之外,計算機教師在做好理論知識教學的同時還要重視并加強對學生的實踐訓練,比如開展豐富多彩的計算機實踐活動,如網頁設計大賽、PPT制作大賽等,以此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3 ?結語
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下,站在就業的角度對高校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改革非常有必要,這樣可以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核心競爭力。既有利于學生今后更好的就業,也有利于企業獲得合格的復合型人才,還能促進高校計算機教學事業的長足發展,可謂一舉三得。所以,高校計算機應用技術應當以促進學生就業為導向加快教學改革步伐。
參考文獻
[1] 王寶妍,劉喬佳.以就業為導向改革高校計算機教學模式的策略分析[J].電子測試,2015(12):56-57.
[2] 吳銳.基于就業為導向的高校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18):107-109.
[3] 夏妍.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創新策略分析[J].現代鹽化工,2018(4):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