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律師 張 勇
氣出了,虧也吃大了,老胡拿著判決書有些哭笑不得。
老胡退休后,應聘到一家公司任倉庫保管員,某天因工作中意見不同,與公司主管爭執起來。當時,倆人是在玻璃門處爭吵的,爭執中還有了肢體動作,正在此時,玻璃門突然破碎,老胡的右小腿因躲閃不及被玻璃片劃出了幾道傷口。老胡連忙去醫院掛了急診,醫生給他縫了三針,醫藥費和乘車費共花了391元。事后老胡越想越生氣,對賠償問題協商不成,老胡將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公司賠償醫藥費、營養費、護理費、交通費以及精神撫慰金等共計5.2萬余元,其中精神撫慰金高達4萬元。
被告公司辯稱,老胡受傷完全是因為他自己推撞玻璃門造成的,而且傷勢很輕,根本不需要如此高額的醫療費用,更談不上精神損害,不同意老胡的賠償要求。而老胡卻認為,如果不是公司主管的蠻橫無理、沒事找事,不是公司玻璃門不結實,他的腿就不會受傷,公司必須全額支付他的各類費用。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無論是老胡還是公司主管,在這起事件中都有過錯,過錯責任應由雙方各半負擔。由于老胡受傷并不嚴重,因此他索賠精神撫慰金的訴訟請求沒有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法院最終判決被告公司需賠償老胡一半的醫藥費和交通費,共計人民幣195.50元。而在2000多元案件受理費中,法院判決被告公司只需承擔50元,其余部分都要由老胡自己承擔。
老胡要回了“195.50元”,卻得自己掏近2000元的訴訟費,實在是得不償失!想到當初自己“獅子大開口”,如今法院判決他承擔的訴訟費遠遠超過了實際支持他的賠償數額,老胡連連搖頭,這口氣出得成本太高了。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打官司要求損害賠償的數額也水漲船高,尤其是越來越多的人提出了高額“精神撫慰金”。但事實上,并非所有案件都能請求精神損害賠償,也不是所有可以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案件最終都能獲得法院支持。
精神損害賠償在法律上是有嚴格界定的。在一般情況下,如果精神損害未造成嚴重后果,而受害人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法院不予支持。本案就是一例。
另外,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數額一定要適當,不能漫天要價。據不完全統計,在近幾年基層法院審理的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案件中,不少當事人提出的這項請求從幾十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但法院判決的賠償數額一般最高為5萬元。以提出精神損害賠償100萬元為例,如果法院最終判決5萬元,那么這個訴訟費的95%將由原告自行承擔。所以,原告如果打算索要精神賠償,一定要斟酌索要數額,以免付出了高額的訴訟費而得不到預想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