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珊容
摘 要:小學品德課程中的小學生核心素養,是從理論結合實踐中培養出來的。《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定:“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會關心、積極探究是課程的核心。”實踐出真知,邊做邊學是品德課核心素養的核心思想,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品德課核心素養校本化實施活動,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整合觀念,從而在實際行動中提高品德核心素養水平。
關鍵詞:核心素養;校本化;教學應用
小學品德課程不但包含小學階段的歷史、地理等學科知識,而且融合了心理學、法律、社會、生活等多領域的實踐智慧。既是獨立學科,又是一門綜合性課程。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以培養“人”為出發點和價值取向。在小學品德課程中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在探究與創新中持續終身的過程,教師在品德課程設計中,應結合學生的情感、體驗、興趣等學情,夯實學生的文化基礎,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鼓勵學生在社會參與中培養核心素養,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積累知識,澆筑文化基礎
核心素養是課程改革的靈魂,品德是一個人一生做人之根本。小學品德課作為獨立學科,承擔著培養學生良好的言行習慣的任務。核心素養的培養中綜合性、全面性的關鍵能力為重要內容,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道德素質、思想素質與政治素質,每個學科都擔負著“教書”與“育人”的歷史使命,小學品德課作為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的學科,育人功能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小學品德課的核心素養培養是各學科的核心(核心素養)之核心(中心)力量,為積累文化知識、夯實各學科文化基礎起到了澆筑作用,有助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中的“學習伴我成長”一課,本課教學目標是:知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學習,學習伴隨著我們的成長。了解學習的重要性,學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善于利用各種機會學習。認識學習的重要性,熱愛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充實自己。小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學生在課程中可以學習到善于學習、樂于學習、精于學習的智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結合學情,促進自主發展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是中小學德育的重要載體。小學以生動活潑的課內外教育教學活動為主。”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自我教育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小學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應設計貼近學生學情、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學生當前的水平與未來可能發展道德水平之間的差距)為原則、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流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天生喜歡模仿,中年級學生更是樂于在表演游戲中體驗、感悟品德課中的核心素養內涵。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幫助學生在演一演、問一問、辯一辯、猜一猜、唱一唱、畫一畫、議一議等充滿趣味的學習中激發出“人之初,性本善”的天性,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與自主發展,從而學會判斷對錯、明辨是非、感知善惡,以加速品德課中核心素養知識的內化,從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與行為習慣。
例如:“安全記心上”一課,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生活中你認為需要注意安全的有哪些?學生都踴躍發言、各抒己見。禁止燃放煙花、用電安全、飲食衛生安全、防盜等等,數不勝數。接著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課件播放相關安全知識的故事、紀錄片等。并指導學生表演以“安全在我心”為主題的情景劇。學生通過觀看與親身體會,提高了安全意識,學會了自救方法,安全學習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中,在品德課上學會了如何采取安全措施,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
三、聯系生活,激活社會參與
活動性是品德課程的呈現形式。生活是社會中人類的存在方式,社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因此,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參與活動,離不開生活與社會的實際。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就要從學生耳熟能詳的生活中,理論結合實踐,實踐中錘煉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學生通過體驗小學品德課的社會參與活動,認識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與人的思想品德息息相關的,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著發展方向。“好品德好生活,優品德優生活。”培養較高核心素養水平的品德所產生的言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例如:“家庭的記憶”一課,教學目標:了解家庭的發展變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子和事件。教學重點:感受家庭的傳統與價值。教學難點:體會自己的成長與家庭發展變化的關系。教師可以給每一位學生發一張家庭大事記表格,讓學生將家庭中的大事(如我上學了、喬遷日、慶祝爺爺奶奶生日、父母出差了等等)填寫在表格中。幫助學生加深對家庭大事的印象、提升社會參與水平。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指出:研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小學品德課作為學生德育的顯性課程,是以培養小學生良好品德、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核心素養為目標,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已知生活與學習經驗等為切入點作為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將核心素養教育落實到小學品德課程教學中,有助于學生成為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人。
參考文獻:
[1]汪瑞林,杜悅.凝練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N].中國教育報,2016.
[2]溫志明.淺談品德與社會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導學,2017(9).
[3]林崇德.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