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紅
摘 要:近些年來,各項改革不斷深化,九年義務教育的課程也發生了變革。要求在語文課程中,教師應該多采用語文實踐教學,加強對學生高尚情操的培養,修養學生的為人處世的品格,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興趣。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升課堂的生機和活力,要求在課堂中融入一些情感因素,讓課堂充滿感情,培養學生文學素養。
關鍵詞:閱讀教學;小學語文;情感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不可忽略的是,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人無法比擬的。但是目前的現狀是,語文課本蘊含了多種多樣的知識點,但是學生課堂時間卻有點不夠用了,學生需要理解非常復雜的知識點,老師講解的大都是與考試相關的內容,從而忽視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這樣下去,學生的閱讀能力大大降低。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領略文章描述的意境,深入地理解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但是大部分的教師都會忽視閱讀教學,忽視有感情的閱讀教學,只機械化地帶領學生閱讀或者背誦。長此以往,學生對閱讀失去了興趣,降低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學生的文學素養也很難提高,在一堂課結束之后,教師們通常會為學生傳達一些閱讀任務,讓學生去閱讀,但是學生的興趣非常差,在朗讀過程中也無法帶有感情,所以這項作業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一些沒有興趣的學生會敷衍了事,閱讀水平無法提升。
二、讓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充滿情感的途徑
1.引導學生感悟人情之美
教師們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克服形式單一的弊端,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領悟到有感情的閱讀課文的有效性,去感悟文章深層的內涵,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要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教師們應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到文中表達的真善美。教師應該在課堂上使用多種方式的閱讀模式,比如說角色扮演的閱讀方式,選擇幾個學生來朗讀課文,他們分別飾演角色來對話。還有激情閱讀,激情閱讀的情感最為豐富,閱讀之后,學生的心靈會被打動,從而體會到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五年級的課本中有一篇這樣的課文,它的名字是《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的背景是,中國人民志愿軍與朝鮮人民并肩作戰的過程中,與朝鮮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最后在分別之際,解放軍戰士對朝鮮的土地戀戀不舍,不愿意與朝鮮人民分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可以使用激情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文章的最后三段是這篇文章的高潮部分,當學生讀到“再見了,親愛的土地”,對文章的印象會非常深刻。
2.全面把握學生心理
在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在其中的作用非常關鍵。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傳授知識,還應該充分全面地了解學生,深刻地掌握學生的心理,體會學生的思想情感變化,根據這些特征來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從而提升教學效果。這個年紀的小學生天性活潑可愛,求知欲非常強,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基于這些因素,教師應該將教學的場景打造得更加生動有趣。在一個美妙的情境之下,學生的心理可以充分融入進去,學習的欲望也被激發出來了。
比如說,在帶領學生學習《要下雨了》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教師應該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多設定一些教學難點,為什么快下雨的時候魚兒要跳出水面?為什么螞蟻排了一個整齊的隊列來搬運東西?為什么快要下雨的時候燕子們在低空中飛行?在正式上課時,一些學生活潑好動,坐不住,還有一些學生思想不集中,為了應對這些,教師應該加強引導,通過設定情景來抓住學生的心靈,可以讓學生分角色來朗讀課文,并且回答問題。這樣不但達到了教學目的,也提升了教學效果。
3.領悟語言之美,培養學生真善美
在小學的一些語文讀物里,學生會經常接觸到優美的語句。通過閱讀這些優美的語句,學生感悟到了語文的美好,心靈得到了凈化,而且語言的美麗能夠陶冶學生的性情,引導學生認識到人世間的真善美。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桂林山水》這一篇課文的時候,可以從課文中看出,文章用大量優美的語句描寫了桂林的山水,運用了多種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有擬人,充分展現了桂林的山水之美。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工具為學生播放一些視頻或者圖片,搭配合適的音樂,讓學生感同身受,身臨其境。然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這種閱讀教學模式,不僅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了桂林山水之美,還能夠激發學生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從而提高人文素養,培養真善美的品德。
綜上所述,這個階段是培養學生語文情感的關鍵時期,往后的語文素質都會受到影響,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參加語文閱讀,不斷地提高閱讀能力,感悟文章中的情感。長此以往,學生的文學素養會飛速提升,身心也會得到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鵬程,張越.聚焦課堂,聆聽語文的音符: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管窺[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3):22.
[2]浦黎霞.穿行在語文和文化之間:小學鑒賞性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6(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