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誼
摘 要:低年級學生上課容易分心,識字教學中需增強識字的趣味性,要靈活采取編創故事、巧編兒歌、開展游戲、相機點撥等多種多樣的適合低年級學生的教學方法,并且多聯系實際生活,才有助于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故事;兒歌;游戲;點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識字與寫字,重點是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是語言文字規范標準的傳遞者,不僅要提高自身對語言文字規范的認識,也承擔著讓學生學習規范化語言的任務。之所以在識字教學中要增強識字的趣味性,是由于低年級學生上課容易分心。那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應怎樣對學生進行規范的語言文字教學呢?在低年級識字教學實踐中,我談談自己的以下幾點做法。
一、編創故事
法國有位漢學家曾經說過,每一個漢字都是有情感的。許多的漢字,只要仔細觀察,大膽想象,它本身就包含著故事。因此,在教學中,只要稍一啟發,學生便可以給一些漢字編出生動、出人意料的小故事。例如:在教學《風娃娃》這篇課文時,為了引導學生利用區分形近字的方法來認識“娃、夫、汗、號”這幾個字,我出示了學生已經認識的一組字:“蛙、天、干、虧”,讓學生用熟字對生字說話的辦法來編故事。學生編出了以下的小故事:“蛙”對“娃”說:“好久不見,你生了一個小女兒啦!”“天”對“夫”說:“你的力氣真大把我的天都頂穿了。”“干”對“汗”說:“你怎么掉到水里,弄得‘渾身都是水呢?”“號”對“虧”說:“我的口一變一就虧了。”除了區別形近字,這種方法也很適合利用“熟字加偏旁”記字,如教學“轉”字,引導學生在熟字“專”與這個新字之間編故事時,學生編出了以下小故事:“專”對“轉”說:“你開著一輛車,當然比我‘轉得快啦!”
二、巧編兒歌
有經驗的語文教師都知道,有些漢字,學生很容易混淆,有些漢字,學生寫時總是多筆少畫,此時,不妨換種思維方式,以學生能夠愉快接受的方法來教習這些字。例如:我在教學中發現,學了“誰”“難”“準”三個字后,部分學生仍然不能有效地區別它們。于是,為這三個字各編了一句兒歌:“借用‘語言來問你是‘誰”。“今天我‘又做出了一道難題”。“帶上一瓶‘水,準備出發去旅游!”又如發現了學生寫“澆”“燒”“念”時都喜歡多寫一點,寫“復”時喜歡將“日”寫成“目”,寫“試”時喜歡多寫一撇,寫“游”“歌”時,分別喜歡將右邊下方的“子”、右邊的“欠”寫成反文旁,可以引導學生給這些字編如下的兒歌:“小紅來澆花,水被花喝了,上面沒點了”(澆)。“用火來燒水,水變氣跑了,上面沒點了”(燒)。“今天你在我心中,我時時地想念你”(念)。“每‘日我們都復習”(復)。“我是可憐的‘試,別在我的腰上放把‘刀。”“帶著‘孩子去旅‘游”(游)。“我‘欠哥哥一首‘歌。”這樣嘗試著教這些字后,發現學生寫這些字時,都會不自覺地邊念這些兒歌邊寫,當然就不會再寫錯了。
三、開展游戲
學習最大的興趣就是對學習材料產生興趣。在鞏固認字的環節經常開展一些游戲,學生記字的興趣也就越來越濃。孩子的天性是愛玩好動,其年齡特點是難以保持注意力。要做到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各出奇招,將游戲、謎語、故事、創設童話情境、競賽等多種手段靈活運用,將學生帶進一個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中。在教學中,除了“開火車”“摘果子”“找朋友”“釣魚”等常規游戲外,我還設計了一些課堂參與面更廣泛、能更大限度調動課堂氣氛的游戲。如“小建筑師搭房子”游戲。先分別將要考查的生字及其對應的拼音做成長方形和三角形的卡片,走到學生中間,讓學生自由認讀,對于讀出來的學生,就發給卡片當作獎品,由這部分學生來當“建筑師”,將卡片貼到黑板上,只要字與相應的拼音貼到一起,三角形的卡片與長方形的卡片便組成了一座房子。這個游戲不僅訓練了學生認字的能力,而且還讓學生將漢字與其相應的拼音匹配起來,在“搭房子”的過程中,還訓練了動腦、動手的能力。
四、相機點撥
小學生的想象力十分豐富、頭腦靈活,識字教學在課堂上、活動中、郊游時都可以相機進行點撥。如課堂上教學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我在教認“厚”字時,對學生說有個人在工廠里面過日子。“器”就用本地話對小朋友說四角四個口,中間一只狗;在教學“葉”字時,出示謎語“一字真奇怪,它有十張口”讓學生猜;學習“大”字時,一個學生跑上講臺用身體的姿勢擺出“大”的字形,讓所有的學生都把“大”的字形牢牢地記住了。教師通過適時點撥,讓學生自己說說用哪些方法記住課文的生字,這樣韻味十足,學生也較容易記得牢。在上體育課時,叫學生注意看體育器材的一些說明,學生遇到不懂的字也會問,這樣既做到了安全使用,也或多或少地增加了識字量。去郊游時,邊走邊問這是什么花,那是什么樹,這又是什么草。回去的時候,叫同學們寫寫今天的所見所聞。不懂的字他們就會問,也會查字典。這樣識字量自然而然地就增加了。
學生識字是由陌生到熟悉的過程,作為一個教師一定要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并且要多研究如何利用漢字特點,遵循識字規律采取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認字速度。
參考文獻:
[1]聶芹.多種形式識字,留給學生發展后勁[A].識字教育科學化教學匯粹——第二屆識字教育國際研討會文獻之三[C],2006.
[2]夏柳.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在教學中的運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