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碧芳
摘 要:數學是一門在生活中、工作中應用都極為廣泛的學科,學好數學對于一個人的生活能力、理解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都具有典型而重要的意義。在小學階段的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廣泛開展趣味化教學,采用多種有效的策略來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保證切實提高小學生的課堂聽課率。在此對利用趣味化教學方法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課堂聽課效率的策略進行簡要探究。
關鍵詞:趣味化教學方法;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學生;聽課率;提高策略
眾所周知,小學生處于人生發展的起步階段,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正處于七八歲的年齡段,心理發育不成熟、思維發育不完善、理解能力水平不高、注意力水平低下,不僅持續的時間短,而且極容易受到外界與學習無關的因素的影響,出現注意力分散的現象,這都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課堂聽課率造成了極大的制約。同時,小學生的學習動力主要源自興趣,具有強烈而又明顯的趣味性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會極大激發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小學生以更加樂觀、積極的態度參與到教師組織的多種學習活動中來,保證課堂聽課效率的顯著提高??傮w來說,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趣味化教學,提高學生的數學課堂聽課效率。
一、結合生活實際,營造輕松氛圍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小學階段,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科學的學習理念和學習認識,在他們的眼中和思想中,玩對于他們來說更加具有吸引力,因此在數學課堂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會出現嚴重的偏移,這既不利于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更不利于學生聽課效率的提高。采用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的途徑開展教學,可以把學習的環境生活化,把學習的內容生活化,把學習的活動生活化,讓學生以生活的狀態開展學習,可以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例如在一年級“生活中的數”教學中,教師就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了教學活動,用“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水上漂……”的順口溜引導小學生對1到10的數字進行了認識,之后又引導小學生說出了自己的家中只有自己1個孩子,自己的父母是2個人,一家一共3口人,自己有4輛玩具小汽車,有5本圖畫書等,用這種方式讓小學生學習到使用數字來表示物體的數量。有了生活的助力,小學生的聽課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二、創設多樣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創設情境是一種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經常被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可以把多種不同的情境在課堂上進行創設,以此為途徑吸引小學生融入教學活動中來,給小學生注入更加充沛的學習動力,促使小學生更加認真地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譬如在“有幾瓶牛奶”教學中,教師就結合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了教學情境,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同學們,熊二星期天過生日了,光頭強和吉吉國王等許多森林中的小動物都跑來為熊二慶祝生日了,熊大也準備了兩箱飲料給大家。等大家離開后,熊二看到兩個箱子當中各剩下了幾瓶飲料(此時教師用多媒體出示課件,在兩個飲料箱中分別有6瓶飲料和5瓶飲料)。同學們,你們能夠幫助熊二計算出一共還剩下多少飲料嗎?”動畫片《熊出沒》深受廣大小學生的喜愛,所以在這樣的情境中小學生的思維極其活躍,積極投入到幫助熊二進行計算的活動中來,并在教師的點撥下很快就學會了通過擺小棒、采用“湊十法”進行計算的策略,提高了聽課效率。
三、開展游戲教學,提高學生熱情
游戲是一種對于小學生來說極具誘惑力的活動,有了游戲,小學生會不自覺地參與到游戲當中來,并投入高漲的熱情和廣泛的興趣。針對小學生的這種思維特點,教師可以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游戲教學方法,組織多種游戲學習活動,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加與減”的教學中,教師為了培養小學生10以內的加法計算能力,組織小學生開展了“十點游戲”的活動,首先給小學生劃分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分得一副撲克牌,里邊包含四種花色的1到10一共40張撲克牌,讓學生依次從中抽取撲克牌,如果撲克牌的點數相加不超過10,就可以繼續抽牌;如果超過了10,就被淘汰了。這種形式的活動讓小學生玩得不亦樂乎,一邊加快計算自己手中點數的速度,一邊還要注意其他同學抽取的點數,感受到課堂教學的無窮趣味,提升了課堂聽課的效率。
總而言之,興趣對于小學生的學習活動來說就是動力的來源。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小學生參與學習的激情,變小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課堂聽課效率。
參考文獻:
[1]王云霞.趣味性教學方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13).
[2]彭曉.編講精彩故事,提高學習效率: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5(21):92.
[3]朱曉.試論如何實施小學低年級趣味數學教學[J].才智,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