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梓偉
摘 要:利用新時代的訓練工具軟梯,與常規課堂相融合,提出在小學低年級課堂中實施運用軟梯訓練方法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靈敏素質的教學設想,立足于當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實際需求,以軟梯訓練作為媒介,對軟梯訓練方法在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中的應用進行研究,探索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靈敏素質的目的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體育課;軟梯訓練方法;靈敏素質
靈敏素質是指人體在各種突然變換的條件下,快速、協調、敏捷、準確地完成動作的能力。它是人的運動機能、神經反應和各種身體素質的綜合表現,是因為各專項的每一個動作都不同程度地體現了力量、速度、耐力、柔韌等素質,通過力量特別是爆發力量,控制身體的加速或減速;通過速度,特別是爆發速度,控制身體移動、躲閃、變換放心的快慢;通過柔韌保證力量、速度的發回;通過耐力保證持久的工作能力。
一、軟梯訓練方法簡介
軟梯訓練法是提高運動員靈敏素質的先進的、科學的訓練方法,它最早是在19世紀末,北洋水師學堂從歐洲引進的鍛煉士兵身體素質的一種方法。20世紀末,國家體育總局從美國引進的訓練運動員靈敏、協調素質的最前沿的訓練方法,與傳統的訓練方法相比,它具有練習方法新穎、緊湊、獨特、多樣、趣味、競爭性、科學性強等特點。
二、軟梯訓練在小學低年級學生體育課堂的運用
1.合理設計,構建課堂
把軟梯訓練方法融入課堂與常規課堂有機結合。軟梯訓練方法可安排在課的以下部分:(1)熱身部分:把軟梯訓練放在課的開始熱身部分,使得熱身活動有趣,并且得到充分的熱身準備,為課的后半段開一個好頭。(2)課的主要部分:結合體育課標,根據教學的水平定制教學內容,可以是各種球類,田徑類等,把軟梯融合專項的教學內容中。使得專項內容教學更加生動有趣,也有效地提高專項教學內容掌握程度。(3)課的結束部分:利用軟梯可以變化一系列的體能訓練、靈敏訓練、協調性訓練等。豐富整節體育課,使得體育課的運動量大大提高,也得到補償性訓練。
2.優差分組,教師指導學練
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按水平分組。身體協調性較好的一組、協調性弱的一組。分別安排不同的軟梯訓練方法,循序漸進,讓優等生有成功愉悅感,然后激勵中下生,而中下生由于訓練的方法較為簡單容易掌握,通過獲得成功,逐步提升自信,也提高身體的靈敏素質。教師按照水平差異,定制不同的軟梯訓練方法,從旁指導,鼓勵學生。激勵學生突破困難,取得進步。小組之間也有互動,優等生去中下生組別帶動,中下生到優等生組別,大膽挑戰自我。
3.軟梯的訓練基本方法
(1)向前正向單步練習:雙腳交替跑過軟梯中的每個格子。先讓左腳跳進第一個格子里,然后迅速將右腳跳進第二個方格里,以此類推,始終是左、右腳交替進行,直到跳完整個軟梯。
(2)向前正向雙步練習:與第一個單步練習類似,雙腳依次進入,要讓雙腳輪換成為主動腳(首先進入到格子里的腳),達到全面訓練的效果。
(3)橫向雙腳跳:身體橫向站立開始,雙腳依次踏入小方格內,再依次踏出,退回到相鄰的格子旁。
(4)十字穿越:雙腳從軟梯外開始,從左向右橫向依次進方格內,再依次退出。
(5)向前正向開合跳:面向軟梯。雙腳站在第一個格子的兩側,一起跳進第二個格子。以此類推,直到完成整個軟梯。
(6)橫向滑步:身體橫向站立,雙腳平行滑動,依次落入方格內。動作輕盈快速,保持前腳掌著地。
(7)并步小跳接小碎步:先連續五個并步小跳,再接小碎步跑。鍛煉膝關節、腳踝小肌肉的控制能力。
(8)蝎子擺尾:后腳向前踏進方格,前腳跟進則橫向甩出方格側后方。
4.靈敏素質的檢測方法與內容
(1)布梅蘭跑(十字變向跑):放置5個標志點成十字形狀,測試者依次跑向每個標志點,每到一個標志點后需要繞回中間點后再到下一個標志點。記錄從起點到終所需要的時間。
(2)象限跳:測試者以雙腳跳入第一象限,然后依次跳入第二、三、四象限,以此反復跳10秒。記錄跳的總次數。
5.記錄數據,對比分析
制定數據表,跟蹤測試者參與軟梯訓練前后的數值對比。發現經過軟梯訓練后,學生的靈敏素質的變化。
三、在小學體育課堂中運用軟梯訓練方法應注意的問題
所有的跑進和移動的身體姿態都應保持站立姿勢,所有的跑進都是用腳前掌,都是快頻率,帶有節奏感,最后終點時接近極限。
軟梯訓練可以根據課程要求,適當地加入其中,而不是麻木地不斷重復訓練,一般每項練習可做2~3次,也可循環進行。練習時,一路縱隊,保持適宜間距,每做完一項練習,都需(放松走)回到起點。
總之,運用軟梯訓練方法在小學體育課中實施教學,需要貼合小學體育教材要求,讓學生在豐富形式的體育課程中得以提高自身靈敏素質,為以后體育基礎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建臣,張明慧.中小學體育課軟梯組合練習[J].體育教學,2012(5):65-66.
[2]孫文新.現代體能訓練:軟梯訓練方法[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
[3]吳航.淺談軟梯訓練法在中學生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1):349.
[4]李猛.小學生靈敏素質發展水平的測量與評價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