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洪增
摘 要:多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建設開放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因此開放式教學成為教育工作者們研究的重點問題。小學語文開放式教學應從社會、生活和跨學科角度中入手,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開放式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開放式教學是一種具有可操作性的實踐理論,它并非一種教學模式,而是一種嶄新的教學理念。相較于傳統教學的傳道授業,開放式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和教師的引導,從而使每位學生走上屬于自己的學習道路,給予他們充分的自主空間和探索實踐,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課堂教學內容要開放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一般以教材內容為主,當前小學語文教材大多經過設計優化,圖文并茂,受到了學生的喜愛。教師在教學中要基于課本,跳出課本,將本地區的自然、社會和人文內容引入課堂中,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化環境中理解、感悟語文知識,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這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理念之一。貼近生活的教學是一種更加開放、學生也更加熟悉的學習方式,他們能夠將個人在生活中的感受和體驗與語文知識相結合,從而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善于捕捉學生的心理,適當根據學生的接受和掌握情況調整課堂進度和教學節奏,從而幫助所有的學生都能夠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小學生天性好奇心較強,在學習中有著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獨特理解,從學生角度看待課堂學習,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索能力。比如說,在學習課文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朗讀比賽,使學生通過個人理解將自己的感情融入朗讀之中,并且由教師和其他學生對朗讀進行評價。
二、教學方法要開放
1.開展課堂討論式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觀念,將“教知識”轉變為“教思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索的能力。首先,在課堂教學開始前,要設立一個基于本課重點知識的話題,然后由學生組成不同的小組,再根據自身經驗和感悟開展討論活動,并且將最后的觀點由每個小組總結形成小短文。課堂討論是一種互動式的開放教學,學生在討論中相互促進,教師在引導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給予學生充分的展示空間,促使學生主動求知發展。
2.開展“走出去”式教學
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理解事物時期,對于一些知識點可能存在困惑,教師在這時候為了能夠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語文課本上的知識,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深入社會生活中學習語文,見微知著,不斷提升語文教學水平。首先,教師要從課本教學內容出發,找到語文知識和社會生活的結合點,然后設計完善合理的課外活動方案,使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其次,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先開展引導教學,引領學生對生活中的某些現象進行深入的思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識。最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親自走入生活,感受生活中的語文知識和豐富的情感體驗。在走出去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選擇和家長一起參加活動,將課堂教學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感悟能力。
三、教學評價要開放
我國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應試教育烙印比較重,教師重視學生的知識和記憶,忽視學生的能力和個性。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當下,只有不斷開展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并制定合理的科學評價體系,才是現代社會新型人才的培養方式。在開放式教學評價制定中,要注重以下幾個特點:
1.輻射性
開放式教學重視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時間上前后輻射,空間上由近到遠,由課堂向社會輻射,內容上是有語文學科向各類學科輻射。在教學評價中應當注重全過程的開放性和輻射性,針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
2.主體性
小學語文開放式教學方法注重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理解重點知識,從多個角度讓他們進行討論和交流,教師要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并且在教學評價中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體現。
3.創新性
創新是國家發展的原動力,只有不受傳統的約束,通過新的視角和獨立思考才能得到不一樣的答案,是小學生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評價中,教師要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特點,對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問題解決能力進行評價,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開放式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不能夠局限在簡單的幾個種類上。教師在開放式教學中也要重視學生基礎,從打下堅實基礎開始,提出彈性的教學目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目標,著眼于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實現學生多樣性、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凌水嬌.小學語文開放式教學方法的有效探究[J].小學生(下旬刊),2018(10):19.
[2]陳玉鳳.小學語文開放式教學方法的有效探究[J].情感讀本,2018(8):105.
[3]趙桂榮.新時期開放式小學語文教學有效開展的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