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利導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夠滿足現在的中小學生對信息資源的追求,亦不能夠在教學方法中成為主流。因此,體驗式教學就在這種情況下誕生了。就體驗式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進行了相關闡述。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研究
隨著教學理論的逐年改革,體驗式教學在其間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而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老師不再是教學舞臺上唯一的表演者,學生才是主角。體驗式教學模式也正是以此為出發點而進行的。它注重學生的長遠發展,尊重、關懷、提升每一條生命,讓每一個人的存在都變得有意義。
一、體驗式教學的內涵
體驗式教學一般根據在校學生的心理認知和觀念,通過創設實際的情境,重新還原教學內容。體驗式教學模式尋求的是一種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形式,強調了師生之間不僅在課堂也在課外互動的情感體驗。這是師生間交流信息、交流情感的過程。可以讓教師充分地了解到學生在學習的各個階段的發展與變化,努力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包容學生……同時可以讓學生體驗到親切、溫暖的感覺,產生積極向上的心態,遇到困難時會努力克服而不是一味地產生焦躁情緒……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育發展。
二、小學數學的現狀
(一)教學方法存在問題
現在的很多年輕教師沒有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表達自己的思想,導致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問題。例如授課時,學生無法充分理解教師的言語,有時就只會死記硬背,在真正遇到問題時不能舉一反三,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教師感到挫敗,家長產生焦慮情緒。
(二)學生基礎不牢固
小學學好數學的關鍵在于一開始打下牢固的基礎。隨著年級的增長,學業的難度也逐漸增加,導致學生學習的困難性也逐漸增大,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這時候會發現很多學生在低年級時一些基礎的知識掌握不牢固,有的混淆,有的被遺忘,這樣的情況會導致高年級時學習吃力。
三、提高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改善環境因素
孩子在沒有進入社會前,時間停留最久的兩個地方:一個是家,另一個就是學校。一個家庭的生長環境會對一個孩子的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也不例外。學校作為學生的聚集地、文化學習地,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個人發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諸多問題,倍感壓力,此刻除了人的因素以外,環境因素也十分重要。舒適的環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焦慮的情緒,讓人從中釋放出來,配上輕松愉快地音樂,讓人的神經放松,然后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再次全力以赴,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二)多媒體的放映
現在的一些教師通常會運用多媒體,但仍然有一部分教師不習慣使用多媒體。其實,多媒體的廣泛使用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較為濃厚的興趣,更加集中注意力。它可以將抽象的文字轉變成形象的圖案;可以將書本上聽不到的聲音轉變成具體的回蕩在耳邊的音響;可以將生活中不存在的東西換另一種方式呈現在學生的視野中……例如:在北師大版的五年級下冊數學中,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時,可以運用多媒體的動態效果,向學生充分展示如何將圖形切割和拼接,讓學生充分理解。這也是培養學生在數學方面感興趣的一個有效方法。
(三)數學角的建立
眾所周知,英語角的建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這樣我們也可以建立數學角。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辟學生學習數學的新途徑,同時讓學生處于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達成當今教育理念之快樂學習,我們可以定期舉辦數學角活動。選定主題,為喜愛思考動腦的廣大學生提供一個可以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這是除課堂之外,僅有的較少的較為集中的交流數學的機會,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增加了認識新朋友的機會,促進了彼此的交流……
(四)益智游戲培養
通過玩電腦上的益智小游戲,開發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高爾基說過:“游戲是小兒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徑”。因此,我們應該采用合理的方法正確引導孩子玩游戲,而不是沉迷娛樂游戲。例如:網絡上的記憶類小游戲就是一次對記憶的訓練,通過學生有計劃地“復現”圖片或場景,以此來完成游戲,實現“通關”。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也摸索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就可以將其應用于學習上,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提高教師素質
新聞上有時會出現一些關于教師的負面新聞,這就警示我們應該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可以擬定主題,定期舉辦教師思想交流會、集體觀影等活動,以此提高教師素質。讓教師真正地從心底去關懷每一個學生,不對任何一個學生產生偏見。長此以往,學生對老師的印象會產生較大改觀,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
總之,體驗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較新的教學模式,它的提出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教師也應該將這種方法貫徹到日常教學中,向學生展示小學數學的無限魅力。
參考文獻:
[1]黃甫全,王本陸.現代教學論教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2]沈健.體驗性:作為學生主體參與的一個重點[J].中共寧渡市委黨校學報,2001(2).
[3]孫俊三.從經驗的積累到生命的體驗:論教學過程審美模式的建構[J].教育研究,2001(2).
[4]朱智賢.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M].北京:中國卓越出版公司,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