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梅琴
關鍵詞:語文;識字;方法;能力;提升
識字是閱讀的前提和基礎,只有達到一定的識字量,學生才有可能進行閱讀。在識字教學中,常是以教師為主,帶著學生逐個分析讀音、筆畫、筆順、偏旁、結構,學生只是被動地死記,機械地抄字。這種教學方法,學生不僅學得無味,更談不上幫助他們形成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法指導以加快識字速度,從而提高識字能力。要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引導學生自主識字
一、借助拼音,順導識字
漢語拼音是識字的拐杖,學生在識字中離不開這一拐杖。因此,一年級新生入學后,在識字之前應先學好漢語拼音。每一位有經驗的老師都十分重視漢語拼音這一教學工作。我在識字教學中始終借助漢語拼音,一改過去“我教你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拼自讀,變“學會”為“會學”,大大提高了識字效率。遇到個別同學拼音不過關,寧愿放慢識字速度,也要學生過好拼音關。因為漢語拼音是識字的基礎。
二、創設情景,誘導識字
如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對學校的環境感到新鮮、好奇,無形中就產生了想認識、想了解的欲望。我們可以把學生的這種欲望與認字聯系起來,并進行科學誘導。可以把班級課程表、任課教師的名字、學生的名字用毛筆寫出來,貼在教室的墻上,幫助學生盡快熟悉學習環境。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對環境的布置依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規律精心設計。一首兒歌、一首古詩、一幅圖畫、一張廣告部是誘導學生認字的“材料”。比如可以給剛入學的學生講解漢字演變的歷史,講述古代人民在漢字創造中一件件有趣的故事,并讓他賞書法名家一幅幅精湛的書法作品。這樣。學生識字的興趣就被誘發出來了,識字的熱情被點燃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投身于學習中。
三、教給方法,引導識字
現代心理學認為:人處于良好的情緒狀態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都會提高。這就要求教師改善教學方法,盡量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認字。在教學中,我根據漢字本身的特點,啟發學生聯系生活、觀察字形、展開聯想。將傳統的“教師教為主”變為“學生與漢字出來交朋友”并用激勵的語言啟發學生:“你們準備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新朋友?”可別忘了這些新朋友的面孔。并讓學生比一比誰的方法最多最好,誰的辦法好大家就向誰學習。這樣,學生都會想方設法地識字,一個個抽象的書面符號在學生眼前“活”了,依次走進學生的知識寶庫。學習中,學生大都能根據不同的字,采用不同的方法識記字形。
1.“姐妹字”換偏旁記。像“跑”“抱”“飽”這樣外形相似偏旁不同的字,學生稱之為“姐妹字”。在漢字中,這樣的“姐妹字”很多,換偏旁記便成了學生識記生字的重要方法。學習“蒼”時,他們會與“槍”“搶”進行比較,并在比較中體會到偏旁的表意功能。
2.“復雜字”,拆開記。對于筆畫結構較復雜的漢字,他們并不害怕,會拆字組合,化難為易。如:“燕”字,中間的筆畫較多,學生開動腦筋,很快想出識字方法:“燕”的中間,是把“北”左右拉開,中間擠進一個“口”字。用這樣的方法,學生很快記住了這類難字,而且記得相當牢。
3.“易錯字”,抓特點記。學習“唯”這個字時,有的學生經常會把右邊的“侯”寫成“候”。我問他們誰有好主意幫助這些寫錯字的同學,有個孩子說:“那一豎就像一根骨頭卡在喉嚨里,我們千萬不能加一豎。”學習“凝”字時,有些學生總會寫成“氵”,他們便想了個好主意:兩眼凝視是二點。
4.“會意字”,依想象記。學生不懂什么是會意字,卻覺得這樣的字確實很有意思,如“歪”字,我讓學生仔細觀察,看有沒有特別的發現。很快有學生舉手了:“歪”上面是個“不”,下面是個“正”,不正當然是“歪”的了。又如“休”字,學生觀察后,也說開了:“休”左邊是“亻”,右邊是“木”,一個人累了,就靠著一棵大樹休息。再如:“信”字,有的學生說:“把人說的語言寫出來就是信。”對于這類字,學生只要領會其意,便能很快記住其形。
四、課外拓展,促導識字
識字教學應該是開放性的,要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自主識字,自能識字。通過豐富多彩的識字活動,學生已經認識了不少的漢字,他們不再滿足于一個一個去認字,自己讀書已成為他們的強烈愿望。教師要順其自然,不失時機地組織他們閱讀課外書。包括故事、古詩詞、兒歌、謎語、繞口令等適合少兒閱讀的書籍,學生愛不釋手,在閱讀中認字,在認字中閱讀。每周一次的認字活動是學生大顯身手的課堂,匯報剛認得的字,交流認字的方法,并讓學生把自己的識字過程的故事的形式說出來。教師把這一個個充滿趣的故事,匯編成一本《認字小故事》給全班傳看。給偏旁找朋友(寫出帶“扌”的字看誰寫的多等)這樣的訓練,既鞏固了生字又復習了學過的字,做到了溫故而知新,大大提高了識字能力。此外,還有猜字謎,給漢字當醫生(改錯字)等,通過這些內容豐富,生動有趣的練習,不僅培養了學生識字興趣,還大大提高了識字效率。實踐證明,課外閱讀不僅培養了學生識字興趣,還大大提高了識字量,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這種識字方法,沒有硬性的指標,以課內帶課外,以課外促課內,學生對漢字本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處處、時時都有認字的“課本”。
總之,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學習漢字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這樣不斷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變“我教你學”為“我自會學”,這樣才能加快識字速度,提高識字能力,為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