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敏
摘 要: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就是鍛煉學生的寫話能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閱讀、畫畫的方式促進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寫話興趣與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對當下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培養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寫話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寫話能力;提升
小學低年級的寫話教學可以說是他們以后的寫作教學的一個啟蒙階段,更是打基礎的最重要的階段。訓練的好與壞,對學生一生的習作水平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的寫話教學重視起來,通過讀畫寫相結合,將學生的寫話質量以及能力整體提升上去,這是當下教學語文教學的必然要求,當然也是小學語文老師的一項最重要的職責。怎么在讀畫寫有機結合下引導低年級的學生寫話,進而為學生打下寫話基礎,這些都需要我們語文老師認真去思考和總結。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激發興趣,提升寫話能力
興趣可以說是學習的最好老師。語文老師應該在小學低年級就開始把學生的寫話能力以及興趣的培養作為重點教學。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可以先從最基礎的寫日記來開始。小學生從來沒有寫過日記,更是不知道在哪里開始寫起,這個時候就需要語文老師來引導學生怎么樣去寫日記,老師可以從自身出發,按照學生的思路去寫一周的日記,簡單記錄一下每天所發生的一些事情就可以,寫好以后,讓學生仿照這個模式去寫日記。等日記的模式熟練以后,然后為學生安排一些小作文來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并且把一些優秀的作文選出來朗讀給學生,以此來激發學生對寫話的興趣。
二、引導讀圖,提升寫話能力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思維方面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也就是說他們看到什么就會照實說什么,心里想到了什么也會直接說什么,所以這就需要語文老師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學生把自己想到的或者是看到、讀到的一些圖片信息生動正確地描述出來。比如拿出一幅描繪春光的圖畫,讓學生去表達,有的學生會說:“春天真美麗,有好多小草小花,都在朝我點頭微笑。”還有的學生會說:“春天終于來到了,太陽露出了久違的笑臉。”小花小草也露出了笑臉,像這些學生的簡單生動的言語描述正是他們直接看到、讀到和想到的。利用這些相關的讀圖寫話的教學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很多的寫話素材,進而有效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點滴,觀察大自然的神奇,并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見和所感。
三、引導畫圖,提升寫話能力
畫圖寫話要比讀圖寫話難度稍微大一些,這是因為畫圖寫話是要把學生心中所想的信息用圖畫的方式表達出來,最后自己組織語言把所畫的圖畫內容描述出來,這種教學方式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對身邊事物的認知與感知。比如說,老師可以用“我愛我家”作為主題讓學生練習。雖然學生因為繪畫水平不一致而導致繪制出來的作品千差萬別,但是小學生在畫中寄予對家人的愛是一模一樣的,這個時候在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展示和描述,這個教學方式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寫話能力。畫圖寫話的方式對學生提出了更高寫作能力要求,但是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的過程中逐步提升了對生活的體驗力和觀察力,這些對于提升寫話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引導想象,課文補白,提升寫話能力
我們把補充填寫課文的空白簡稱為補白,在低年級的語文寫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課文里面沒有直接明確表達內容讓學生對此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而對課文內容進行解釋、補充以及說明,通過此方式,在提升學生寫話能力的同時,還能極大地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課文補白主要有兩種方式:
1.在人物對話的地方進行補白
在文章中,人物內心世界往往通過人物之間的語言反映出了,例如在說話前給予適當的提示詞,那么將會為讀者打開讀取人物內心世界的大門,在語文寫話教學中,教師可以有目的地為學生打開這扇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在課文內容省略部分進行補白
引導學生對課文中沒有表達的內容進行想象,是激發學生寫話興趣的有效方式之一。例如在一年級下冊《自己去吧》這篇文章的第一小節內容中,小鴨子非常想去游泳,但是文章卻沒有說明它想游泳的原因,就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為什么小鴨子想去游泳,然后把思考出來的原因用幾句話寫出來。通過合理科學的補白練習,在提高學生理解課文、想象力的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寫話能力。
總之,小學低年級的寫話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的學習以及表達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學生們的終身發展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寫話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語文老師的正確指引,還需要學生自身對寫話能力產生學習興趣,具有科學針對性的語文教學才能夠使學生發揮出最大的學習才能。教學思路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老師有效實現讀、畫、寫有機結合的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思想的轉變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案,跟隨著時代的腳步,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招娣.學會寫話靜聽花開:淺談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J].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17(1).
[2]范霞.巧用繪本資源促進學生個性化寫話[J].全國優秀作文選(寫作與閱讀教學研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