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剛
摘 要:在小學課程的教學中,數學這門學科往往是較難理解的一門學科,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往往不是那么淺顯易懂,不易理解。而如何讓學生的數學成績得到提高以及如何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就需要放在教師們應該討論的議程上。而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是較為重要的,讓學生學習動手操作的能力,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增強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理解能力。現在,針對如何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對小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動手操作;能力培養
針對小學階段的這些小學生,他們往往由于年紀普遍較小,而對有趣的事物充滿了好奇與興趣,他們的這種特性正好可以在課堂上培養他們鍛煉動手能力,用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來教導他們學習,往往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經常用一些動手小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可以讓他們深刻理解數學的含義與理解,還能加深他們對本課堂所學習內容的記憶。而經過許多事實的案例來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確實能夠高效率增加課堂活躍度和學習效率。
一、動手操作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重要作用
1.動手操作可以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實踐出真知。”它深刻地揭示了動手實踐的重要性,在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時給他們來點不一樣的教學方式,打破以往的固定教學模式,可以讓他們時刻對數學這門學科充滿新鮮感,以至于對數學漸漸地喜歡、感興趣。長此以往,小學生就會慢慢地愛上數學這門學科,對數學充滿求知欲。
2.動手操作可以擴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當老師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雙手、自己的付出,最后探尋到最終的正確結果,那樣會將這段記憶深刻地留在小學生的腦海中,甚至大大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而學生在探尋結果的過程中還可能發現同一個問題的不同結果或者是不同思路,每個人對同一道數學題的不同理解,可以給學生提供另一個不同的解題視角,就是拓寬學生的做題視野,擴散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即便是以后升入更高的學府也是能夠受益匪淺。
3.動手能力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動手操作能力的經常培養,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還可以培養一種科學的學習態度,又或者說是一種嚴謹的思維能力。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嚴謹二字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的同時,還需要讓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綜上可知,當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養成之后,將會有十分多的好處和優點,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我們知道了,下面就讓我們對怎樣培養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進行建議探討。
1.創設動手操作能力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生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對數學投入興趣,讓小學生喜歡上動手操作,其實可以讓老師在課堂上創設符合情景的動手操作小課堂。老師可以從生活入手,將一些生活中的小物件作為小學生進行操作的材料,這種材料可以是生活廢品或是紙張以及空瓶子,既易尋找又十分環保。
2.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做過老師的都應該知道小學生天生愛動閑不住,老師就應該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老師可以在本堂課上從側面告訴小學生下節課應該要動手操作的任務,這樣學生可以有對下堂課所學內容的好奇心。老師這時就可以在下節課通過踴躍回答問題的方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自己去動手進行課業的操作,從完成了本節課時的學習任務,還能夠延續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在運算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小學數學中,最多的學習內容就是計算以及九九乘法表的學習,而學生的運算能力也是關系數學成績的重要內容,在小學數學中,這些運算題型一般較為簡單,因此老師可以根據各個階段的學生的學習和接收能力創建一些新型的動手操作小活動。例如年紀較小一點的一、二、三年級的小學生可以讓自己動手進行九九乘法表的個性創作,將每一個阿拉伯數字展現出屬于他們自己的特殊意義,還可以根據作品成果實行獎勵制度,鼓舞小學生的積極性。而針對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可以讓他們自己在家里找工具、材料用以手工作品的制作。做一些相對應的數學課程的內容,讓學生自己動手粘貼、剪裁,比如需要用到的圓柱體、椎體、圓球以及一些多邊形的小模型。這樣一來,讓小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將要學習的數學模型,可以完全激發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小學生激起學習主動性。
綜上所述,培養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真的是益處多多,在提高小學生學習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還能夠減輕老師對學生的課堂管理力度。此外,用長遠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當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完全培養起來,對培養他們以后對學習的理解能力和未來遇到問題時的思維發散能力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參考文獻:
[1]陸洋.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基礎[J].小學數學教師,2012:23-29.
[2]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