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各種資源大量消耗。資源再利用是一種思維創新模式。小學美術教學課堂從小培養對于資源的節約以及再利用的思維模式。變廢為寶不僅是小學美術課堂上新的教學理念,還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培養小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變廢為寶
廢棄物品是指有的物體之所以稱為“廢”,那是因為物體本身可使用價值已經不能夠再發揮了。但是不代表這樣的物體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變廢為寶就是將不能夠發揮本身可使用價值的物體進行加工,釋放出它潛在的可使用價值。有一句古話說得好:“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這一句話也就說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條件下可以擁有不同的價值。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師應該積極培養小學生對于變廢為寶的理解,引導小學生利用廢舊物品拓展思維能力,將廢舊物品變成具有藝術氣息的美術作品。接下來筆者就來談談小學美術課堂如何變廢為寶,如何培養學生的環保和創新意識。
一、利用廢舊物品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小學生的環保意識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各樣的日常用品被帶入我們的生活當中。許多廢舊的物品都存在著可以再利用的潛質。小學美術課堂通過使用廢舊物品變廢為寶,從小培養小學生對于環保的意識。小學美術教師為了可以使小學生對于廢舊物品的價值更加清楚。在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中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帶領小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和創新。在動手的過程中小學生首先要收集可使用的廢舊物品作為手工制作的材料,培養小學生節約資源的意識和追求美好事物的眼光。
二、利用廢舊物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美術教師引導小學生觀察生活,學會用藝術的眼光看待廢舊物品。藝術其實不僅僅高于生活,它還來源于生活。在生活的周圍有很多物品可以回收利用。比如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廢舊的手機盒,制作出好看又美觀的抽紙盒,可以廢舊的盒子,制作出簡單方便的收納盒,還可以利用利用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物品制作出精美的藝術品。廢舊物品的再利用源于小學美術教師對小學生的引導。廢舊物品的再利用,不僅僅可以有效地培養小學生提高環保意識,還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創造性。在小學美術的教學課堂中,小學美術教師應該需要充分引導小學生在生活學習的過程中去感受美、感受生活。在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上有效地激發小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各種美,并且進行創作。讓小學生在創作美好物品的同時可以增加環保意識和節約的美德,并且可以從小樹立起對人生的價值觀念。
三、“一物”多用,變廢為寶
在小學美術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師引導小學生不斷接觸廢舊物品,并且創作出許許多多充滿藝術感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小學美術教師作出相應的引導。在日常生活過程中會接觸到各種各樣材質的廢舊物品。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利用這些廢舊物品作為創新設計。像是利用廢舊的紙板和將一些具有特殊材質的物品進行處理和粘貼,就會制作出精美的美術作品。動手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小學生大腦發育的程度。著名生理學家曾經說過:“手動得越復雜、越高級,就能使大腦的發育越充分、越完美,使人聰明起來。”所以廢舊物品的再利用,不僅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于創作的潛能,同時還可以起到一個“點石成金”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激發小學生對于創新的興趣,充分開拓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開展小學美術課堂手工教學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手工教學是利用廢舊物品的主要方式。動手能力的形成,其實跟小學生的后天培養具有很大的關系。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組織手工教學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可以開展主題性活動。如“紙杯的造型”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將一個簡單的紙杯變成一個豐富多彩的模樣。小學美術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小學拿起一個紙杯從側面的角度剪開(在操作的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師一定要注意小學生的手不要被傷到),剪過之后就變成一個簡單的花型立體杯子,然后選擇相同的杯子套在一起就會變成一只可愛的獅子,多個相同的杯子套在一起則會變成一條飛舞的龍。因此一個最最簡單的事物,不斷地重復變化,會擁有不同的藝術感覺。小學美術教師引導小學生圍繞主題進行制作,最大限度地開發小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小學生獨立創新的能力以及團體協作,更能夠培養小學生對美的追求。
廢舊物品的再利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幫助小學生開拓思維,再利用廢舊物品創作的同時還培養了小學生對于環保的意識以及針對造型美的發現。通過對實際生活中,各種材料的發現、組合并且進行創作。讓小學美術課堂變得高效,更加貼近生活。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可以培養小學生環保意識,還可以培養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
參考文獻:
[1]陳雅梨.廢舊材料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有效利用初探[J].美術教育研究,2017(24).
[2]張進祥.小學美術教學中“廢舊材料”的有效利用[J].江西教育,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