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敏
摘 要:教育評價是對量的一種評價,也是對質的一種價值判斷形式,更是推進教育事業的重要手段。因此,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活動,更好地培養各個層面完整發展的人,每個人的個性發展得到最佳的境界。各個階段的人都需要有針對性的評價,而小學階段的發展是學生發展的關鍵和起點;在小學生進行數學的相關知識學習過程中,教師更應該深入地探究小學數學評價藝術,以便于教師順利地進行數學教育活動。
關鍵詞:教育評價;針對性;數學評價藝術化
課堂評價藝術是小學數學評價藝術的前提,而對于課堂評價最主要的就是要了解學生,知道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此進行相應的評價。課堂評價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良好的課堂評價有助于學生對于數學產生積極的心理,而不好的課堂評價會讓學生產生消極心理。
例1.小紅是個六歲大的孩子,她每次和媽媽出去外面買東西都爭著要自己去結賬,有一天媽媽打算考一考小紅,她答應小紅如果她答對她出的問題就可以由她來幫忙結賬!問題是這樣的:今天媽媽叫你買蘋果和香蕉,今天蘋果的價格是每斤7元,蘋果的價格是香蕉的兩倍還多1元,那我買一斤蘋果和兩斤的香蕉需要多少錢?同學們,你們可以幫小紅算出來到底她需要付多少錢嗎?
一個三年級基礎比較差的小學生就很自信地在黑板上寫上了以下的答案:
7-1=6(元)
6÷2=3(元)
3×2=6(元)
6+7=12(元)
答:小紅一共需要付12元。
她做完以后老師就板著一張臉評價說:“你們看一看這一位同學,她連基本的小學加法都算錯了,你一年級時在干什么啊!竟然寫6+7=12,我看你可以回去和一年級的小朋友一起再讀一讀一年級再回來。”說完以后全班哄堂大笑起來,這個同學把頭低得很低,下課了同學們都笑話他是豬腦袋,之后他就很害怕上數學了,而且對于數學產生了非常大的抵抗。沒有在數學課上再舉手過一次,數學成績一落千丈。
分析:這位老師在針對這個同學在課堂上積極地回答問題時,教師并沒有因此對她的這種積極回答的態度進行表揚,使她對數學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并且可以作為良好的班級榜樣,鼓勵全班學生積極回答問題,還可以再告訴同學做錯問題并不可怕,要正視問題,達到最好的評價效果,達到課堂的最好評價藝術水平,相反她就捉住了學生所犯的小小的錯誤進行非常嚴厲與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評價,讓學生對數學產生了厭惡心理,導致了一發不可收拾的結果。由于課堂是教師與學生經常交流的場所,所以課堂評價藝術化是小學數學評價的前提。
作業布置是教師對于學生上完一堂課的一種檢驗,也是課堂的一種延展。對于作業的一種評價也是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能力的一種肯定,所以作業評價需要逐漸藝術化,這樣有助于學生產生自主完成作業的良好動機,所以作業評價藝術化是教育評價的一種有效的“催化劑”。
例2.在教小學數學加法的時候,老師布置作業中有一題是簡單的“1+1=?”,有一位小朋友在做這道題的時候答案是“1”,并且在下面寫上兩個蘋果放在一個籃子,結果就一籃子而已,所以他就寫上了“1”,可是老師就在答案那里大大地打一個×,并且在全班上批評這位同學,全班同學都取笑這位同學,結果這位同學對數學產生了厭惡感,上課完全不聽。
分析:作業評價的結果導致學生對該學科產生了一定的恐懼心理、厭惡心理,如果這個老師當時不是在那里打那個叉,而是鼓勵這個學生去探索具體的數學有沒有這個規律來證實這個答案,那么也許之后的質數加上質數等于質數(即“1+1=1”)這個數學規律會更快地被發現的。所以對于這個階段性問題,要求教師也要進行階段性評價。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認知,而且他們的思維程度也不一樣,針對這一個特點教學上就要求我們要對此進行“因材施教”,那么評價是教學結果的一種價值辨析,所以對于不同的學生我們也要有不同的評價藝術。
例3.一個小學五年級吳老師,他布置了一道數學應用題:池塘里有一群鴨子和鵝,鴨子有8只,是鵝的只數的兩倍少2只,鵝有幾只?
作業交上來的時候有兩位同學寫了和全班不一樣的答案,他們兩個的答案是
解:設鵝有x只。
2x-2=8 :2x=8+2 2x=10 x=10÷2 x=5
答:鵝有5只。
那兩位同學寫的是:
8+2=10(只)
10÷2=5(只)
答:鵝有5只。
吳老師給學習差的學生做了以下評語:做得真好,請繼續努力!加油!!!
給另外一位學習很好的同學做了這樣的評語:很棒!做對了,不過用我們這幾天的方法試一下解答!
分析:吳老師這是針對不同的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進行評價,而這樣針對不同學生的評價藝術,使學困生對于數學建立了濃厚的信心,符合新課標的尊重、贊賞學生;對于這位優生給的評價有利于引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還讓他領會到了一題有多解的思想,這也符合新課標的正確引導。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針對不同學生有不同的評價能更好地詮釋教師的能力。
總之,數學教育評價不僅是一個繁雜的價值,而且還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往互動的一種特殊方式。探究小學數學的評價藝術,對于教師而言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是短時間的了解與研究就可以完成的,必須要求教師反復地吸取經驗、總結經驗,教師在頭腦里不斷地更新,這就是新課程里面的教師是終身學習的實踐者,是教育評價的研究者,以后會是教育評價藝術的開發者。
參考文獻:
李明華.信息時代教師教育評價思想、方法和制度的變革[J].開放教育研究,2008(4):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