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一年級的學生剛從幼兒園進入學校,學習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培養學生良好作業習慣直接關系到他們以后學習的成敗。而課堂作業的完成習慣是一項重要的學習習慣,主要通過教師的實踐過程來研究數學教師怎么促進一年級學生積極地完成課堂作業。
關鍵詞:適當作業量;新型組長制;激勵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一年級的同學剛從幼兒園進入學校,學習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對于一年級的孩子,由于其自覺性不強,自控意識和能力較低,要依靠外界力量,主要是通過教育培養達到目的。不過普通的方式雖對大部分學生有效果,但是仍有一部分人不完成作業。特別對于會做而不做,或者不會不問,只是拖著的同學,別說老師,就是家長也甚是無奈。因此我想就“淺談數學教師怎么促進一年級學生積極的完成課堂作業”這一課題研究。
二、研究對象
以2017年入學一年級新生為研究對象。
三、研究目標及預期研究成果
作為一所以農民工隨遷子女為主要生源的城郊九年一貫制學校,家長的文化水平相對較弱,對怎么監督、督促孩子的學習也是不得法。怎么促進一年級學生積極地完成課堂作業顯得尤其重要。結合學校的學情,通過自己在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來促進學生積極地完成課堂作業。
四、課題研究進展情況
近年來,我以實驗教學為平臺,從培養科學素養為側重點出發,使課題研究開展有序,進展良好。已完成以下工作:
第一階段:采用新的布置作業的形式,少、精為主。改以前的多人一組為四人一小組收作業的形式,激勵獎勵。
第二階段:新舊方式對比總結成效。
第三階段:總結修改與反思提高,形成論文初稿后,經反復討論修改最終定稿,并積極進行課題反思,總結經驗和不足,客觀評價研究成果,提高課題研究水平。
五、課題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由于一年級學生的特殊性,需要家長、教師、同學的配合,不過促進一年級學生積極地完成課堂作業側重點在本人。
1.家里講解或者老師講解
學生只有在會的基礎上,才能開心積極地去完成作業。而學生由于接受力、知識儲備不一樣,對于新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都有很大的差別,所以針對不同的學生給家長不同的建議。
“3+9=11”,當看到這道錯題,大部分人都會直接告訴孩子3+9=12。但是你覺得這樣的訂正方法有效嗎?
什么是有效?在學習上,會了,再出題能做對了,那訂正的目的達到了,可以稱為有效。
對于錯題,大部分人的理解是“不會”或者是“粗心”。當然粗心家長會覺得是無法避免的問題,只會說下次注意,然后不了了之。對于不會的題目,最簡便的方法是告訴他答案,然后希望他記得,下次做對。而這樣的糾正方法有效嗎?
所以我們要根據孩子的情況給予不同的指導。
2.調整作業的量
我們認為小學生作業量適度是指遵循小學數學課標規定的、教材安排的相關要求結合孩子年齡、能力等特點,布置給不同學生不同內容、不同要求、不同量的形式多樣的、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符合孩子心理規律的適度性作業,而且還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引起學生的興趣。
3.獎勵和批評有機結合
以引導孩子樹立高尚的學習目的,向著更高的思想境界看齊,使孩子的學習經常有一股動力,有一種向上的鞭策力來建立較好的激勵機制,那么精神獎勵或物質獎勵都將是激勵的一種手段。教師應根據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不斷創新激勵方式,不要單純在物質方面進行刺激,精神方面的鼓勵也應受到重視。精神激勵孩子的方法有語言和行為兩種,低層次上的激勵是語言,高層次的激勵則是行為上的表達。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個賞識的眼神就有可能讓孩子銘記一輩子。
4.作業及時批改,登記沒有完成人員
作業的及時批改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重視,完成作業得到相應的表揚。而沒有完成的學生,及時的批評教育也是很重要的。
5.不同學生的不同作業標準
降低作業的標準對于大部分的學生適當的作業量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有一小部分學生學習確實有些難度,所以針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難度的作業,盡量照顧到每一位同學。
6.前后四人一個小組,習慣好者為組長,完成之后交給組長,組長直接交給老師
第一天,組長很積極地交作業。四人一小組,孩子們作業交得特別快,訂正得也很快,但是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組長可能會告訴組員答案,出現了抄襲的現象。
作業完成的速度越來越快,但是抄襲現象也越來越明顯,組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通過家長、教師、學生的配合,在一年的學習中,學生養成了較好地完成作業的習慣。
六、總結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和工作,對課題研究的方式和方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通過不同檢測方法的嘗試和進一步的研究自己對于檢測方法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方法的改進。隨著方法的改進,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有所改善。但是我相信肯定還有更多的好方法可以進一步的改進,促進學生的學習情況,我會在以后的工作中充分地結合孩子、家長和教師的力量,爭取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