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遠珍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和生理都沒有完全發育,屬于成長時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作為小學班主任有責任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對學生的成長方向進行引導,對德育管理工作高度重視,避免因為道德問題給學生日后的生活帶來影響,因此結合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強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體制逐漸改革,要求全面發展學生的德、智、體、美,小學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心理還是知識,都是人生生涯的啟蒙階段,是小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特別是學生品德行為的形成,對于其以后的行為、思想、價值觀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小學班主任在進行教學管理的同時,更要加強德育管理,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使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提高全民素質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加強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加強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有助于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目標,培養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新課程改革明確要求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小學班主任對于此項工作具體負責;其次,有助于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成行,在小學期間開展德育工作能夠幼小的預防、控制青少年兒童的心理疾病,近期校園傷害事件屢屢發生,從側面反映出加強我國小學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學校和班主任通過正確的引導,在教學中和生活中潛移默化地為青少年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后,加強德育管理還有助于抵制不良文化的沖擊,在信息技術發達的現代,電視文化、網絡文化、手機文化等一些負面影響傳播于青少年兒童期間,網絡上的暴力、游戲等情況嚴重影響著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小學班主任加強德育管理工作,有效地為學生樹立一道健康的保護罩,抵制不良文化的沖擊,營造健康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環境。
二、加強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實施策略
雖然我國的社會在不斷地進行改善,但是在生活中還是存在一些不良的現象影響著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例如網絡游戲、暴力電影、語言暴力等,還有許多原因例如家庭教育不足、教師能力缺失等原因影響著小學德育的工作,根據諸多因素以下提出了幾點加強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實施策略:
1.教師以身執教,為學生做好榜樣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具有較強的效仿能力,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可能對學生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小學班主任在生活中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達到言傳身教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提前進教室對講桌進行清掃,檢查教師的衛生,親自彎腰把地上的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學生見到不僅會心懷感激和敬畏,還會向教師學習。因此在小學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工作中,小學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德育素養,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2.家校合作加強德育管理
小學生處于不同的生活環境中,脾氣及生活習慣都會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學生在學校性格靦腆,溫順聽話,而在家里就比較活潑調皮;有的學生在學校比較調皮,但在家就比較乖巧。因此班主任有必要與家長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針對學生在家和學校的表現情況更改計劃,小學生在學校待的時間平均一天六七個小時,因此,家長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了課堂教學外,教師應鼓勵家長帶孩子多參加關于德育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去養老院探望老人、對貧困地區的孩子進行捐贈、在路口當紅領巾扶老人過馬路、在公交車上主動讓座等,增強學生的道德觀念,有效地促進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
3.加強德育的學科滲透
新課程改革后德育是每一個學科的重要理念之一,每一門學科都是德育的載體,小學班主任需多與各科目教師溝通,將德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各學科的教育中。例如數學課上,利用數學競賽培養學生努力向上、公平競爭的意識;在語文課上利用愛國文章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在科學課上培養學生保護環境、愛護衛生、保護家園的意識等。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情況下提升思想道德觀念。
4.把握小學生心理,采用合理的交流方式
教師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用學生的思維方式來進行教學,例如在舉行主體班會的時候,不能只注重單一的演講或視頻觀看,還可以讓學生對社會或某一事件的看法進行辯論,然后糾正學生錯誤的思想,傳播正確積極的觀念,交流時教師應以朋友的身份進行交流,用溫和的語氣進行鼓勵,不能有偏袒心理,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讓德育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要抓住學生的心理成長時期進行正確的指引,采用合理的方法規范小學生的思想行為方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效地實施德育管理工作,小學班主任需要與家長加強溝通,通過家校合作,共同提高德育管理效果,為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韓梅.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6(6):75-76.
[2]張彥雄.淺析現階段小學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8(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