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燕
摘 要: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依賴于有效的課堂管理,提高科學課堂管理有效性可以借助課堂小活動,以課堂小活動為支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讓小學科學課堂實施更有效。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小活動
教育部關于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通知要求,2017年秋季起,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這一變化標志著科學課在小學基礎教育階段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本文試圖利用課堂小活動對科學課堂進行有效管理,使得科學課有效實施。
一、課堂小活動
現在的科學課堂往往十分熱鬧,可以說是熱鬧的課堂。學生一旦進行實驗,科學課堂將活而亂之,動而鬧之。但如果不讓學生進行實驗,科學課就沒有科學的味道,不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課堂小活動可以讓學生實驗時具有良好的課堂習慣,又不會拘束他們,同時也保護了學生對科學課的熱情。從而學生能夠在一個安靜沉穩的教學中提升自己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下面我就介紹幾種我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到的不同類型的課堂小活動。
二、環境類小活動
利用課堂小活動制造一個安靜沉穩的環境,同時寓教學于活動中,讓學生能在課堂學習中找到樂趣。
1.以樂入耳
在課堂上,音樂的魅力無限并且具有變革的力量。在研究音樂的影響時發現,它有助于創造最佳的學習條件。
科學課堂上可以用音樂作為提示,當響起這段音樂時,學生能自發地停止實驗,收拾實驗材料。不用教師提醒,只用提示音樂就可以促使教學環節轉換。其次,科學教師可以利用音樂把學習內容帶入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在歡快的音樂聲中掌握知識。比如在課堂上將學習內容改寫成耳熟能詳的歌曲的歌詞。在一年級下冊科學“比較液體”一課中,就能使用兒歌《數鴨子》快來快來,看一看,水和液體有什么不同。
2.創設情境,講故事
言語豐富的教師,能利用聲效強化教學,使得課堂教學順利開展。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教師運用新奇有趣的故事創設情境,利用語音、語調、語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學生愉快的心情。科學教師可以在講課時調慢音速、提高音量或變換一下音質。例如三年級下冊科學“蠶變了新模樣”,教師繪聲繪色地給學生講了一個嫘祖養蠶取絲的故事,全班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學習如何抽絲。
三、互動類活動
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利用相互類活動提高課堂有效互助力,從而擴大課堂學習的深度與廣度,調動學生的思維。但是互動時容易發生課堂問題,因而采取一些課堂小活動幫助解決課堂問題,在有序中調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層次是十分必要的。
1.紅綠燈聲音
科學課堂是以小組合作為主要活動形式的課堂,既有合作、交流、展示,也應該有約束。往往課堂中一說小組交流,就會出現嘰嘰喳喳的聲音。但是使用“紅綠燈聲音”這樣的現象就會明顯減少,能夠讓學生在有限度的范圍內自由探索。
“紅綠燈聲音”就是使用三張卡片,顏色分別為紅、黃和綠。每張卡片里面有一個聲音喇叭圖片,分別對應無聲、小聲、大聲。教師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就將黃色卡片貼在黑板,學生看到,就知道討論時要小聲。當討論需要結束時,教師就將黃色卡片取下來換上紅色卡片,學生就會紛紛安靜。課堂上需要學生起來發言,就使用針對他的綠色卡片,讓學生學會大聲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可以避免出現當學生匯報實驗,其他學生并沒有在認真聽,課堂出現嘈雜的情況。
2.科學記錄
科學課需要學生親身經歷探究的過程而不是直接下結論??纱蠖鄶祵W生只想著動手實驗,實驗后既不去記錄實驗的數據,也不思考實驗的結果。為了讓學生能自覺參與科學課的各個環節,課堂小活動中設計用到科學記錄本。記錄本劃分區域記錄板書、實驗設計,實驗現象、實驗數據、實驗結果,還有組內學生評分。組內學生評分可以使得學生相互管理、一起監督,使得課堂管理變得輕松有效。教師還可以在電腦上實時上傳學生實驗記錄情況或上傳小組的實驗數據。以此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得組內成員逐漸形成自我管理。
3.小組挑戰
大腦研究的先驅者之一Diamond建議,讓學生參與到群體活動中對教學而言意義重大[2]。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取決于其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程度,而合作學習中伙伴之間的相互支持,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靶〗M挑戰”中,科學教師可以邀請學生結對子,相互詢問課堂中的知識。也可以是學生各自挑選搭檔組組,不同小組PK回答教師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全身心投入學習,避免課堂問題出現。對于高年級學生而言,還可以嘗試與同桌共同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制作成知識網絡圖或思維導圖。
形式多樣的課堂小活動能幫助科學教師有效地管理課堂,約束學生不良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幫助學生提升自我管理意識。但我們需要控制好課堂小活動的層次性和合理性,動靜結合的課堂小活動才能構建一個和諧、相互提升的科學課堂。
參考文獻:
劉蕊.設計有效活動,讓科學課堂更精彩[J].小學教學參考,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