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賜真
摘 要:語言文字是人們表情達意、進行思想交流的工具。語文課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就要引導學生品味詞句,推敲標點,學習修辭,感情朗讀,使文章的思想性自然流露出來,讓學生受到熏陶感染;就要通過語言文字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把課文中的觀點、觀念、思想、道理自然地滲透給學生,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從而達到“文”與“道”的有機統一。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課程不斷在改革,但對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不變,還在繼續。大綱明確規定:“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聽說讀寫訓練的過程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數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由此可見,無論從小學語文學科的任務,還是從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來講,小學語文教師都應在教學中切實加強思想品德教育。
加強思想品德教育,要在滲透上下功夫。我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是做到有意、有序、有機。
一、有意
德是素質之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時代的需要,是由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做到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1.加強自身修養
“教師應該是道德卓異的優秀人物”(夸美紐斯語),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第一,教師要加強職業道德品質的修養。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第二,要加強政治學習。要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第三,要加強業務學習。堅持教育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鍛煉。懂得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具有教育能力、教學能力和管理能力要強記博學,具有廣泛綜合的文化科學素養。
2.依綱扣本,重視智育中的德育因素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三熱愛”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愛美的情趣。教材選入較大比重的有關愛國主義教育,歌頌改革開放政策和社會主義建設成就,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和良好品德教育的課文。如寫人的文章是通過具體事例,對人物的語言、行為、外貌、心理活動等方面進行描寫,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感染力是巨大的。人物形象越鮮明,對學生的思想影響就越強烈越深刻,學生若受到人物形象的感染,必能誘發情感的產生,從而萌發一種學習人物品質的激情與行為。因此,教學中應根據教材的特點,努力突出課文中的人物形象,讓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從而認識到生活中的美與丑、善與惡。切實重視智育中的德育因素,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熏陶感染,收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二、有序
所謂有序,即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要從實際出發,形成序列。從實際出發的內涵是“從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的實際出發;從小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實際出發;從教材的實際出發。”形成序列,即體現思想教育內容的由淺入深,體現不同年級段的不同要求。
1.語文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有針對性
第一,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思想實際。第二,要針對教材實際。例如,一年級講讀教學應以指導學生朗讀為主。教學中要多讀少講,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詞句,并受到思想教育。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教學中可以通過有目的分層次反復朗讀,讓學生體會到對話中用了禮貌用語。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做到身同此境。再通過多次、多形式朗讀,學生便會從中悟出小壁虎懂禮貌的道理。
2.教育性目標的確定要符合遞進性和科學性原則
小學語文基本功訓練具有階段性,在滲透德育內容時應注意德育內容的遞進性和層次性。同一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在低、中、高三個年級段要有不同的要求,要體現出遞進性和層次性。教育性目標的確定還要具有科學性,要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律,防止“中學化”和“成人化”。
三、有機
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應該是養成教育,要使學生在詞句段篇的學習和聽說讀寫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
1.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以語言訓練為核心
就閱讀教學而言,要先引導學生弄清課文中字詞句的意思,然后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
2.抓住重點,精講多練
教學中,要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的重點,選準訓練點,精心設計練習,如:教學《再見了,親人》一課,要讓學生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從重點詞句中深入體會課文的中心。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去體會課文的中心,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不僅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陶冶學生的情操。
3.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學法指導
小學語文教材中,除選入大量記敘文外,還有古詩、新詩、說明文等。對于不同體裁的課文,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如寫人的記敘文,應抓住人物語言、行為、外貌、心理等方面的描寫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敘事的文章,要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理清敘述的順序,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4.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敘述內容、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指導寫作中,要注意誘發學生心中的高尚情感。對學生習作中表露出的好思想、好行為,要適時引導學生進行品賞,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
在教學中結合實際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潘海燕.教師怎樣開展教育科研[M].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