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碧云
摘 要:《“二十四節氣”校本課程提升小學中年級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是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北星小學語文課題組,2017年申報立項的江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關鍵詞:古詩詞;二十四節氣;校本教材;開發設計
目前本課題組正致力于根據節氣、古詩詞、本土資源進行內容編寫的研究。本校本教材以節氣為名,節氣的內容編寫可謂水到渠成。而古詩詞是中華文化財富,其中節氣詩詞也是不容小覷。我們的節氣校本教程若能將節氣詩詞恰如其分地嵌入其間,那將使我們的校本教材既有中國味、歷史味、聲韻味、人文味,最終擁有濃濃的語文味,從而使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充分的滋養,長足的提升。
一、詩詞之益
作為小學中年級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者與設計者,我們認為根據古詩詞進行內容編寫,可以達到以下效應:
(一)賞景知物候
物候是指生物長期適應溫度條件的周期性變化,形成與此相適應的生長發育節律。二十四節氣的每一個節氣都蘊藏獨特迷人的物候圖。
如小暑節氣,如果直接給孩子們介紹:“暑,表示炎熱的意思,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樹木茂盛。”多么枯燥!多么乏味!但如果老師帶著孩子們看“乳燕流鶯相間飛”;聞“荷風送香氣”;聽“竹露滴清響”;嘗“一碗分來百越春”;感“坐覺蒸炊釜甑中”……
在朗朗的誦讀中,在美美的詩詞中,孩子們輕而易舉就能盡賞四季的美景,盡知四季的物候。
(二)摹狀明風俗
二十四節氣是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歷法,每一個節氣都有獨特的農俗農事。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展,現在的農俗農事與古代有極大的變化。此時巧借古詩詞又能好好地為孩子們補上這一課。
“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立春)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驚蟄)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芒種)
……
(三)悟情感親近
二十四節氣展現著四時景色、物候與風俗的變遷,但它畢竟與孩子們有著時間與空間的隔閡。如何才能讓孩子們親近節氣,熱愛節氣呢?
“從此對花并對景,盡拘風月入詩懷。”詩中有喜。
“云白山青萬余里,愁看直北是長安。”詩中有愁。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黃河徹底冰。”詩中有怒
……
巧借古詩詞,感悟故人情,孩子們會覺得節氣有血有肉,有情有感。
二、詩詞之擇
中華節氣詩詞浩如煙海,我們該如何在弱水三千中裁紅點翠呢?
(一)宜淺忌深
本校教材畢竟是面對小學中年級學生的,所以在選擇詩詞時,我們要本著“宜淺忌深”的原則。
如選擇《驚蟄》一課的詩詞時,是選“驚蟄未聞雷出地,豐收有望看春耕。”還是選“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呢?從詩詞的聲韻、意象、結構方面評判,第二句無疑略勝一籌。但從孩子角度出發的話,第一句明顯淺顯易懂,更能達到教程設計的目標。
(二)宜短忌長
選擇詩詞時,我們還要本著“宜短忌長”的原則:宜短句忌長句;宜節選忌全篇。
如在選擇《白露》一課的詩詞時,魏晉朝左思的《雜詩》躍入我們眼前: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壯齒不恒居,歲暮常慨慷。此詩開篇寫秋景,描物候;中段說處境,訴志向;結尾嘆人生,悲際遇。
如果將全詩錄入教材,則與本課的教學目標不符。畢竟我們編寫本課首要目標是: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初步了解白露節氣的含義、歷史由來、劃分計算、故事風俗、文化價值、保護傳承。讓學生更多地去感知、實踐和體驗鮮活的優秀傳統文化,以從中汲取營養。
所以我們只選取詩的第一句“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短短的一句詩將白露節氣秋風漸涼,白露如霜的景色呈現得淋漓盡致,為全篇課文奠定了基調,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宜多忌少
在選擇詩詞時,我們更應該做到“宜多忌少”。如在編排《立春》一課時,若只選“魚躍原無溪面凍,雪光散作嶺頭梅。”學生只看到清泉魚躍,青山梅紅,他們定不知“小桃如有意,欲吐故時紅。”綠樹枝頭,桃花春意濃。他們也看不見“君賞已誇梅白早,我來仍見柳黃微。”楊柳絲絲,細葉如煙似霧。
多一句詩,多開一扇窗,多賞一處風景,多覓一種物候,多悟一份真情……
三、詩詞之嵌
選擇詩詞如沙里淘金,但若不能將這些詩詞恰到好處地嵌入文本,那將前功盡棄。那么我們該如何將詩詞天衣無縫地編寫進教材里呢?
以《大雪》一課為例。
(一)巧開篇
“大雪滿初晨,開門萬象新。大雪啦!大雪啦……”吉鳥背著節節蟲,一邊飛一邊開始播報天氣。
本課一開頭即是一句婦孺皆知的詩詞,它細畫節氣的景色——漫天大雪,山舞銀蛇,天地一新。它點明了節氣的名稱——大雪不僅是風景,更是二十四節氣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二)巧過渡
吉鳥尋著那幾點玫紅,開心地說:“朋友,那是梅花呀!是呀,是呀,‘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節節蟲也吟起了詩。
“對,天氣愈(yù)寒冷,梅花開得愈秀氣,還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呢。”吉鳥感慨(kǎi)道。
本節選段落講述的是大雪節氣物候之一:梅花盛開。若平鋪直敘,則太過乏味。所以我們如此設計:前文梅花乍現,中文詩句銜接,后文詳述午后,文字渾然一體。
(三)巧結尾
吉鳥背著節節蟲一邊吟著“大雪到來大雪飄,兆示來年年景好”,一邊朝著小朋友嬉(xī)鬧的地方飛去……
在文章的末尾引用詩句,讓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暢想來年的豐收在望,去感受季節的聯系,去解開節氣的奧秘,可謂余味無窮!
參考文獻:
[1]虎志仁.搭建經典誦讀平臺,開辟古詩文教學新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5(4):60-61.
[2]張呂,楊旭嬌.二十四節氣詩詞誦讀策略[J].讀與寫,2018,19(1):88.
注:本文為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學科帶頭人一般課題《“二十四節氣”校本課程之于小學中年級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主體論文之一。課題編號:17ZXYB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