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玲
摘 要:在新教育的領導下,要逐漸認清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閱讀與寫作”是占據小學語文教育的核心關鍵所在,也更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閱讀與寫作是個人語文的基本素養,只有在養成一個好的閱讀習慣以及掌握一種有效的寫作方法后,才能真正將語文所要傳授的內容接收得更好。
關鍵詞:新教育;農村小學;師生閱讀與寫作;方法探究
在新的教育體制下,農村小學的傳統教育方式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其中農村小學閱讀與寫作的問題更是受到廣泛關注。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應該運用有效的措施與方法,打破農村小學教育的局限性,帶領小學生一起進行高效閱讀與寫作。以下詳細介紹新教育引領農村小學師生閱讀與寫作的方法措施。
一、教師創建可讀書單,擴大學生閱讀與寫作范圍
好讀書的前提是讀好書,書讀得多不一定好,關鍵在于是否讀了對的書。正處于小學階段年齡的學生,對于書籍種類的了解一般來說比較少,特別是在農村小學中,很少接觸書籍,對于互聯網也是了解甚少。學生經常閱讀的無非是一些通俗易懂的讀物,漫畫、連環畫、故事集之類的,對于真正可以閱讀的古今名著、科普書籍等了解甚少。這樣的閱讀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寫作范圍。所以作為農村小學教師就可以根據這種情況,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學生制訂有效可讀的書單,以此擴大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范圍。比如,語文教師在開展作文課的時候,在為小學生布置作文話題之后,就可以為學生創建一個有關這次作文話題的書單,讓學生閱讀教師所提供的書單之后,激發學生寫作的創立點,進行高質量的作文寫作。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語文教師所創建的書單,是農村小學生可以接觸到的書籍,難度不能太大,符合小學生閱讀標準的書籍。這樣的閱讀與寫作的教學方法,就是在語文教師的幫助下,讓學生減少盲目閱讀,進行有效寫作,進一步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設置共享“書柜”,培養學生閱讀與寫作習慣
新教育中明確提出,作為小學生一定要從小養成閱讀與寫作的好習慣,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在農村小學生中,由于學習資源匱乏,可供學習閱讀的書籍少之又少,所以在班級上設置一個共享“書柜”是十分有必要的。讓學生通過共享一本書,就可以閱讀一個班級的書,并在增加閱讀量之后,提高自我的寫作水平,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比如,首先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全班進行書柜的手工制作,讓學生可以更加珍惜在自己的勞動下獲取的書柜,在書柜制作完成之后,由語文教師制定“共享書柜”的公約,提醒學生,想要借書的同學,需要共享一本書加入共享書柜,在借書的時候進行登記,要求借期為一周,以免造成資源浪費的結果,并且每次只能借一本,看完之后可以換借下一本,需要寫作的學生,可以根據情況多借幾本,以此更好地完成寫作。這樣的方式在很多學校都已經實行,并且都有顯著的成效,根據農村小學的實際情況來看,這樣的共享書柜是很適合在農村小學推行的。可以有效地解決學生因為缺少書籍,閱讀量跟不上,導致寫作能力提升效果不好等問題,并且還可以讓農村學生明白分享的美德,感受到分享的快樂。
三、增加課外閱讀時間,提升學生閱讀與寫作數量
寫作是學生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經過日積月累的閱讀積累,才能寫出好的作文。但是由于農村小學生通常會由于硬件設施的缺乏,以及語文教師的不重視,而忽略了課外的閱讀時間,導致學生無法提升寫作水平。在沒有大量閱讀的情況下讓學生進行寫作,學生會因為無法下筆寫出可以讓自己滿意的作品,而導致自身討厭寫作,對寫作產生厭惡之感。在新教育的引領下,語文教師要明白只有在排除學生心理上的障礙后,才能自覺地寫出好的作文。在此之中,語文教師所要做的就是為學生創設更多的閱讀時間,引領學生進行高效閱讀。比如,學校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投入閱讀當中,語文教師就可以利用學校學習的氣氛讓學生進行閱讀,在一周的語文課程中,安排一到兩節課,為書籍閱讀課程,其中為了讓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還可以對學生分配閱讀任務,比如,在閱讀的時候做一份閱讀筆記,或者是摘抄閱讀書籍的好詞好句。這樣的一系列方式方法,可以讓學生有足夠充裕的時間進行閱讀,也可以避免學生盲目地閱讀。在提高閱讀量之后,讓學生做到提筆有字,增強學生寫作的信心,讓學生對寫作充滿興趣。
隨著經濟時代的發展,在農村學校的教育過程中,閱讀與寫作尤為重要,是作為學生終身學習的方向,滿足學生以后發展的需要。總而言之,在新教育的引領下,農村小學師生要養成一個多閱讀、多寫作的好習慣,以提高整體農村小學師生的語文學習素質。
參考文獻:
[1]何義文.新教育體制下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9).
[2]吳麗華.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5(11).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2018年度《新教育實驗中農村小學師生閱讀與寫作策略研究》課題研究成果。 課題編號:GS[2018]GHB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