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霞
摘 要:小學教師的作文個性化教學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亟須解決的一個問題。作為小學語文老師,要與時俱進,在作文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結合生活,發揮學生個性,培養學生情感,豐富學生思想,是小學作文個性化教學的基礎。老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習作靈感,激發其寫作興趣。老師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素材。老師要鼓勵學生多閱讀,豐富自己的思想。
關鍵詞:小學教師;作文;個化性教學;策略
一、老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習作靈感,激發其寫作興趣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寫作文的靈感往往被老師忽略,老師給學生的作文,大多數學生能按字數完成,可是千篇一律,毫無新意。作文寫作是一種創作,是學生內心情感和思想的真實表達,也是學生個性的凸顯。可是由于老師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忽略了學生靈感的培養,導致學生拿到作文時,第一個念頭就是完任務,而不是如何創作。那么學生的寫作狀態可想而知,生拉硬扯、閉門造車,結果作文是語言不通,沒有情感,中心不突出,詳略分不清。學生長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首先就是對作文沒有興趣;其次寫出的作文是千篇一律,一個單元的作文訓練,交上來幾乎像一個人寫的,毫無新意;作文沒故事,缺少真實的內容和情感。比如,他們在寫《我印象最深的一個人》時,不是寫爸爸媽媽,就是爺爺奶奶,而且全篇是爺爺奶奶多愛我,媽媽給他做什么好吃的、雨中送傘,爸爸背他上醫院等等。這些老掉牙的情節年年會在作文中出現。真是大大限制了學生想象力和寫作興趣的培養。不但不符合素質教育對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也不符合作文這一創作性教學的要求。
所以,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語文老師,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順應小學生的天性,讓教學過程、內容簡單化,努力培養他們寫作文的靈感。小學生想象力奇特,心思單純,好動愛玩是他們的天性,老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注意與學生本性、本能聯系起來,誘發他們的寫作靈感,比如,生活小事、季節性的內容、有關節日等等,都可以用故事或者相關的延伸資料,激發學生靈感,引導學生自己創作,寫出凸顯個性的作文。如此,既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寫作靈感,還能培養學生個性化的、獨一無二的創作風格,對學生的作文寫作大有幫助。
二、老師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素材
在個性化作文教學中,老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并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素材。生活是知識的源泉,更是藝術的源泉。朱熹說:“為有源頭活水來。”其實,生活就是學生寫作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素材庫。最好的、具有個性化的作文肯定是源于對生活的關注與發現。因為每個學生對生活關注的角度不同,他們投入的情感也就不同,發現的素材也就會根據他們的喜好、興趣就有了不同。當然,因此而寫出的作文呢,也就一人一個樣兒,一篇一種情,無論是內容、情感、思想、感悟,還是語言的運用等,都是獨一份,都會無形中彰顯學生的個性,凸顯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優點。比如,樹枝上落了一只蝴蝶,有的學生會關注它扇動翅膀的樣子,有的會關注它靜默的樣子、有的會關注它漂亮的顏色,還有的會關注它的內心,思考蝴蝶在樹枝上想了什么等等。再比如,盛開的花朵,有的學生會看到它的美麗,有的學生會嗅到它的香味,而有的學生會想到它的衰敗等。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學生作文的內容和情感,使學生寫出區別于他人的、不一樣的作文來。
三、老師要鼓勵學生多閱讀,豐富自己的思想
閱讀是寫作教學中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因為,閱讀既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思想,增強學生的想象力,還能幫助學生積累語文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對于小學生來說,培養他們個性化的寫作,閱讀是少不了一個手段。因為學生的閱讀也會根據自己的喜歡,選擇不同的書籍,比如,有的喜歡科幻、有的喜歡童話、有的喜歡故事等,還有,在閱讀的過程中,他們也會根據自己的愛好,積累不同的好詞、好句,這就為他們個性化作文奠定了基礎。所以,無論是語文教學中要增強學生理解能力,還是作文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作為語文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多閱讀,讀好書,通過閱讀培養學生個性,豐富學生情感和思想,從而促進學生作文的個性化寫作,完成個性化作文教學的任務。
總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要想實現個性化教學的目的,就要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個性,遵從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并通過一些有效的手段,培養學生個性寫作,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就能讓學生寫出與眾不同的作文,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實現個性化作文教學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林成娟.小學個性化作文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35):156-157.
[2]李瑛.淺淡小學語文個性化習作教學的策略[J].學周刊,2014(34):106.
注:本文系2017年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隴原名師”專項課題《小學作文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探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MSZX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