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珍平 高見見
摘 要:最近幾年來,老師們經常討論的問題就是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隨著社會離婚率的增高,單親家庭的孩子數量也在隨之增多,單親孩子在學校當中的比例也越來越大。造成孩子成為單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無論是什么原因孩子都經歷了家庭的變故。這樣的孩子漸漸失去了家庭的溫暖,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傷害,這些單親孩子的思想品質和學習成績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最明顯的是孩子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分析和探討單親家庭子女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這些問題的教育策略。
關鍵詞:農村單親兒童;教學策略;方法探究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開放了,離婚率也在不斷上升,單親家庭孩子的數量也在急劇上升。這些單親孩子在班級中的比例也在增大。這些孩子在學習和品德方面有的非常優秀,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在遭遇了家庭的變故之后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等。在對這些孩子的教育過程當中我們發現這些孩子存在很多的問題,針對單親家庭孩子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教育策略,運用這些策略能幫助單親家庭的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一、農村單親家庭孩子存在的問題
在農村從教的多年時間里,我發現每個班級都不同程度的有單親學生,從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當中,我經過觀察發現這些學生都存在一些問題,經過總結發現他們身上存在以下幾個共同的問題:
1.不善言辭,不愿與人交流
這些孩子在經歷了家庭的變故之后,心理上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造成孩子的心理發生異常,這種異常導致孩子性格發生變化,外在表現為不合群、不相信別人、不愿與人交往、對生活缺乏信心、意志薄弱、性格任性等逆反和閉塞心理。在和這些孩子交流的初級階段以及在課堂上進行教學活動時,我發現單親孩子的語言交往能力存在一定的障礙,問十句,答一句,不問不說是這些孩子身上的普遍問題。
2.心理上表現異常,對生活、對別人失去信心
孩子對父母都有依戀,尤其小學的孩子,他們無論從生活還是感情上都不獨立,父母是孩子的精神支柱。但是家庭的變化使孩子原來的生活秩序打亂,孩子一時間無法接受現實。孩子一方面表現為感到苦惱,失去了精神支柱會讓孩子產生失落感;另一方面孩子會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表現為冷漠,缺乏熱情,認為周圍的人都是無情無義的。
3.行為極端,對學習和生活缺乏積極性
單親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和家長正確的影響和引導,在行為上特別容易表現出極端化的傾向。這些孩子當中有些也能把家庭的消極影響轉化為積極的因素,用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擺脫家庭的影響。但是大部分單親孩子則表現為:(1)上課紀律松懈,在班級中表現隨便,對學校的紀律視若無睹。(2)由于單親家庭對孩子的監管不夠,造成學校和家庭無法溝通,學生厭學情緒嚴重,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成績下降,甚至輟學。(3)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孩子在校內極易和其他同學產出矛盾,出現打架的情況。(4)單親家庭的孩子大部分由爺爺奶奶帶著,溺愛多過管教,上學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老師的話根本聽不進去,最后爺爺奶奶也管不了。
二、農村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
經過長期和這些孩子交流,并且進行分析發現,對這些單親孩子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找到他們身上的優點,把優點放大,讓他們找到自信,從而調動他們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另外在心理和品行方面多加關注和引導。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進行:
1.和單親家庭的孩子進行“閑聊”
當學生無事可做時,老師可以趁機和學生進行閑聊,老師應該表現得毫無準備,客氣談話也沒有中心,不拘形式地說些無關緊要的話。利用“無中心”來實現一定的教育意圖,利用”無關緊要的話“使學生在談笑間受到教育,這樣的談話方式可以取得孩子的信賴,打開他們沉默的內心世界,在交流中拉近距離。
2.鼓勵和懲戒相結合,扶正道德品質
家庭教育的缺失容易導致這些孩子的品德偏差。更由于缺乏家長的監督,孩子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在長期沒有是非觀念的生活環境中導致孩子失去最基本的道德品質。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對他們的品行進行觀察、了解,從中發現問題及時引導教育。和這類學生打交道要斗智斗勇,不能用教育者的口吻來說話,要用平等的方式來說話。表現好的時候及時鼓勵,出現問題時也要進行懲戒,讓學生明白老師對待他和其他學生是一樣的,這樣更容易消除孩子自卑的心理,便于教育和交流。
3.創設環境,給孩子重拾信心的機會
單親家庭的孩子感受不到或者是很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因此,班級的日常生活就成為這些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了,老師要利用好這一點,達到教育的效果。單親家庭的孩子不管成績是否優秀,都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存在的問題多,他們的潛意識里會覺得自己沒有家也沒有人關心。這時和孩子接觸最多最容易取得信任的就是老師,只要老師主動承擔起關心孩子的責任,抓住時機引導孩子,給孩子的心田注入陽光,就能夠讓孩子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教育好單親家庭的孩子僅僅有愛心是不夠的,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當中還要選擇恰當、科學的方法,正確認識單親家庭出現的問題,避免在教育過程中走彎路。教師使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和教師的愛心相結合,在單親孩子身上投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用心去感化他們,才能做好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工作,使單親家庭的孩子在陽光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翠美.小學高年級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透視與輔導策略的研究[J].好家長,2014(47):71.
[2]辛明,李佳孝.高中生弱勢群體應對高考的策略探究:態勢分析(SWOT)視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26):11-14.
[3]王丹.小學生單親家庭子女心理行為問題與教育對策研究[J].快樂閱讀,2013(15):25-26.
注:本文系2018年平涼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弱勢群體子女教育問題研究[2018]PLG365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