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晉山
摘 要: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閱讀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它對于學生審美水平的提升以及寫作水平等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活動能夠豐富其知識儲備,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在小學階段開展的閱讀活動中,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中的閱讀內容,而是應該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效結合起來,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學生;課內閱讀;課外閱讀
一、通過課內閱讀進行課外閱讀的擴展
第一,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推薦給學生一些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或者是相似的課外文章。對于教材中的閱讀文章來說,不同的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是不相同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推薦課外閱讀的時候,能夠從課堂教學的內容出發,從題材出發,給學生推薦一些合適的文章,讓學生能夠進一步體會到不同文章所體現的不同情感。比如在學習古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推薦一些與課內古詩內容相似的課外古詩讓學生閱讀,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不同描寫手法之間的差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教師要善于運用人物的特點來選擇課外閱讀。在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內容都是描寫人物的,有的文章是直接描寫人物,而有的文章是通過一些實例來進行描寫,對人物有一個襯托的作用。對于人物的描寫不論是哪一種方法,重點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領悟到人物的性格以及品質等內容。因此在選擇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從課堂內容的角度出發,選擇與文中人物形象相似的文章讓學生閱讀。
第三,教師可以利用一篇文章引導學生對于這一類文章的閱讀。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用的文章很多都是不全面的,是將一篇文章中的經典部分展現出來,并且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情感等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因此教師在選擇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要根據文章所表達的思想為切入點,結合學生的能力水平,讓學生針對這一類文章進行閱讀。比如在學習完一篇寓言故事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閱讀其他的寓言故事,在故事中提高對于語言內容的理解。
二、發揮課內閱讀的指導作用,開展有效的課外閱讀
1.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如果學生的興趣較低甚至是沒有興趣,那么所開展的課外閱讀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同時還會讓學生對于閱讀活動產生厭惡的心理。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對于學習還沒有正確的認識,也沒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很大程度都是依照自己的興趣進行學習的。因此,在進行閱讀活動時,教師要重視對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首先,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轉變現有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方式來豐富課堂內容,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提高對于閱讀活動的興趣。其次,在開展閱讀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從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愛好出發,為不同的學生推薦不同的文章進行閱讀。
2.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是決定學習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將課堂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提高閱讀活動的效率。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精讀與略讀,閱讀的課外文章如果與課堂內容聯系得比較緊密,并且具有較高的價值的時候,就要求學生精讀,能夠對于文章進行一定的思考;如果是一些趣味性的閱讀活動,就可以讓學生略讀,減少時間的投入,提高閱讀的效率。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教師也要引導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真正從閱讀活動中獲得樂趣。
三、通過閱讀活動展示成果內容
我們要知道,開展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的方式,是為了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將一些好詞好句記錄下來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積累方式。因此在開展課外閱讀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準備一個專門的筆記本,將自己認為優美的詞句記錄下來,或者是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筆記的積累。在課堂中可以抽取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討論,為什么認為自己記錄的句子優美?這個句子出自哪篇文章等等,在交流的過程中強化鞏固學生的知識儲備。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互相交流心得,講一講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解決問題自己又獲得了哪些進步。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閱讀的效率。
綜上所述,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將學習內容局限于教材中,而是應該做好課外的延伸活動,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來鞏固課內的知識,提高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能夠從課堂內容出發合理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
參考文獻:
[1]姚少雅.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效結合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
[2]董國萍,李翠萍.淺談為學生架起課內外閱讀的橋梁[J].才智,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