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俊豐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影響下,對傳統的語文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尤其是對于讀與寫來說,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之一,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教育中要從讀寫結合上入手,創新教學方法,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有效融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诖?,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實踐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讀寫結合;實踐研究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從讀寫結合上入手,通過有效的閱讀,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是在研究中發現,由于一些學生學習認識不足,所以也就難以處理好讀與寫之間的關系,甚至還出現了兩者分開的現象,最終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一、營造讀寫氛圍
(一)營造家庭氛圍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性逐漸被忽視,也就是說社會中的閱讀與寫作氛圍不斷降低。可以說學生的早期閱讀興趣主要是從家庭環境中形成的,所以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當家長自身能夠主動閱讀后,能夠讓孩子形成榜樣意識,所以在有條件的家庭中就可以給孩子布置書房,以此來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另外當家長主動與孩子一起閱讀后,能夠讓孩子受到讀書氛圍的影響,從而就可以主動地閱讀書籍。家庭作為孩子健康發展的第一學校,要清楚認識到父母的重要性,同時還要從幫助家長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上入手,逐漸提升孩子的思想認識。在閱讀中還可以提醒孩子主動記錄,以此來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保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所有家長都具備充足的條件來為孩子營造閱讀與寫作氛圍,但是從社會活動上來說,卻可以選擇讀寫氛圍的。如可以帶領孩子進入到圖書館或是書店中,以此來幫助孩子接觸圖書。在孩子完成閱讀后,還可以鼓勵孩子通過寫日記等,來鍛煉孩子的寫作能力[1]。
(二)營造校園讀寫氛圍
學校作為教育的重要場所之一,對學生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所以在教育發展中要從凸顯學校教育重要性上入手,以此來對學生產生正確的影響。如在學校圖書館中就可以定期補充圖書,以此來豐富館藏,在班級中也可以建立圖書角,要求班主任要做好讀寫文化的營造工作。鼓勵學生主動捐獻圖書,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量。不論是從硬件上來說,還是從軟件上來講,都要從為學生營造教育氛圍上入手,通過開展閱讀活動等,以此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讀寫興趣。在引導學生讀寫時,教師與校長等也要參與到閱讀中去,以此來對學生產生影響[2]。
二、做好讀寫結合指導工作
(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
對于讀寫結合來說,就是要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上入手,在寫作中融入閱讀,以此來確保學生能夠自覺將所理解的知識融入寫作中去,從而幫助學生實現創造性的寫作。第一,做好筆記。通過筆記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力,同時也可以在積累資料的同時加深理解。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在讀書技巧上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所以通過引導學生記筆記,能夠幫助學生將文章中的內容借助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第二,做好讀后感寫作。在學生做讀書筆記一段時間后,其動筆能力得到了提升,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寫讀后感,將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3]。
(二)開展讀寫活動
閱讀與寫作的結合能夠通過不同的渠道來實現,且這一階段的學生處于好奇心較強的階段,所以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夠實現閱讀與寫作上的結合,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所以在教學中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閱讀知識競賽,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來吸引學生的目光,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情感借助文字表達出來,實現閱讀與寫作的結合。由于活動形式是多樣化的,所以也就可以帶給學生不同的感受。
(三)培養學生的讀寫思維
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是建立在文章載體基礎上的,所以要從內容上入手,做好寫作訓練工作,確保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發展,實現能力的提升。所以學校方面要鼓勵家長參與到培養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活動中去,通過給孩子樹立榜樣意識,以此來實現與孩子之間的有效溝通,鼓勵孩子進行思考。通過閱讀與寫作的結合,能夠轉變學生的思想認識,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所以在教育中教師就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以此來主導學生的學習。當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學習興趣后,也就可以保持閱讀的動力。其次,要提升學生的榮譽感,在給予學生一定獎勵的同時來轉變學生的思想認識,從而提高閱讀與寫作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從培養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上入手,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在閱讀中實現知識的內化,并借助寫作來將所學習到的知識展示出來。所以說教師要做好教育指導工作,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實現語文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高會然.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
[2]杜銀鳳.關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實踐研究[J].才智, 2015(27):67.
[3]李曉慧.淺析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上),201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