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凡迪
摘 要:漢字教學是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的重點,能夠幫助學生奠定語文學習的基礎。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語文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漢字基礎能力,靈活運用多元化的漢字教學模式,為班級營造愉悅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漢字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策略;語文素養
漢字涵蓋結構繁雜、數量龐大、筆形繁多,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上存在一定的難度。為了提升教學效率,筆者結合教學經驗提出了幾個識字教學策略,希望能提供給語文教師借鑒意義。
一、采用加減識字法,增強學生自信心
加減識字法即以某個漢字為基礎,通過在其上添加或減去筆畫來完成識字的教學方法。譬如在《淺水洼里的小魚》一課中,文中出現了“甚至”一次,這兩個字屬于生僻字,教師可以講解:“其”字下部添加豎折即可組成“甚”,“室”減去寶蓋頭便可成為“至”。同時,教師應鼓勵低年級學生聯系學習過的漢字,采用加減法來認識漢字。該教學模式不僅能幫助學生回顧學習過的漢字,而且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隨后以小組探討的方式讓學生舉例說明相關漢字,使學生在交流中拓展思維,一方面可以增進學生間的距離;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互相學習中了解更多的漢字。當討論結束后,教師應讓各小組派代表來舉例相關漢字,并進行點評。該方法可以及時檢測學生的認知錯誤,也能使教師掌握學生的基礎水平,在今后的漢字講解中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
二、采用聯想識字法,開拓學生想象力
由于小學生社會經驗不豐富,思維還停留在由具象化轉為抽象化的階段,語文教師應提升自身素養,閱讀相應的心理書籍,了解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模式,在教學設計中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應圍繞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就低年級語文教材而言,涵蓋象形字,增加了小學生的學習難度。為了改善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采用聯想識字法開展教學活動,在增強學生印象的基礎上確保其準確記憶相關漢字。譬如在“手”字的講解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觀察手,看到分叉的位置便能聯想到一個個手指;又如在“鳥”字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聯想鳥的特征,或者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繪制出鳥的輪廓,使學生感受到其與“鳥”字的相似性。聯想記憶法能有效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想象力更加廣闊。這樣的教學模式效率能超越教師采用“一筆一畫”的方式。某些漢字較為相似,學生容易混淆,教師可以多講解漢字的含義,當學生了解含義后能夠增加對漢字的印象,譬如“染”與“丸”,前者是燃料,需要運用到草木材料,“九”代表反復渲染,當學生理解了含義后,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三、采用部件識字法,提升教學趣味性
漢字是由不同部件按照特定的規律構建形成,為了加強低年級小學生對漢字的印象,語文教師應創新教學理念,運用科學的教學模式來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運用部件識字法完成教學活動。譬如在“樹”字的講解活動中,應將其拆分為幾個部件,包括木、又、寸。讓學生逐步記憶,最終在將這些部件相融合。由于漢字教學活動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常常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為學生展示與“樹”相關的視頻或者圖片,在增加學生對字記憶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部件識字法需要運用于具有一定識字水平的基礎上。值得教師關注的是,就初次學習識字的學生而言,教師應避免采用這種教學方法,避免學生混淆部件,教師可以運用“循序漸進”的模式。漢字內部結構系統性較強,包含了部件與部首,譬如聲符為“青”的字:請、清、情中,“ing”為這些字的韻母,其聲符都相同,當教師將其聯系在一起進行講解時,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音、形、義”的特點。又如,在品字結構中,教師應舉例講解三個相同字組成的漢字,“森、磊、淼”,學生在縱向對比中更能體會到漢字的系統性特點。
四、采用字謎識字法,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字謎屬于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為了調動低年級學生識字記憶的趣味性,教師借助謎識字法能充分活躍課堂氛圍。譬如在“秋”字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該字謎的答案:綠油油與紅彤彤各一半,農民伯伯在這個季節笑呵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能夠很容易猜到“秋”字;又如在“胖”字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什么字一個月能夠長半斤”,字謎游戲不僅能讓學生大膽思考,開發智慧,也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增加對漢字的印象。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提升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質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應根據教案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在開拓學生視野的過程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漢字的趣味性,從而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虞蕓.小學語文低年級漢字教學論[D].上海師范大學, 2012.
[2]張金平.小學低年級漢字書寫教學的現狀與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5(24).
[3]劉懂.淺談低年級漢字規范書寫能力培養方法及模式[J]. 學周刊,2015(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