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素紅
摘 要:興趣是學習中的催化劑,在教育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還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兒童繪本的引進不僅可以對學生作、讀、看等美術能力起到有效的鍛煉作用,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在美術課堂上做到全身心投入,從而實現學生美術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益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兒童繪本元素;小學;美術教學;運用策略
小學階段是學生接受啟蒙教育的階段,學生對美術的認識停留在淺顯層面,并沒有對美術的深層含義做到充分理解[1]。這對美術教學效果的提升和學生美術素養的發展均會造成一定的阻礙。為了改善這一局面,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扮演好指導者角色,適當地運用兒童繪本元素,引導小學生發現美、感受美、體驗美。兒童繪本中的圖畫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對于提升學生美術興趣和藝術修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利用兒童繪本科學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同樣也是如此。課堂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新課導入環節教學的影響。如果學生在課堂一開始就投入狀態,整節課將會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相反,如果小學生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沒有很好地進入到學習狀態,整個學習過程中很難集中注意力聽課。在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新課導入。雖然多媒體技術集聲、光、色于一體,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個可視、可聽的教學情境,但是經常存在缺少文字的現象[2]。而兒童繪本的引進可以彌補這一缺陷。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視覺體驗,還能給學生帶來很多啟示。例如,在教學“色彩的情感”相關內容的時候,美術教師可以引進《小黃與小藍》這一繪本。雖然這個繪本中的內容比較晦澀、抽象,但是教師可以運用藍色和黃色對學生進行表述,對兩個孩子之間愛和融合的故事進行描述,小學生比較愿意接受這類故事,而且很容易體會到小黃和小藍的喜怒哀樂。甚至很多小學生能夠通過小藍和小黃發現自己的影子。這對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具有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這個有趣的繪本故事對藍色和黃色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可以依據故事的內容迅速進入到色彩學習之中。
二、利用兒童繪本突破教學重難點
雖然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內容相對來說難度系數不太高,但是小學生年齡小,加上具備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對于美術教學內容中稍稍抽象的內容還是存在一定的學習困難,學起來感到非常吃力[3]。如果美術教師這個時候能夠很好地利用兒童繪本,將美術教學內容中抽象的知識用有趣的情節和形象的圖片展現出來,就可以達到化抽象為形象、化復雜為簡單的目的。例如,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很多學生對“透視”這一概念不太了解。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繪畫表現手法。視點不同,產生的視覺效果也就不同。然而,小學生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對于視點很難做到準確把握,所以無法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看某一個物體所產生的不同視覺效果。這個時候,美術教師就可以引入涉及透視效果的兒童繪本,通過繪本中色彩鮮艷的圖片引導學生去閱讀、去感受,給學生帶去豐富的視覺效果體驗,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三、利用兒童繪本開展豐富的美術活動
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全面了解小學生的美術能力和興趣愛好,還要重視美術教學活動的組織,善于抓住活動組織時機,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美術教師可以適當地運用兒童繪本,將其變為小學生學習美術的內驅力。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兒童繪本組織繼承性美術活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采取聽故事的方式,讓小學生掌握、理解視覺語言和書面語言之間的轉換。小學生普遍喜歡聽故事,所以教師可以講解繪本中的故事,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熱情。例如,《瘋狂的星期二》這一兒童繪本講述的故事主要是青蛙飛上天,該兒童繪本的結尾留下大量空白,這也給學生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教師可以讓小學生繼續續編故事,并且用畫筆將其繪制出來。這樣既能提升學生的繪畫能力又能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創作性的美術活動。在這個過程中,美術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學生推薦純文字兒童書籍,讓學生進行繪本創作,將文字中描述的畫面會畫筆繪制出來,這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鑒賞能力和創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適當地運用兒童繪本元素,對于創設美術課堂情境、發揮學生想象力、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具有重要意義。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化的今天,美術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已經發生了較大的改變,而兒童繪本以明快的畫面和精妙的語言參與美術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可以為課堂帶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美術教師要清楚認識到兒童繪本的優勢并將其價值最大限度發揮出來,實現美術教學效益最優化。
參考文獻:
[1]張乾坤.兒童繪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22):165.
[2]王智慧.淺談“兒童繪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 美術教育研究,2013(6):106-107.
[3]吳浩雯.打造繪聲繪色的課堂:將繪本融入小學美術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7(2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