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茹
摘 要:“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大詩人陸游的一句千古名句,充分說明了實踐的重要性。的確,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不能得其真諦,而要想理解更加深刻的道理,就必須要躬身實踐。因此,在學習之外,適當開展實踐活動,以實現學做結合,是現代教育提倡的一個主流。基于此,針對青少年課外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展開進行了初步探究。
關鍵詞:學做結合;青少年;實踐活動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重知必先重行。的確,學習就要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成長為“頭腦能指揮手指行動的人”,也才能培養一大批對社會發展有實際作用的人才。因此,在學生學習之外,開展實踐活動,以促使學做結合,促使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就成為目前青少年培養的一個重要的方向。下面就是針對如何有效地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而提出的幾點淺見。
一、活動主題的確定是前提
所謂實踐活動的主題,即開展活動所圍繞的中心,這是開展實踐活動的前提。所以,如何確定實踐活動的主題,對與實踐活動的開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的確,如果活動主題太難,不僅不容易落實,還會打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便得不償失了。而如果主題太過簡單,又不能充分發揮其效用。因此,在確定活動主題的時候,教師一定要進行充分考慮,盡量使其主題既合理又可行。至于如何確定,教師可以遵循以下兩個標準:
1.從青少年的興趣切入
興趣是青少年從事一系列活動的內在動力,雖然相比較課堂學習而言,他們對于課外實踐活動的興致更為高漲,但如果不能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也同樣不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便不能使實踐活動的展開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在確定活動主題的時候,一定要從青少年的興趣切入,從而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至于如何了解學生的興趣,一方面教師要多和學生溝通,多留意學生平時的一舉一動,深入觀察他們所感興趣的東西;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直接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讓學生自主選擇他們喜歡的活動主題。
2.考慮青少年的差異性
實踐活動的展開,大多都是圍繞青少年所學知識,以讓學生在提升其應用意識和探究意識的同時,也能將知識融會貫通。因此,在確定活動主題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學生學識水平的差異性。而且,在難度的確定上,也要以學生的學識水平為依據,這樣才不至于使所選主題太難或太過簡單,進而影響實踐活動的效果。當然,除了學識水平上的差異,在其性格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差異,這也是教師應該考慮的。
二、活動開展的過程是關鍵
1.結合活動中心及當地情況展開
開展實踐活動不能脫離實踐素材,這是開展實踐活動的重要工具。而在每個活動中心,可能都會由于方方面面條件的限制,導致某些素材的缺失,因此,教師在開展實踐活動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教師所在校區的具體情況展開。當然,為了使實踐活動的形式更加的多樣化,教師同樣可以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展開,比如當地的一些特色文化、地貌特征等,這些都是豐富的實踐素材,教師可以進行充分的利用,進而使實踐活動更加多樣化和多元化。
2.注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開展實踐活動,注重學做結合,就是為了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其綜合素養,促使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因此,在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不能為了實踐活動的順利完成就忽視這一點,而是應該始終將重心放在學生能力的培養上。比如,在一些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而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以此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3.加強對青少年的指導與幫助
對青少年來說,其生活經驗相對有限,而且目前課堂的教學又往往忽視學生的實踐,這就導致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相對較為薄弱,所以在實踐活動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問題,因此,加強對青少年的指導不可或缺。的確,在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雖然倡導學生自主探究,但在探究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學生所不能解決的問題,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幫助與指導,從而為學生保駕護航。
三、活動開展后的評價是補充
無論是在教學中,還是在課外的實踐活動,評價都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的確,通過評價,學生才能對自身的表現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這是提升學生信心以及促使學生針對性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當然,在進行評價的時候,對于一些表現不好的學生,教師要注意其方式,要盡力避免使用批評的話語,而是要采取鼓勵的方式,這樣才不至于打擊學生的自信心。總之,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評價這一補充,以起到錦上添花之效。
總之,在平時的組織與實踐中,教師要積極展開探索與嘗試,以促使綜合實踐活動有效的展開,從而實現學做的有機結合,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唐超.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淺析[J].新課程導學,2013(20).
[2]劉娟.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探索與實踐[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