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華琦
【摘要】目的:分析鎖定鋼板聯合拉力螺釘內固定治療踝關節骨折合并下脛腓分離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近兩年我院收治的130例踝關節骨折合并下脛腓分離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研究,選取時段為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所有患者均采用鎖定鋼板聯合拉力螺釘內固定治療,回顧患者的治療過程,分析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患者骨折愈合時間為11.2~17.2周,平均愈合時間為(12.5±1.6)周,患者治療優良率為95.38%(124例),其Baird-Jackson在82.3~105.6分之間,平均評分為(92.6±2.4)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8.46%(11例)。結論:踝關節骨折合并下脛腓分離采用鎖定鋼板與拉力螺釘內固定進行治療效果較為顯著,患者骨折愈合時間較短,且骨折恢復優良率與關節功能評分均較高,但要注意并發癥預防,避免影響骨折恢復效果。
【關鍵詞】鎖定鋼板;拉力螺釘內固定;踝關節骨折;下脛腓分離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4-036-01
下脛腓骨作為保持踝關節穩定性的重要結構,其在發生分離損傷之后,治療較為困難,可能由于創傷而導致關節炎、長期性疼痛等癥狀,降低踝關節的穩定性,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1]。下脛腓分離往往與踝關節骨折同時出現,在臨床治療中,普遍采用螺釘進行內固定治療,并使用鋼板對踝關節進行固定。但目前臨床中對踝關節骨折合并下脛腓分離采用鎖定鋼板聯合拉力螺釘內固定治療的療效說法不一,有學者認為,該治療方案可能出現復位效果差,會導致關節功能喪失[2]。為進一步實證分析其臨床療效,我院回顧了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30例踝關節骨折合并下脛腓分離患者進行研究,現將內容整理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近兩年我院收治的130例踝關節骨折合并下脛腓分離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研究,選取時段為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所有患者均采用鎖定鋼板聯合拉力螺釘內固定治療,回顧患者的治療過程,確認所有患者均為首次入院治療,此前未采取任何治療措施。患者中包括男性61例,女性69例,患者年齡21~80歲,平均年齡(46.2±3.4)歲;運動損傷患者32例,交通意外損傷患者65例,高空墜落損傷患者33例;其中內外踝骨折患者72例,三踝骨折患者合并脛距關節脫位18例,三踝關節骨折患者40例;閉合性骨折患者112例,開放性骨折患者18例。開放性骨折患者中包括I型患者10例,IIIA型患者3例,IIB型患者5例。所有患者經X線與CT檢查均可確診為踝關節骨折合并下脛腓分離,患者及其家屬知曉且同意鎖定鋼板聯合拉力螺釘內固定治療方案,本次研究具備實施條件。
1.2方法
針對閉合性骨折患者,于患肢腫脹癥狀消退之后擇期進行手術,開放性骨折患者則在清創后行急診手術。依據患者情況取腰硬聯合麻醉或全麻,指導患者行仰臥位,確認麻醉起效后,選擇腓骨外側作為手術入路,縱向打開5~10cm長度切口,完全顯露腓骨遠端,清理血塊之后,對骨折處進行復位,確認達滿意效果之后,使用鎖定鋼板進行固定;分離腓骨長短肌后側軟組織,暴露后踝骨骨折處,以克氏針進行臨時固定,于C型臂引導下,使用空心拉力螺釘進行固定。縱向切開內踝,切口長度約3~5cm,顯露內踝骨折處,以兩枚克氏針行臨時固定,于C型臂引導下進行復位,并以空心拉力螺釘進行固定。透視下再次確認骨折復位情況與固定情況,若下脛腓仍然分離,則使用復位鉗進行復位,首先夾住脛骨中段位置,維持復位狀態,并保持與踝關節面上部2~3cm平行,使用一枚空心拉力螺釘右后向前置入固定,置入傾斜度為25~30°。若骨折處軟組織限制復位,則對嵌入軟組織實施分離去除,再行脛腓關節復位操作。透視下被動活動踝關節,確認踝關節復位與固定情況,達滿意效果之后,逐層關閉切口,置橡皮引流條。術后嚴密觀察患者骨折處情況,包括膚色、感覺以及溫度。1~3d內行常規抗感染治療,定期換藥,確保術區皮膚清潔干爽,8~12周左右取出固定拉力螺釘。
1.3觀察指標
評價所有患者的治療療效,標準如下:骨折愈合良好,患肢活動恢復正常,無痛感與受限情況為優;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患肢非劇烈活動正常,略有受限,輕微疼痛為良;與上述描述均不相符為差,優良率=(優+良)/130*100%。以Baird-Jackson評量表評價患者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代表踝關節恢復效果越好。同時,統計患者的并發癥情況。
2結果
患者骨折愈合時間為11.2~17.2周,平均愈合時間為(12.5±1.6)周;患者治療優良率為95.38%(124例),其中治療效果達優者95例,達良者29例,效果為差者6例,療效較為理想;患者Baird-Jackson評分最低82.3分,最高105.6分,平均評分為(92.6±2.4)分;其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8.46%(11例),其中踝關節內側間隙增加1例,神經損傷2例,踝關節背伸受限5例,復位不良3例。
3討論
臨床中治療踝關節骨折合并下脛腓分離一般采用手術方式,效果較為明顯。在手術治療中,良好準確的復位是保障手術治療效果以及患者踝關節功能恢復的關鍵所在。
在復位操作中,需將腓骨外旋30°左右,此時,簡單利用拉力螺釘進行固定,很難達到理想的復位效果,操作難度也比較大,可能使得下腓骨聯合復位效果不佳,增加踝關節內側間隙[3]。一旦下脛腓復位出現畸形,就會影響踝關節壓力分布的均衡性,降低踝關節活動穩定度,并引發關節炎。在操作中,還易見腓深神經損傷與踝關節背伸受限等并發癥[4]。針對此類情況,臨床中提出了在踝關節最大背伸度位置進行固定以及不使用加壓螺釘固定等方案,以避免關節活動受限及其它并發癥。亦有部分學者提出:踝關節背伸受限可能受踝關節跖屈位固定不良的影響,使得下脛腓聯合間隙狹窄。理論上,在使用拉力螺釘固定時,應在踝關節上部1.5~2cm位置處,并保持與踝關節面平行[5]。但實際操作受多種客觀因素的影響,難度較大,比較容易出現偏離[6,7]。
而從本次的數據整理結果來看:患者骨折愈合時間為11.2~17.2周,平均愈合時間為(12.5±1.6)周;患者治療優良率為95.38%(124例)。其治療效果較為顯著,患者關節功能恢復情況也比較良好,術后出現關節背伸受限、踝關節內側間隙增加等情況的發生率并不高。
綜上所述:踝關節骨折合并下脛腓分離采用鎖定鋼板與拉力螺釘內固定進行治療效果較為顯著,患者骨折愈合時間較短,且骨折恢復優良率與關節功能評分均較高,但要注意并發癥預防,避免影響骨折恢復效果。
參考文獻
[1]趙洪濤.鎖定鋼板聯合拉力螺釘內固定治療踝關節骨折合并下脛腓分離[J].中醫正骨,2017,29(3):67-68,72.
[2]孫其龍.鎖定鋼板聯合拉力螺釘內固定治療踝關節骨折合并下脛腓分離踝關節骨折合并下脛腓分離效果觀察及安全性分析[J].醫藥前沿,2018,8(24):76-77.
[3]岳勇,阿不來提阿不拉,楊勇等.在3-D打印模型基礎上微創螺釘及鎖定鋼板置入內固定修復踝關節骨折[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26):4247-4252.
[4]胡濟南.用經皮微創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踝關節骨折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18):20-21,22.
[5]農偉鵬.兩種內固定方法治療踝關節骨折合并下脛腓分離的療效對比[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18):2284-2285.
[6]潘春明.鎖定鋼板治療Weber-DenisC型踝關節骨折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27):55,57.
[7]陳雷.腓骨遠端解剖鋼板內固定與鎖定鋼板加壓螺釘術對治療踝關節骨折合并下脛腓分離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2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