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素紅
摘 要:班主任是對學生進行知識教學、習慣培養、理念形成、素質提升的教師,擔負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的管理職責。作為一名班主任,需要在深入了解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的前提下,運用有效的策略,采取有效的辦法,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保證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在此對提高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有效性的策略進行簡要探究。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有效性;提升策略
學校是培育人的地方,也是管理人的地方。因為每一名學生都是一個有獨立性格、有自主意識的活生生的人,具有極大的不同點和特質,所以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工作的壓力巨大,難度也極大,沉甸甸的擔子壓在了班主任老師的身上。尤其是小學低年級階段,小學生的心智還沒有成熟,性格也沒有固定,心理還處于多變時期,所以班主任工作的難度可想而知。但是班級管理工作關系到千家萬戶,關系到學生未來的成長高度,因此班主任工作又是不容小覷的。作為一名小學低年級班主任,需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有效策略,推動班級管理有效性的不斷提高。
一、用愛心打造“媽媽”形象
低年級的小學生因為年紀很小,對于家長的依賴性特別強,這一點從小學生來校時不希望家長離開就可見一斑。當他們獨自處于學校之內時,就會感到孤獨無助,就非常容易把和他們接觸最多的人當成他們最親近的人、最信賴的人,班主任正是這個人。因此班主任應當用自己的愛心去對待每一名學生,像媽媽一樣去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讓學生從班主任身上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從而對班主任的管理言聽計從,提高班級管理效率。班主任首先不能對學生進行訓斥、呵責,不能用太過嚴厲的態度去對待小學生,避免小學生產生一種畏懼情緒,因此疏遠班主任。其次,班主任還應當盡量靠近小學生,比如下了課和小學生一起活動,給男孩子系一系鞋帶,給女孩子扎一扎頭花,將他們臉上的汗水抹去,這些微不足道的小動作在小學生的眼里就是天大的事情,可以讓小學生欣喜雀躍好長時間,因為他們能夠從中感受到來自于班主任的關注。長此以往,小學生會把班主任當做自己的“媽媽”,有煩惱會和班主任傾訴,有趣事也會和班主任分享。班主任也可以借此開展班級管理工作,讓學生的“親其師,信其道”成為提升班級管理有效性的必要保障。
二、用紀律規范學生一言一行
小學生的行為規范意識較差,自制力較低,行為習慣沒有養成,動手能力較差,不具備較強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在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對學生進行規范意識的培養,用紀律來約束學生的行為,保證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一方面,班主任需要給小學生制定出細致、深入、可操作性強的班級管理規章制度,讓學生明白自己應當怎樣學習、怎樣勞動、怎樣交流、怎樣保證自己的一言一行的有節有度。一方面,班主任還應當充分發動學生,讓學生來規范學生,讓學生來管理學生。例如班主任在班級中設置了很多個管理崗位,有的專門負責檢查手有沒有洗干凈、臉有沒有臟、頭發是不是梳整齊,有的專門負責檢查桌面和桌子內部是否整潔,有的專門負責值日生有沒有把衛生清理干凈,有的專門負責維持班級紀律,制止學生追逐打鬧等等,這些崗位由班級中的學生輪流值日。這種方法讓全體學生共同發動起來,共同管理班級,共同規范行為,有效促進了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極大推動了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有效性的提升。
三、用活動營造良好成長氛圍
環境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孟母三遷”的故事足以證明這一點。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良好的成長環境、和諧的成長氛圍足以保證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譬如班主任組織開展了一次“我是小小交警”的活動,讓學生有的扮演交警維持公路秩序,有的扮演往來的車輛和行人,在交警的指揮下有序經過,這種活動可以大大增強小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促使學生形成關愛生命、安全出行的理念。譬如班主任組織學生開展了以感恩父母為主題的活動,要求小學生放學回家之后進行調查活動,采訪自己的家長,了解家長每天工作的時間長度,了解家長工作的強度和壓力,了解家長回家之后需要從事的家務勞動,了解家長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所做出的大量的付出與努力,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家長的辛勞,之后組織學生開展了“獻禮父母”的活動,讓學生給父母做一件小禮物、給父母一個吻、替父母做一次家務活等,以此強化學生感恩父母、回報父母的意識,培養了學生良好的修養,同時也大大提升了班級管理的實效性。
總而言之,在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一定要從學生的心理入手,讓學生對班主任產生足夠的信任感,并通過多種策略強化學生的心理、思維、行為、性格等方面的發展,為學生成為一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提供更大的發展動力。
參考文獻:
[1]朱海云.低年級有效班級管理之我見[J].新課程(上),2017(4).
[2]劉惠珍.在科學中管理,在情感中共進:小學低年級班主任工作之我見[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