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樂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的語文課堂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小學語文課作為一門基礎的人文學科,是學生思想啟蒙和情感形成的重要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是培養學生初步形成友好人格和良好行為生活習慣的重要陣地,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一直是教師難以把控的難題,教師怎樣才能結合新課標教學改革,真正做到寓愛于教,讓學生在一個感情豐富真摯而又充滿善良美麗的教學環境中和諧平穩地成長。基于此,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重難點,探討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提升小學語文在情感教育層面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情感教育;有效策略
所謂情感教育,是指根據學生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學生的基本人文素養形成和智慧內涵培養為教學目標,充分挖掘學生的情感,合理引導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培養豐富的情感、健康的身心、正常的情感表達能力以及交流溝通能力等。情感教育是需要師生長期的感情共鳴,小學語文課堂作為小學生情感教育的“主戰場”,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情感動態,秉持智育與德育并重的觀念,探索并引入科學創新的情感滲透教學策略。
一、抓住小學語文教學本質寓愛于教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只注重對學生智力的培養,但小學語文不該是片面的知識傳授,還應該著重培養學生三觀和情感的表達。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活躍而充滿愛的,情感教育其實也是一種形成和表達美的教育,有心理學家認為人如果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學習,其情感認知范圍和能力發展速度會遠超其他人,所以教師應該寓愛于教。比如教師可以在課上運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去表達某個詞語、句子和文章對話的含義,同時也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讓學生在老師的示范作用下潛移默化地理解課本知識包含的情感教育,也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還可以利用充滿感性力量的兒歌和故事進行教學,并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這樣學生可以在歌曲和故事中感知真善美,形成自己獨立的三觀,學會判斷是與非。另外,鼓勵和贊美往往會讓學生更加積極好學,并且經常鼓勵和贊美學生不失為培養學生學會鼓勵和贊美他人的方式,讓學生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去感知生活,感受愛的魅力,從而幫助自己的情感形成和表達。
二、培養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事物的能力
培養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事物的能力,意在充分發掘文本隱藏的最“真”內容,利用課文內容滲透情感教育。我們知道,選進小學語文課本的每一篇教材都有其具體明確的教化意義,情感教育無非是在學生理解含義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思想情感并能將其合理外化表達出來,所以在學生熟悉文中涉及的文章場景和語言文字后,要把重心轉移到“發現美”這一模塊來。比如在《草原》一文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草原的遼闊悠遠之美,然后詳細介紹文章背景和寫作意圖,通過向學生展示目前因過度放牧和環境保護不到位導致的沙漠化和干旱缺水等一系列自然問題,讓學生正確理解災難產生的原因,使學生產生一種敬畏大自然的心理,同時形成保護大自然的強烈欲望;又或者在各種童話和寓言故事的教學中,讓學生分小組對文中人物做出客觀評價,學會贊美,學會批判,學會正確認識和對待事物,辨明人性的真善丑惡,讓身心情感得以健康發展。
三、通過問題設計啟迪學生情感
思考問題是使人產生獨立思維和形成獨立情感的前提,所以為了讓學生形成自己獨立的思維情感,教師不能一味地為學生灌輸知識,解決他們不能回答的問題,還要設計出科學合理的、能對學生情感發展起導向作用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中自主思考探究,然后以小組間交流合作的形式展開討論,進一步啟迪學生情感思維。問題設計的重點在于要明確提問的目的,要能圍繞一個中心循序漸進,提出層次逐步加深的一連串問題,并且要讓學生明白問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問,如此才能促進學生思考探究,從而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形成豐富的情感和正確的價值取向。
四、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以激發學生情感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道始于情”,要想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首先是要學會“激情”。所謂“激情”就是用教師自身情感的自然流露去感染所有學生,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熱情,讓學生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想法、觀點和情感,并學會以一種正確的、有禮貌的、有效的方式與人溝通。過程的重點在于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并能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去。這里的“溝通”一是指溝通教學內容,教師依據教材各環節涉及的內容,用教材本身蘊含的情感去引領學生,例如在“購物講價”這一口語交際情景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物品并分別歸類為書籍類、文具類和日用品類等,把商店的擺設情境再現在課堂上,然后要每組選出“顧客”和“售貨員”,要求“顧客”每人要買一件物品,并且要求貨比三家,學會與“售貨員”談話和講價,而“售貨員”要熱情待客,并學會推薦自己的商品,為商品作宣傳,最后再來比比看誰買得最實惠,誰賺得最多,并且說說購物和售貨的心得體會。二是指情感溝通,古人說得好:“親其師,信其道。”有經驗的教師不會一上課就夸夸其談,也不會占據所有的話語權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會先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如親切的目光、和藹的語言、幽默的表情等架起信任和理解的橋梁,讓學生在教師的示范作用下促進情感的形成和表達。
總而言之,情感滲透是一門藝術,小學是學生思維發展和情感啟迪的初始階段,同時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極其重要的,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擔當起小學生情感教育的負責人,密切關注學生情感發展和動態,積極探究并實施創新的教學策略,為我國小學語文情感教學翻開新篇章,為學生將來成長發展為新時代優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金文.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方法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13).
[2]朱立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J].學周刊,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