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尕藏卓瑪
摘 要:我國社會的發展,促進了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高質量進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而傳統文化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做好傳統文化的融入工作,提高傳統文化的融入質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展需求,實現學生更為長遠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融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是符合新課改提出的要求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先人為后代留下的無價財富。而語文教學工作則是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一個窗口,是學生系統化接受語文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傳統文化的融入,采取有效的策略,增強傳統文化融入的力度,增加傳統文化知識融入的容量,從而實現學生文化素養的不斷提高,促進學生更為長遠地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入意義
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入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受到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在課堂教學中,也是針對一些重要的考試知識點進行系統的講解,導致學生成為考試的機器,影響到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和文化素養的提高。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是勢在必行的。通過融入傳統文化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能夠了解到更多課本外的文化知識。像三字經等經典,能夠使學生的視野得到開闊。此外,融入傳統文化能夠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例如,教師融入一些古詩、文言文等,使學生了解到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的差別,這樣學生的知識面會更廣,獲得的學習感受也會更多。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融入策略
1.結合學生的興趣選擇經典名著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興趣的重要性。學生只有對學習感興趣,才能有深入探究的欲望。因此,在融入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興趣選擇一些學生愿意去閱讀的經典名著。例如,教師可以將《水滸傳》引入課堂中,《水滸傳》中的故事情節非常豐富,且里面有很多鮮明的人物,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像武松打虎、逼上梁山、智取生辰綱、倒拔垂楊柳、三打祝家莊等等,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更加積極地研究,并且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到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這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未來的發展是具有重要的意義的。另外,在學生的課外時間,教師也可以為學生留一些感興趣的作業,像背誦《三字經》《千字文》《增廣賢文》《笠翁對韻》等,使學生系統化地接受傳統文化,實現學生文化素養的不斷提高。
2.挖掘教材中傳統文化內涵
語文教學本身就具備人文性、藝術性等特性,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經過精心選擇與編排的,因此,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同樣是值得學生學習的。教師應積極挖掘教材中傳統文化的內涵,將文章中包含的文化傳統、民族精神、思想哲理以及價值觀念等向學生進行良好的傳播,引導學生探究更為深層的文化觀點,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例如,在學習古詩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古詩背后蘊含的深刻道理,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理解古詩,也才能夠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傳統文化的底蘊在不斷地提高,勢必也會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實現學生更為長遠的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挖掘教材中傳統文化的內涵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做好的一項工作。
3.培養學生的文化鑒賞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進行傳統文化融入的時候,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鑒賞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將一些經典的傳統名著融入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細致地進行鑒賞,并且在鑒賞的過程中教授學生一些鑒賞的技巧,這樣一來,學生的文化鑒賞能力才能夠快速得到提高。例如,教師可以將《紅樓夢》這個經典名著引入教學中,找一些比較容易理解的片段帶領學生進行鑒賞,使學生了解到《紅樓夢》中的人物關系、一些精彩的寫作手法以及所折射出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這樣一來,學生一方面了解到傳統文化,另一方面也接觸到一些文化知識,可謂實現一舉兩得的效果,這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是非常有利的,同時也能夠實現學生未來更高階段的高效學習,促進學生更為長遠的發展。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小學語文課本上的內容是有限的,無法將燦爛的傳統文化全部納入小學語文課本中。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做好傳統文化的融入工作,結合小學語文實際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的語文學習需求以及結合學生更高階段語文學習的趨勢等,將一些適合小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以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促進學生更為長遠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玉萍.淺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8(21).
[2]于新亭.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J].才智,2018(27).
[3]范桂敏.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建構[J].新課程(上),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