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幼蓮
摘 要:日常生活中,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其心理健康往往被人們所忽視。而心理疾病就像一塊巨大的絆腳石,以各種形式漂泊在我們的身旁,甚至是蔓延到年齡越來越小的未成年人周圍,這也在提醒著教育者,在出現了種種青少年心理疾病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之后,中小學生心理疾病問題已引起了許多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在競爭日益激烈、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單親家庭越來越多的今天,心理有障礙的學生越來越多,面對孩子如此復雜的心理狀況,應更加明確在平日學校教學生活中關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以人為本
當今社會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活節奏也不得不加快步伐,因此生活壓力、個人前途的不確定性因素也隨之增多,加上社會上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程度普遍不高,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學生群體逐漸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給社會和個人都帶來了不良影響。小學從教已有十余年,在教學崗位上發現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越來越難管理,學生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雜,其中家庭因素占絕大部分,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化。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多關注孩子的心理,與其多溝通、多引導,讓孩子正確對待這些問題,相信大部分學生生活會更加精彩。
一、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一)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
現在的小學生常常會缺乏自信、厭學逃學,部分學生會有學習困難的現象。特別是低齡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年級,有一個漫長的逐漸適應校園生活新環境的問題。對小學一年級的新生來說,從校園的自然環境到教師、同伴這樣的人際關系都是陌生的,學習的壓力,班級紀律和校規校紀的約束,生物鐘的調整適應等,這一切都是對新入學兒童心理適應的嚴峻挑戰。開學值周就看到過這種情況:有個一年級新生說什么都不肯進學校,他爸爸在外面怎么強制他都沒用,把孩子“拖”進學校,他又逃出來。后來問他什么原因,他就說學校太累了,又要掃地,大課間又要跑步,中午又不能睡覺,放學又這么遲等等。生理心理學研究調查表明,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由于越來越多的家長望子成龍,同時學校和教師又過分看中分數,導致學生之間的競爭加劇,負擔過重,給小學生造成嚴重的生理和心理壓力。現在雖提倡素質教育,但小學生課外作業量越來越多,許多家長給子女開“小灶”,讓孩子讀輔導班和興趣班,周末基本上沒有休息時間,課外負擔越來越嚴重。
(二)任性、固執、過度依賴
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家中交往最多的對象便是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小孩子也基本失去了快樂的童年生活,因為長輩往往都會依著孩子,而孩子通常是在“以自己為中心”的“順境”下生活的,因此,特別是小學生普遍存在著較任性、固執、依賴性強的特點。由于小學生沒有自理、自立能力,長期依賴家中長輩,當他們進入一個新的集體后,在集體中的位置就和原來不一樣了,但仍然以自我為中心與人去交往,就變成是唯我獨尊,不解人意;而他們在遇到困難時,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最先想到的是向父母求助,得到幫助時,他們就生成了依賴感,所以,造成孩子自立能力越來越差,其結果是封閉自己。這樣的惡性循環使他們變成了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打。
針對學生這些心理健康問題,作為德育導師的我們更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懷,而不是一味的說教。多關注,多溝通,多引導,并在孩子需要時給予及時恰當的幫助,孩子才會在正確的道路上健康成長。
二、以人為本,德育為先,扎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說在小學課內開設一門課程,而是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優化整個教育過程。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融入各方面教學中,如學校教育宣傳活動、德育教育工作和少先隊指導工作都可以滲透。例如學校可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文體活動、主題班會和相關的黑板報宣傳,讓學生意識到即使不能學業有成,全能全才,但也可讓學生能對自己有正確的定位,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甚至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學校可進行心理健康專題教育講座,要請家長參加;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做好學生的來訪接待和咨詢工作。而對那些問題較明顯的學生,可以堅持個案的跟蹤,及時與家長聯系,并且認真做好心理咨詢室來訪者的記錄保密工作,不得任意傳播,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同時在中午的時候可開設“心靈之聲”的廣播。
基于現狀,學校教師應以課堂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我們可采取的措施是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班級中利用黑板報、教室布置和教室墻角等形式,營造積極健康的班級氛圍;課堂上多以表揚鼓勵為主,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給他們一些機會參加集體比賽活動,滿足他們的需求。如果學生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學習中經常體驗失敗,老師只看到他的缺點,肯定不利于他對學習產生興趣;及時加強與家長的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或家里的表現及興趣愛好,可更好地制定教育策略。
參考文獻:
[1]薛喜民,薛雅芬.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2011.
[2]張慶.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芻議[J].現代閱讀,2011.
[3]肖新燕,劉剛.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昌吉學院學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