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眉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經寫過這樣一則寓言:有一天,北風和南風比威風,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自恃力大,先刮起了刺骨的冷風。結果,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行人便把大衣裹得更緊。與北風不同的是,南風不慌不忙,徐徐吹來,行人在風和日麗中,頓感春暖愜意,始而解開衣扣,繼而紛紛脫掉大衣。于是,南風獲得了這場比賽的勝利。這則寓言也被人們稱為“南風法則”。它告訴我們:溫暖勝于嚴寒。它啟示我們,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運用“南風法則”,對他們采取“暖風常吹”“細雨潤物”的“愛的教育”方法,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否則便會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
記得四月的一個下午,放學后穿過綠茵茵的操場,在一地灑金的夕陽余暉中,我匆匆跨出校門往家走。不經意間轉頭,就看見班里的兩個女孩景×和李×正站在不遠處小賣部的窗口前付錢。“好哇,放學后磨磨蹭蹭不回家,還在這兒買零食!”我的大腦迅速做出第一反應并立刻沉下臉來。“怎么不按時回家?不是講過很多次不要買零食嗎?怎么就記不住?”我低喝道。“不是的,張老師……”景×急忙申辯。“趕快走!犯了錯還狡辯!別以為我沒發現你這兩天上課老是心不在焉的!”我厲聲地呵斥。在我的威嚴下,景×和李×一臉委屈地離開了小賣部。
第二天早上,我一進辦公室,就看見辦公桌上靜靜地躺著一封信。淡藍色的信封上工工整整地寫著“張老師收”幾個字樣。打開信封,一段清秀的文字躍然紙上:“張老師,您是我最尊敬的人。可是,昨天您卻錯怪了我。”讀到這兒,我一看落款,原來是景×寫的。她說她知道老師是關心她們的安全和身體健康,但她確實是在給爸爸打電話,沒有買零食。從信里,我還了解到,這個文靜秀氣的孩子有著許多沉重的心事:她父母感情不好,經常吵架,母親經常好幾天不回家,而且對她也很冷淡。只有爸爸愛她。但爸爸是一名警察,工作很忙,常常因為辦案幾天回不了家,有一次去外地抓罪犯時還受了傷被送到醫院急救。這幾天,她爸爸又去外地抓犯人,已經連續兩天沒給她打電話了,她擔心得寢食難安,無心學習。所以放學后就忍不住給爸爸打電話,剛打完就被我看見并誤解了。讀到這里,我的眼睛一下子濕潤了,內心深處隱隱感到一陣陣刺痛和不安在蔓延。在這個孩子虛掩著的心扉后面,有一顆多么需要別人了解和關愛的心啊。這顆小小的心就像荷葉上的露珠,晶瑩、純凈卻又敏感脆弱。我的不經意的簡單武斷,已經無意中深深地傷害了它。我想,如果我再多一點耐心,多一點細致,這樣的事想必是不會發生的。沉吟片刻,我來到教室,走到她桌前,示意她隨我到走廊。她低著頭,清晨的陽光柔柔地落在她黑黑的短發和長長的睫毛上。我誠懇地向她道歉,她局促地抬起頭,那一刻,我清楚地看到她的眼中淚光閃閃,我感到我們師生的心從來沒有貼得如此近。
記得大學畢業前夕,我們的系主任曾經囑咐我們:“記住,當你開啟了三尺講臺的生涯,你就注定今生要比別人擁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善,更多的敏銳和細膩。守護好每一顆種子,應是你畢生的追求。”愛和善,敏銳和細膩,是每一個為師者最高尚的品質,最高貴的信仰,它就像一件件制勝的法寶,用好了它,我們將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發現、創造。當孩子親其師了,敬其師了,就會信其時、信其道,就會真正愿意與我們一起前行,我們的教育才會更深入,更真實有效。反之,當我們丟棄了它,擱置了它,蒼白的教育卷軸上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留下行云流水、精彩艷艷的畫作的。
那天以后,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言行,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為了幫助他們擺脫煩惱,我用紙盒子制作了一個“煩惱箱”,在它的外部貼上暖色包裝紙,還畫了一個大大的笑臉。我讓孩子們以不記名的方式,把自己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親子關系等方面遇到的疑問、困惑、難題寫在小紙條上投入箱中,并組織班委會定期開箱舉行“讓我幫你解決煩惱”主題微班會,讓全班同學共同出主意、想辦法解決煩惱。同時,我又在網上開通了一個“心語信箱”,我把郵箱地址抄給學生,讓學生把自己的煩惱寫成匿名信發給我,每個周末我會進入郵箱查看,并以筆談、面談、微講座、心理輔導課或主題微班會等形式給予解答。就這樣,一段時間后,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多了,更自信了,更燦爛了;同學之間更和睦了,更團結了;親子之間的關系更和諧了、更親密了;我們師生的手也牽得更緊,心也拉得更近了。
愛是人世間最美的語言。真正的愛,是源自心靈的泉,是細膩的發現;是敏感的捕捉;是耐心的引導;是善良的牽掛。列·尼·托爾斯泰說:“如果教師只有對事業的愛,那么他是一個好教師;如果教師對學生具有父母一樣的愛,那么他要比一個讀過許多書,但不熱愛事業、不熱愛兒童的教師好。教師把對事業的愛和對學生的關愛融為一體,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教育之愛是成功人生的一架云梯,為了讓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我愿意做這樣完美的教師,愿意用我一生星辰一樣璀璨的愛去照亮每一個孩子樸拙清純的靈魂,把陰霾變成錦云,將荊棘編成花冠,為他們兒時的人生架起漫天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