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
摘 要: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的精神財富之所在。小學語文教師肩負著光榮而艱巨的使命。主要講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從不同方面入手,對學生進行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綻放光彩。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師;小學語文;教學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僅記載著我們偉大民族的發展過往,更是我國悠久歷史發展長河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是一個國家的精神財富之所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足見國家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與時俱進,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在語文教學中不斷滲透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想理念,培養學生學習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在提升語文課程教學質量的同時,使語文教學工作上升到一個更高的教育層面。現本人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談幾點認識。
一、打造專業的教師隊伍
教師的文化素養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要想對小學生進行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就必須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俗話說“老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教師提高自我、豐富自我文化素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在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的同時,更要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打好語文文化功底,潛心研究中華傳統文化知識,領略中華傳統文化之博大精神的文化內涵,不斷自我學習、思考、積累,以此來提高自己的知識深度、思想高度及思維廣度,最終把自己打造成專業而優秀的語文教師,使自己能在日后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游刃有余地融入語文教學當中。
二、在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語文課程是以漢語言學習為主的一門學科,也是宣傳我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渠道和主要窗口。不論是漢語拼音的學習、漢字的學習、作文課程的安排,還是語文課文內容的編排設置等,都是為了能引導學生對我國的民族文化、傳統文化進行循序漸進的、全面系統的學習,為不斷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我們中華民族的核心凝聚力而服務。因此,教師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從不同角度入手,深入傳統文化教育。
(一)在漢字教學中認識傳統文化之美
漢字是傳承中華文化的載體,從古至今,所有文化教育都是從識字教學開始的。在漢字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可以更好地感受漢字的魅力。
在我國的傳統倫理文化教育中,“孝”道可謂是深入人心。所以,教師在教學“孝”字時,可著重從“孝”字的字形結構入手來講。如:“孝”是一個會意字,由“耂”字頭加“子”字組成。“耂”字頭,表示老人在上,“子”表示子女在下。子女背著老人,合起來就成了“孝”字。“孝”字,充分說明了子女對老人、長輩要恭順和敬重,這樣才可稱其為“孝”。使學生在學習漢字的同時,加深對“孝”道的理解和認識,并引導學生真正將“孝”心、“孝”行落到實處。
(二)在課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詩、詞、曲、書法、對聯等內容,不僅包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而且還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為了傳授知識而展開教學,更應在教學過程中,將弘揚傳統文化作為一項教學內容。例如:教《北京的春節》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了解各地的傳統節日習俗,探究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
(三)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在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也要牢牢把握每一次練筆機會,借此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例如:在學習《懷念母親》一文時,我設計了一個練筆版塊——“媽媽,我想對您說”。我讓同學們把自己心中最想對“媽媽”說的話表達出來,同時,借此引導學生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意思。其實,小到生育我們的“媽媽”,大到我們的祖國“媽媽”,學生盡可以各抒己見,表達自己愛媽媽的情懷,也可升華到愛家、愛國情懷。
三、在誦讀經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誦讀經典,讓學生在誦讀中接受傳統文化熏陶,這也是引導學生獲得傳統文化基本素養的一種便捷途徑,如:通過誦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讓學生深刻體會經典詩句中所蘊含的依依惜別的情誼,及其中所包含的對友人前路珍重的真摯祝愿。讓學生領悟人與人之間友情的珍貴,引導學生重視友情,學會珍惜眼前人。總之,通過誦讀經典,可以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引導學生積極、樂觀、健康地成長。
四、家校共育,暢享傳統文化之美
家校共育已經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為了使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得以充分體現,學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促使學生不斷進步。在傳統文化的教育上,教師可以讓家長陪孩子完成一些親子作業,以此來提升傳統文化的教育效果。例如:春節時向父母學習寫對聯;元宵節時向父母學習包元宵;端午節時向父母學習包粽子;中秋節時陪父母同吟有關月亮的詩句等。
華夏文化源遠流長,小學階段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首站。在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肩負著重要使命。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可以幫助學生積攢文化底蘊,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同時,在培養學生對民族精神的領悟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相信,通過語文教師的不懈努力,傳統文化之花一定會傲然綻放!
參考文獻:
孫小波.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5(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