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樂丹
摘 要: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畫圖是連接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橋梁,學生運用畫圖可以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將抽象問題直觀化,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畫圖;解決問題
小學生應具備基本的畫圖能力,并以此來解決抽象的數學問題,利用直觀現象來進行思考。為了實現這個教學目標,教師首先要明確“畫圖”的優勢所在,注重對小學生數學作圖能力的培養,找出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對策。
一、培養畫圖興趣,讓畫圖成為解決問題的必要手段
圖形憑借其形象、生動的特點往往能夠成為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產生圖形聯想,激發學生運用畫圖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比多少”時,學生雖然在入學前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經驗,但是由于他們的年齡小,對比較的方法不是很清楚,還沒有形成良好的教學常規。“同樣多”“多”“少”,學生一般在入學前對它們都有初步認識,但是并不一定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而往往是憑直覺,或者用數一數的辦法來比較多少,而如今要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多少,是一個質的飛躍。如圖所示,圖片上公雞和鴨子左端對齊,右端也對齊,學生容易理解成同樣多,如果引導孩子將雞和鴨用線一對一連起來,就會發現鴨子會多出一只。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連一連、圈一圈等畫圖的方式,讓問題更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迅速解決問題。
二、培養畫圖概念,讓畫圖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利用畫圖的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清題意、找準數量關系,還能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比較難的題目都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降低難度。不僅如此,在學生運用畫圖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強化了學生對于數形結合、轉化等數學思想的理解,還發展了學生的數學能力。
例如,要求兩人之間有幾人,像這樣的題目,由于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都有限,且平時的生活經驗不多,當遇到這樣的題目時解題就比較困難。但是通過畫圖,學生能立刻找出解決方法,尋求到答案。圖不僅能幫助孩子讀懂題意,理解題意,還能使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更明朗,更形象、直觀,可見畫圖還能幫助孩子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平日教學中,要常引導學生畫圖,教師也要為學生展示畫圖解題,培養學生的畫圖概念。
三、引導畫圖方法,讓畫圖成為解決問題的途徑
要使學生能主動且有效地掌握畫圖方法,就要先教給學生畫圖相關的技巧,并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內化為解決問題的技能。畫圖是將抽象的文字信息轉換為形象的數學圖形的過程,要完成好這種轉換,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畫圖技能。
例如,在學習“排隊問題”時,“無論從前往后數,還是從后往前數,小林都排在第5個。這個小組一共有幾人?”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式進行運算,教師通過畫圖引導學生將文字轉化為圖像,再讓學生圈一圈從前往后數的5個人以及從后往前數的5個人,從而發現小林算了2次,因此這個隊伍的總人數為5+5-1=9。用畫圖的方式將這個問題展示出來,使問題解決過程充滿趣味性和直觀性。以此為鑒,教師讓學生在平時的解決問題過程中也用這種方式解題,先畫圖然后根據圖想算式,最終得出結果。
四、創新畫圖思維,讓畫圖成為解決數學問題的技巧
不同的學生擁有不同的認知水平和認知風格,在畫圖時學生也會選擇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不同學生可能會用不同的畫圖形式來體現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同一學生對不同問題也會選擇不同的構圖方式,甚至同一學生在不同時期對于同樣的問題,畫圖方式也會發生改變,因為不同的畫圖形式體現了不同層次的思維方式,展現了思維的變化過程。
比如:“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數學趣題,它在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同時使學生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高段孩子基本上用“假設法”、列方程等方法來解題,然而一年級的孩子遇到“雞兔同籠”問題,可用畫圖的方法把題目中的條件畫出來再思考。在有些數學題中的數量之間的關系不容易看出來,一定培養學生學會這種幫助解題的好方法——畫圖示意法,這樣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讓學生經歷畫圖的過程,以刺激學生的感性神經,讓學生感悟到畫圖在解題中的突出優勢,體驗到畫圖的神奇魅力,從而使學生從內心真正萌發畫圖的意識。通過畫圖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思維模型,學生的思路會豁然開朗,一些疑難障礙會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龔愛美,張莎莎.利用畫圖法解決小學數學問題的教學心得[J].華夏教師,2018(19):32-33.
[2]王瑩.“畫圖”解決小學數學應用題的對策研究[J].華夏教師,2015(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