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芳
【摘要】目的: 探討炔諾酮對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的臨床癥狀、子宮內膜和性激素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的90例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給予炔諾酮治療,治療三個月后,觀察并比較治療前后患者的經期周期,經量的多少、子宮內膜和血清性激素的變化情況。結果: 治療前后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三個月單純型增生的子宮內膜轉變為增值期或分泌期的內膜,間質細胞發生蛻變。炔諾酮治療的有效率60.00%(54/90),轉化率85.56%(77/90);治療后三個月,患者經期天數縮短,經期周期較規律,月經量較治療前明顯減少,血紅蛋白水平明顯升高,子宮內膜趨于正常厚度,組間差距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炔諾酮對于治療子宮內膜單純性增生效果顯著,可用于臨床推廣中。
【關鍵詞】炔諾酮;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增生
【中圖分類號】R197.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4-077-01
引發子宮異常出血的原因眾多,其中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是導致患者子宮異常出血的常見病因,其臨床特征主要表現為經期延長、月經量大、不規則出血,可分為排卵性和無排卵性兩大類,無排卵性功血患者子宮內膜只受雌激素影響,其子宮內膜可發生不同程度的增生性變化[1]。單純型增生是變化的一種,其癌變的幾率雖較小,但也應注意,做好預防措施,消除危險隱患。性激素對于功血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它在功血治療中占核心地位。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的90例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給予炔諾酮治療,患者平均年齡為(35.47±7.36)歲,所有患者皆伴有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等體征表現。
1.2方法
炔諾酮的具體服用方法如下:炔諾酮(婦康片,上海信誼康捷藥業生產,0.625mg/片),口服,1日1次,一個周期為22天,連續服用三個周期。一盒服用完后,停藥待月經來3-5天再服用下一盒。三個月過后到醫院進行抽血檢查、彩超檢查,肝功檢查,觀察患者病情的恢復情況。
1.3觀察指標
治療三個月后,對患者進行婦科檢查、下體超聲檢查、肝功檢查、子宮內膜檢查等,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并做好統計和記錄。進行空腹外周血行放射免疫檢測,檢測的內容包括孕激素(P)、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E2)、黃體生成素(LH)。
1.4統計學
研究數據均納入SPSS21.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檢驗標準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治療前后的血清性激素水平變化
治療前P(1.52±0.98),FSH(16.55±13.56),E2(42.22±20.65),LH(12.45±10.86);治療后P(1.21±0.26)FSH(13.16±13.03)E2((30.01±10.30)LH(13.09±10.58),治療前后比較結果為:P(t=2.901,p=0.004),FSH(t=1.710,p=0.089),E2(t=5.020,p=0.000),LH(t=0.401,p=0.689)。結果顯示,治療前后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比較治療前后子宮膜的變化情況
治療后泌期子宮膜54例(60.00%),增值期子宮內膜23例(25.56%),增值期子宮內膜伴有局灶單純性增生13例(14.44)。結果顯示,治療3個月后,經過子宮內膜檢查顯示,單純型增生的子宮內膜轉變為增值期或分泌期的內膜,間質細胞發生蛻變。炔諾酮治療的有效率60.00%(54/90),轉化率85.56%(77/90)。
2.3比較治療前后月經、血紅蛋白、子宮內膜厚度的變化情況
治療前月經周期(23.14±5.05),經期天數(21.38±0.54),血紅蛋白(90.7±21.6),子宮內膜厚度(1.48±0.33);治療后3個月的月經周期(32.94±3.04),經期天數(6.44±0.89),血紅蛋白(131.8±13.5),子宮內膜厚度(0.70±0.18),治療前后的比較結果月經周期(t=15.773,p=0.000),經期天數(t=136.150,p=0.000),血紅蛋白(t=15.308,p=0.000),子宮內膜厚度(t=19.685,p=0.000)。結果顯示,治療后三個月,患者經期天數縮短,經期周期較規律,月經量較治療前明顯減少,血紅蛋白水平明顯升高,子宮內膜趨于正常厚度,組間差距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是女性常發生的癥狀。導致其發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自身的因素比如:營養不良、內分泌的失調;黃體功能的障礙和生殖腺的功能失調;長期服用避孕藥的影響等。目前這種病癥已嚴重女性的生活,給女性的身心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盡早進行檢查并預防是關鍵。
炔諾酮是一種孕激素藥物。它的治療原理是通過抑制下丘腦促黃體激素的分泌,與腺垂體相作用,減少促黃體釋放激素的敏感性,阻礙促性腺激素的釋放,以達到抑制排卵的目的。炔諾酮的應用較廣泛,它除了幫助女性有效避孕,還能治療婦女的痛經、閉經不孕不育癥、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增生過度、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病癥[2]。研究顯示,采用炔諾酮治療三個月后,單純型增生的子宮內膜轉變為增值期或分泌期的內膜,間質細胞發生蛻變。炔諾酮治療的有效率60.00%(54/90),轉化率85.56%(77/90);患者經期天數明顯縮短,經期周期較規律,月經量較治療前明顯減少,血紅蛋白水平明顯升高,子宮內膜趨于正常厚度。炔諾酮對于治療子宮內膜單純性增生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
綜上所述,在本次研究中雖然患者的用藥時間、情況都相同,但由于個體具有差異,治療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對此需要長期觀察患者的用藥情況及病情的變化情況,遵從個體化原則,避免疏忽子宮內膜癌等高危病例,給患者的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影響。
參考文獻
[1]鄭琪孌, 施英.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炔諾酮片治療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效果比較[J]. 中國婦幼保健, 2017, 32(21):5369-5371.
[2]馬清芳. 小劑量米非司酮和炔諾酮對圍絕經期無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治療的效果對比研究[J]. 臨床研究, 2017, 25(1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