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炯
去年以來,寧南縣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實施“三大行動”,努力開創農民工黨建工作新局面,為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大宣傳,凝聚思想共識、匯集發展力量。突出思想教育,強化政策理論宣傳,引導農民工關注家鄉變化、投身家鄉發展。一是宣傳宣講走深走實。充分發揮黨員大會、黨建月會、新興媒體等宣傳教育陣地作用,采用“集中學+自行學”“送學上門、線上學習”,廣泛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省州縣委全會精神和支持扶持返鄉創業政策宣講活動,把全面系統學、跟進學抓實抓細,通過“寧南黨建”微信公眾號每天推送政策理論、時事熱點等全方位提供學習資料,結合流動黨員教育管理,設立網上黨支部,網格化開展“一對一、多對一”學習輔導,教育引導農民工黨員加強黨性鍛煉,提升組織觀念和歸屬感,自覺履行黨員義務。二是法紀意識入腦入心。制定實施農民工法律服務保障工作專項方案,充分發揮寧南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特殊群體維權工作站(關愛之家)”作用,成立維權服務團,開展政策咨詢、勞動仲裁、法律援助、禁毒防艾等務工維權和法治宣傳,現場解答法律法規、務工常見問題,加大對農民工及家庭法律援助維權力度。三是聚力引智共建家園。結合寧南縣委高質量發展引領示范區、高峽平湖互動發展區和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區三區差異化協同發展目標,在相關鄉鎮圍繞移民搬遷、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桑煙林畜薯蔬”特色農業發展等,邀請農民工黨員參與“書記講政策、群眾談變化”“爭做合格黨員、助力家鄉發展”等主題黨日活動,引導農民工黨員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積極投身到家鄉的建設和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
大走訪,強化人文關懷、筑牢發展根基。構建縣委統攬、部門聯動、鄉鎮落實工作格局,扎實開展走訪聯系、服務保障工作。一是排憂解難架好“連心橋”。春節期間,通過召開座談會、入戶懇談等方式開展全覆蓋走訪慰問,縣級領導、部門鄉鎮慰問困難農民工、農民工黨員,幫助解決其生產生活困難;開設醫保、社保等證照辦理綠色通道,為農民工先后集中辦理證照;協調縣汽車站提供代購、預留團體車票服務。二是摸清底數建實“信息庫”。按照“縣建庫、鄉造冊、村入戶”思路,以春節、彝族年等農民工返鄉高峰為契機,圍繞“農民工流向、從業情況、特長專長、政治面貌、返鄉創業意愿、入黨意愿、擔任村組干部” 七個方面全面摸排、統計各農民工實際情況,建立農民工大數據庫,將330名優秀農民工、297名農民工黨員納入數據庫管理,強化日常綜合分析研判,提高培育回引精度廣度。三是完善體系構建“閉合鏈”。深入走訪調查研究,聯合宣傳、人社、農業等部門,建立農民工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分析研判農民工黨建工作,以嚴實深細的工作作風謀劃和推動工作;探索建立實施《農民工登記制度》《農民工流出、流入信息交換制度》《農民工黨員“雙報告”制度》,層層壓緊壓實責任,構建完善的農民工黨建工作體系。
大培訓,提升專業技能、助力鄉村振興。加大培訓力度、拓展培訓廣度、探索培訓深度,提升農民工能力素質,為鄉村振興培育“土生土長”的人才資源。一是創新方式 “練本領”。將計算機、汽修、酒店服務等專業納入農民工技能培訓班教學內容,采取“理論+實踐”方式,舉辦專題培訓班培訓農民工,頒發《職業技能合格證書》;通過以雇代訓、參觀交流等,讓不同層次的農民工盡快掌握生產技能。二是搭建平臺“育專家”。按照“先培訓、再就業”的思路,依托省級、州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南絲路集團商學院等人才創新創業發展平臺,加強農民工專業技能培訓。同時,在縣工業園區設立見習、就業崗位,推行“訂單”培育,拓展優秀農民工定向回引培養渠道。三是黨內幫扶“作表率”。實施千名村級后備力量培育計劃,建立黨員干部聯系返鄉農民工制度,采取“1+N”形式加大聯系指導和結對幫困力度,通過幫思想、幫生活、幫技能等,有針對性重點培育、發展農民工黨員75名、家庭能人1200名、“雙帶”能人(“雙帶”:帶頭致富、帶動群眾致富)500名。(作者系中共寧南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責編/蔣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