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明強 西南石油大學
當今,媒體時代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廣播電視發展勢頭相對而言較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首先,內容和形式單一。播放的主要內容是校園日常,看久了就會失去興趣;第二,人員技術水平偏低。從前期的采訪到后期的制作,參與的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影響節目質量;第三,互聯網化程度低。優秀的電視媒體一般都有相應的網站或者公眾號來作為電視臺的補充;第四,與觀眾互動不足。節目自帶通知屬性,只是為了傳播消息而存在,基本沒有互動功能,導致觀眾寥寥;第五,節目缺乏創新。缺乏創新是高校廣播電視發展的桎梏,缺乏創新性的策劃和運營。這幾個方面的問題是大多數高校廣播電視臺都存在的問題,內容很難滿足教職工,制約著廣播電視媒體在高校中的發展。
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高校廣播電視發展的新策略。
第一、組織機構建設。
一般來說高校廣播電視臺從屬于校宣傳部和校團委,電視臺根據節目制作的組成分為前期策劃、拍攝和后期剪輯、播出,應該成立至少另個部門。筆者高校前期隸屬于宣傳部,后者隸屬于網信中心,這樣方便管理和協作;并且制度相應的管理制度,包括工作職責制度、設備管理制度、人員管理制度、例會制度和節目審核制度等。有了這些制度就可以做到明確各部門的工作職責,攝錄編機器的規范使用,人員簽到、值班、競爭和淘汰,分階段總結及對每期節目進行成片審核等,最終保證節目的整體效果。例如在采訪和主持時,就要注重培養應變能力,能夠在冷場的時候緩解氣氛,以保證順利完成拍攝。因此健全的組織建設是基本保障,是廣播電視是否成功的基石。
第二、節目建設。
近年來,從大環境看高校廣播電視媒體發展速度趨于緩慢,做得好的電視臺少之又少。大部分都存在同樣的問題,即節目中演員之間缺少互動,節目內容枯燥,觀看人數較少、效果不佳等。節目內容建設可以從內容定位和形式策劃兩方面來陳述。首先,高校廣播電視媒體的宗旨就是服務教育,因此更應該充分發揮它的推送功能,將有意義的節目推送給學生。當代大學生作為信息時代的原住民,習慣使用手機和各類移動終端來獲取信息,作為電視媒介的廣播電視的地位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所以,要想獲得良好的效果,需要重點挑選節目內容,緊扣熱點,投其所好,發掘大學生們的興趣所在。實施過程中,要準確把握核心線索,對其進行深度挖掘,這樣才能夠吸引學生的目光。集中力量做好深度和廣度,多一些思考,少一些平鋪直敘。
另外一種有效的方法就是對興趣熱點做專題節目,一旦精確定位,就應該直至目標,將價值發掘至最大。節目形式上,大學生多喜歡趣味性和娛樂性強的節目,因此應該投其所好,對癥下藥,力求符合大學生團體的特點和口味。還可以通過舉辦各類互動活動,比如有獎投稿活動,校園記者等活動,發現有價值的內容,這樣更符合學生的需求,提高節目內容形式的豐富性,以此提高收視率。
第三、媒介建設。
相對于其他各類資源,網絡視頻資源是廣大大學生最為喜愛的一種資源類別。在校大學生占據我國網民數量的最大份額,是互聯網發展的中堅力量。優酷、騰訊和愛奇藝等主流在線視頻網站是同學們最喜歡的網絡視頻軟件,同時也可以利用這些軟件來觀看各類電視節目,相對于通過電視媒體來觀看,優勢更加突出。所以高校廣播電視媒體應該利用這個優勢,利用這些平臺,將節目上傳到網絡,學生可以通過各類終端觀看我們的電視節目。通過觀察“點擊數”看出節目的影響力,反過來指導節目的安排和制作。同時在節目制作過程中,也要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收集其中各類有利于學生學習和進步的知識,進行篩選和重新包裝,不僅能開闊學生視野,同時也能豐富節目內容,形式多樣了,觀眾才有點擊的欲望,收視率自然也會隨之提高。再者還可以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合作,充分利用學生使用率高的宣傳平臺,加大節目的推廣力度。
筆者認為,想要高校廣播電視媒體有影響力,則必須要有堅強周密的組織建設,健全的內部管理機制,節目內容和定位要緊扣受眾特點和需求,在節目策劃上進行創新性嘗試,大膽接入互聯網,加強推廣和運營,合理引人外來力量,通過校園內部合作、校企合作等多元化合作模式使高校廣播電視媒體立足于多元平臺,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才能做到有影響且廣泛的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