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俊 玉溪日報社
如今新媒體時代到來,新舊媒體間的融合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能夠滿足大眾的多樣化需求。在新媒體的沖擊和影響下,傳統紙媒的生存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從新舊媒體的發展來看,傳統紙媒與其他媒體相互交融堅定發展,表明了紙媒是堅韌的,尤其紙媒的權威性更是其獨特的優勢。在新媒體時代下,紙媒的受眾需要與權威性地位,要求其在新舊媒體的融合中發揮自身特色,彌補自身的不足,實現良好的發展。
網絡時代背景下,紙媒受到了新媒體的沖擊和影響,并呈現出逐步被新媒體代替的趨勢。隨著微博、微信等媒體的出現,人們的閱讀習慣和獲取信息的方式逐漸發生變化,紙媒的生存空間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其市場占有率也逐漸下降。由于新媒體的沖擊,紙媒的產值也逐漸下降[1],其經濟效益不高,很多影響力較大的紙媒開始出現沒落,其發展前景堪憂。所以必須要積極創新傳統紙媒,這關系到紙媒未來的發展,必須要提高重視程度。
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新媒體實現了極大地進步,這種背景下,人們的閱讀更加便捷,很大程度上習慣了利用網絡獲取信息。相比于紙媒,新媒體的信息內容更加豐富,并且成本更低,網絡上閱讀信息基本上都是免費的,因此讀者更愿意利用新媒體閱讀相關信息、咨訊,對紙媒的依賴程度逐漸降低。再加上網絡信息的傳播更具時效性,讀者對網絡的依賴程度逐漸提高,紙媒市場的份額下滑嚴重。
對于紙媒的發展而言,成本是十分重要的影響要素,成本的影響也會限制紙媒的市場競爭力。紙媒制作流程相對復雜,其成本也比較高,僅是出版發行的成本就比較高,而新媒體是沒有出版發行費用的[2]。作為媒體行業,為實現利潤最大化,開始運用新媒體。由于紙媒成本優勢不足,其競爭力也會受到限制。對于紙媒而言,廣告是其收入的重要來源,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廣告資源開始逐漸流向新媒體,使紙媒生存壓力明顯增加。
對于紙媒而言,人才是十分重要的要素,對其發展影響極大。制作報紙時如果缺少專業人才,其質量必然會受到限制,紙媒的競爭力也會下降,無法順應時代發展需要。隨著新媒體的出現,紙媒人才流失嚴重。在網絡化時代背景下,人們信息獲取方法發生變化,生活理念以及閱讀習慣等也開始改變,人們更愿意將時間精力放在瀏覽網絡信息上。年輕人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強,愿意利用新媒體獲取信息。而紙媒人員的年紀普遍比較偏大,創新性不足。此外,紙媒會受到版面限制,記者辛辛苦苦采寫的稿子并不能被完全采用,在一定程度上會挫傷其積極性,導致部分采編人員流向新媒體行業。
新媒體的出現與發展使傳統紙媒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和挑戰,紙媒行業的很多人才也紛紛改行,投入到新媒體的懷抱,這對于紙媒而言無疑是一個嚴重的打擊。但由于紙媒所特有的權威性是新媒體無可比擬的,因此紙媒也便具有了不可能消亡的特性。近些年來,國家開始出臺相關措施加強紙媒與新媒體的融合,其中最大的政治因素就是紙媒的社會角色、內容生產模式的差異[3]。紙媒發布的通常都是官方的具有政治性的輿論,這些專業、嚴肅的內容也逐漸成為紙媒的代名詞,讓社會大眾對于紙媒形成了假大空的固有印象。而新媒體則是一種民間的、自由的輿論載體,與社會大眾的心理距離并不遠,但其新聞信息的認知能力等不足與大眾對于新聞信息的概念化理解之間還是有密切聯系的。從我國未來發展以及政府角色定位而言,要使傳統媒體作為主流媒體的現狀發生變化,還需要走很長一段路,這是由于紙媒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但目前傳統主流媒體利用網絡重塑話語權和傳播力的目標并不會輕易改變[4],能夠有效消除新時期社會上的不穩定因素。所以,紙媒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必將對媒體行業的生存產生影響,同時也關系到國家、政府的影響力以及公信力。為此相關部門的領導干部必須要提高重視程度,準確定位政府角色,實現紙媒與新媒體的共同進步,使信息傳播的效應實現最為理想的效果。
用戶、受眾這兩個名詞是有差異的,新時期,紙媒與新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用戶這一概念更加注重黏性,而受眾只是單純的瀏覽觀看,一次性的閱讀新聞信息。當前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對于信息的追求和需求也呈現出個性化、多樣化的特點。新媒體的發展讓人們認識到只有形成“用戶池”才能夠成為穩定的用戶權,為媒體行業的發展提供支持。所以可以利用新媒體“用戶池”的理念[5],加強傳統紙媒與用戶之間的溝通和互動,讓傳統紙媒在與新媒體融合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穩定的用戶群體,使目前紙媒與用戶關系薄弱的情況得到改善,讓更多的受眾能夠駐足紙媒,閱讀觀看,實現良好的融合發展。
紙媒在報道內容上有著十分明顯的優勢,注重新聞報道的深度,不僅能夠吸引一定的受眾,也能夠增加、補充新聞的內容,也就是對新聞事件進行全面、綜合性的報道。當前新媒體只是報道一些粗淺、無條理的碎片化的消息,對此就可以看出傳統紙媒在內容上的優勢和地位。新媒體 要吸引受眾群體就必須要加深對新聞事件內容的了解和把握。將新聞信息的理性分析、深層次解讀優勢繼續發揮出來,從而為紙媒爭取更大的讀者市場。并且利用信息傳播技術使自身新聞報道不及時的缺陷得到有效的彌補。當前人們對新聞事件的便捷和及時性要求比較高,因此必須要將新聞的時效性凸現出來。
新媒體下的信息有著明顯的碎片化特點,這種碎片化的閱讀方法能夠使一些受眾的閱讀習慣得到滿足,但是由于網絡環境的復雜以及管理上的不足,新聞信息的質量通常不是很高。所以作為傳統紙媒不僅要注重報道的廣度和深度,還需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出發,在新聞報道中增加一些有特點、并且滿足讀者閱讀習慣的內容,從而使其影響力和范圍得以擴大。此外紙媒應注重報道地域性的新聞,注重報道實用性的體現,重點關注百姓身邊發生的民生新聞,這對于吸引區域性讀者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媒體的“話題互動”、“轉發”以及“評論”等功能成為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方式[6],在人們的工作、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可以看出新媒體與受眾之間有著很強的互動性。在新舊媒體融合背景下,傳統紙媒要具有利用這種方式方法,紙媒可以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平臺,通過自媒體平臺設置受眾關心的話題、評論專區等,不僅能夠迎合當前受眾的需要,也能夠實現信息的隨時共享,將新媒體的優勢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而不是單純的展現自己的風格,避免紙媒的長久、持續、穩定發展受到不利影響。
總而言之,新時期,新媒體大量出現,傳統紙媒的生存發展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和影響,紙媒為實現自身的持續、長久發展,就必須要順應時代發展需要,積極與新媒體相融合,更好的應對新媒體的挑戰和影響。紙媒積極學習借鑒新媒體的成功經驗與優勢,明確二者融合的目標,轉變傳統紙媒的發展理念與方法,發揮自身固有的優勢,與新媒體一同探索出新的融合發展道路,使紙媒與新媒體能夠共同的發展進步,更好地為受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