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靈欣 重慶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加持,直播行業作為新興的經濟類型,以雨后春筍般的姿態迅速崛起。從2005年首次出現網絡視頻聊天室,到2014年直播大范圍進入公眾視野,經歷了2016年的移動互聯網直播元年,直到2017年,我國直播市場的整體營收規模已高達304.5億元。當下的直播形式多種多樣,主要以秀場直播、游戲直播、泛娛樂直播為主要形式。YY歡聚時代作為全球領先的互動平臺,無論是其秀場直播還是泛娛樂直播,在各直播領域都占據著霸主位置,其中興起于PC端的傳統秀場直播作為直播行業興起時的主要形態,在游戲直播、泛娛樂直播勢頭旺盛的當下,仍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傳統秀場熱度不減。
YY歡聚時代秀場直播的主播呈現出年輕化、草根化和中等學歷化等主要特點。據不完全數據調查顯示,作為秀場直播的主要傳播者,秀場直播間主播多數為年輕貌美的女性,YY女性主播占85%以上,其中90后(18-28歲)的主播人群占比達82%。
傳統秀場直播作為網絡直播最流行的模式,其題材多為歌舞秀等才藝展示,主要利用受眾的窺探、獵奇心理來吸引大量用戶。秀場直播中女性主播既是催化劑也是關注熱點,尤其在性別失衡的“宅男經濟”中。但也正因如此,一些女性以大尺度暴露和言語挑逗吸引男性觀眾,嘩眾取寵使一些直播內容陷入低俗甚至惡俗的境界,成為令人詬病的污點。自2016年,YY歡聚時代帶頭實行網絡直播平臺全面巡查并嚴打一切低俗暴力等直播內容,傳統秀場直播平臺制度化、規范化,直播內容去同質化、去低俗化是必然趨勢。
除年輕貌美的女子,秀場直播也有不少男性主播擁有著大量粉絲,為YY平臺帶來巨大流量和經濟效益。例如憑借好聲音受到廣泛好評的“摩登兄弟”,便是2018年最火的男主播之一。
從營收來看,網絡直播是粉絲經濟外化形式。粉絲經濟又稱網紅經濟,秀場主播(網紅)通過個人才藝或人格魅力得到粉絲認同并支持進行打賞行為,進行個人盈利,具有典型的粉絲經濟、網紅經濟及認同經濟特點。
從這一角度而言,粉絲數量亦代表著平臺收入。用戶粉絲通過平臺充值獲得虛擬道具打賞給認同的主播,平臺的分紅成為盈利的主要來源。
網絡直播平臺也通過引入具有大量粉絲的主播,帶動直播平臺人氣的攀升與平臺流量的停留。隨著“人人可直播,事事可直播”的全民直播時代的到來,用戶群也逐漸增大,使得流量收入成為了平臺收入的第二主要來源。
因直播平臺的低門檻性和高廣泛性,所有網絡用戶均可以成為網絡直播的傳者或受者。互聯網技術的加持,“擁有一部聯網的智能手機便可以直播”成為可能,任何網民也可通過YY觀看直播。且網絡直播傳播者和信息接受者雙方的角色并非固定化,因此主播和粉絲共同構成了信息傳播的主體和受眾,強化了“人人即媒體”的傳播格局。
不同于大眾傳播,網絡直播是高互動性視頻娛樂方式,能真正實現實時互動。一方面,從主播到粉絲,秀場主播在自己的直播間通過音頻設備讓傳播的信息如圖像、聲音、文字等多種語言和非語言符號實時傳達至直播間界面;另一方面,從粉絲到主播,粉絲通過彈幕的形式與主播進行言語實時互動,也可通過語音方式直接與主播交流,實現高效互動。在大眾傳播中,傳播模式基本上是單向的,反饋具有延遲性、受眾參與度低等特點,而網絡直播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使“一對多”的實時互動成為可能。同時直播時較少的傳播層次也讓信息的損失降至最低,信息傳播的直接性優勢增強了信息的可信度。
秀場直播促進了直播的認知和普及,促使了“全民直播”時代的形成。直播交互將更具沉浸感與參與感,其提供的是更具個性的新型傳播方式。
但其他類型直播的迅速崛起、小視頻軟件如抖音等紅遍大江南北,傳統秀場直播在競爭日益加劇的環境下危機重重。“男人們打打殺殺,女人負責貌美如花”的秀場直播模式已不能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用戶可以有更多“新鮮”選擇。秀場直播行業現階段最大的矛盾是用戶日益提升的審美訴求和主播方優質內容輸出的持續性、創新型缺失之間的矛盾。對于主播而言,需要不斷的提升自我修養和不斷地豐富、創新秀場直播的內容,使之傳播的的形式和內容多元化、規范化,審視自身發展方向找準定位,才能夠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和數百萬主播競爭中脫穎而出;對于YY歡聚時代為代表的直播平臺而言,則需要不斷加強行業內部的自律,并根據行業發展趨勢,提高管理水平,使其管理制度化、規范化,避免優質主播的流失,并杜絕直播違法亂象,才能有望獲得競爭優勢。在這樣雙方的努力之下,傳統秀場直播才能在各類直播不斷崛起的時代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