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燁 吉林廣播電視臺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來臨,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生存環境和傳播方式發生了轉變。點對點的線性傳播模式轉變成多點對多點的網狀傳播結構,受眾從以往的單向被動地接受信息轉變成信息生產的參與者和傳播者。報紙、廣播、電視不再是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手機、平板電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傳統媒體的新聞采編人員如何發揮己之所長,更好地適應媒體行業的發展趨勢?本文結合新聞采編機制和流程的轉變,探討了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做好新聞采編工作。
2014年,吉林廣播電視臺出臺了《全媒體新聞發布機制與工作流程》,建立了全臺新聞新媒體首發機制;2017年,又出臺了《關于成立融媒體指揮中心的實施方案》,結合吉林廣播電視臺現有的采編資源和新媒體平臺,正式確立融媒體指揮調度機制以及融媒體指揮中心在新聞采、編、發流程中的中樞指揮作用。同時,吉林廣播電視臺還明確了融媒體新聞發稿的獎勵機制,以及對全臺兩微矩陣和移動端直播的管理規范,加強對直播和兩微及其它第三方平臺內容發布的管理,確保網絡內容安全。
2018年1月,吉林廣播電視臺融媒體指揮中心正式啟用。該平臺的主要功能是新聞指揮調度,由融媒體記者管理系統、新聞移動化協同生產系統、智能輿情分析系統、大數據可視化系統等組成,支持實時定位連線、數據分析、輿情監控等功能。基于這一套系統性的技術架構,吉林廣播電視臺具備了實現多來源匯聚、多終端多碼率生產、多渠道發布播出的“中央廚房”式的融合生產技術條件。
在融合生產機制、移動化采編工具以及指揮調度技術等多重助力下,吉林廣播電視臺融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各平臺熱點社會新聞、突發事件報道時效性明顯提高,許多融合報道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強的影響力。
隨著各項融媒體時代新聞采編機制和流程的明確,新聞工作者也必須要結合時代特征對新聞采編工作進行調整。
以往,傳統廣電媒體的新聞采編人員所針對的只是廣播或電視這種單一的傳播平臺,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新型媒體的出現,使得大眾傳播模式由“我播你看”的線性傳播轉變為“我點我看”的非線性互動傳播,用戶群體和內容平臺也越來越多元化,這就要求采編人員在新聞內容生產時必須要具備全媒體的理念,即“一采多發”,同一內容的新聞稿件既能在手機客戶端等網絡媒體上發布,又能在廣播或電視節目上播出。
每一種傳播平臺都有相對固定的用戶群體,新媒體用戶偏向于年輕化,傳統媒體用戶偏向于老齡化,因此,新聞采編人員在采訪、組稿、后期加工等環節,需要不局限于傳統廣電媒體的采編思維,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根據用戶的喜好“量體裁衣”,提煉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關注點,或是出其不意,或是制造話題,并有針對性的向各平臺推送。例如吉林省內一檔知名民生新聞類欄目《守望都市》,記者在進行突發事件采訪工作的同時,會與臺內融媒體指揮中心的編輯人員溝通,確定該選題是否適合在新媒體平臺發布,如果選題被采納,記者就會從身處事件現場的“普通人”視角,第一時間以“文字+圖片+短視頻”的形式通過臺內的協同生產系統將稿件上傳,編輯人員對稿件進行適當地調整,使其能夠在新媒體平臺發布。記者在完成上述供稿工作的同時,還要以傳統媒體的角度對突發事件進行深入的采訪調查,后期制作完成后在廣播電視節目中播出。
面對互聯網的海量信息,用戶指尖停留的時間只有短短幾秒,如何將千字長文報道“濃縮”成短短幾十個字的標題式新聞,使用戶在翻閱手機的時候,被牢牢抓住眼球,是每一位新聞采編人員必須要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不被點開的標題都是失敗的,只有成功吸引用戶點擊進入,才能將更多的信息傳遞給用戶,可以說新聞標題的好壞與否直接決定新聞傳播效果的優劣。因此,在標題制作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點:首先,明確新聞稿件的目標用戶是誰,哪些人會關心和需要這篇報道;第二,在形式上,新媒體標題多為列表式單行顯示,字數較少,應更加簡明扼要,標題之間在排版上需要具備一定的整齊性;第三,在內容上,新媒體標題要亮點突出,明確用戶為什么要讀這篇報道,提取新聞事件中最重要、最有價值的關鍵點,增加標題吸引力。
標題是引導用戶點開文章的鑰匙,而專業優質的新聞內容,才能真正掌握新聞采編信息傳播的主動權,讓更多的用戶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評論和互動中來。在新聞信息的快消費時代,新聞報道的語言風格或輕松幽默,或犀利準確,或優美動人,應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簡潔明快的文字,表達核心內容。同時,視頻、照片、圖表、表情包等素材的搭配使用,也能夠使新聞報道更加可視化,增強沖擊力和吸引力,引起用戶的閱讀興趣,增加點擊量,提升新聞的關注度。
在融媒體時代,網絡環境使傳播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化。因此,新聞采編人員在具備以往職業素養的基礎上,還應熟練地掌握圖表繪制、圖片處理、音視頻制作等相關的專業技能,提升自身的編輯能力,使新聞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同時,新聞采編人員還應時刻關注熱詞、熱劇、熱點事件,從中提取能與新聞采編工作有機結合的流行元素,拓展自己的視野,跟緊時代的步伐。
綜上所述,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新聞采編機制和流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對于采編人員的綜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工作者只有在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媒體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不斷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努力提升自身的業務素養和知識層次,著重培養全面協調的編輯能力,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才能打造出更多的融媒體精品,從而進一步樹立傳統廣電媒體的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