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盼 周口師范學院
隨著人們審美水平的日益提高,大眾對于影視作品中的配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優秀的配音演員需要有純熟的配音技巧,包括對口型技巧、聲音的造型能力和聲音的表演能力。聲音造型能力需要配音演員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即良好的聲音控制、氣息控制、共鳴控制,聲音的表演能力需要配音演員同時擁有對角色的適應能力、與戲中對手的交流能力。由此可見,配音演員的培養需要結合播音和表演兩門學科課程內容的訓練。但是,目前我國僅有少數幾個學校開設配音專業,大多院校都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開設配音方向的課程。由于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培養方向是播音、主持方面的應用與研究,課程設置是基于此培養方向的設計,缺少表演學科的理論支撐。因此,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影視人物配音課程中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課程改革研究也成為高校課程建設的一項新的課題。
我國最早的影視人物配音源自譯制片的出現,有關的理論研究也由此展開。隨著我國影視行業和數字技術的發展,影視配音的種類逐漸增多,如廣告配音、紀錄片配音、電視欄目配音、動漫配音等,但是理論內容的更新比較緩慢,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不夠。目前,國內關于影視人物配音方面的研究或編撰的教材書籍較少,有王明軍和閻亮老師的《影視配音藝術》、施玲老師的《影視配音藝術》。三位老師都是播音專業的老師,理論內容雖然有表演內容的涉及,但多是立足于播音理論的論證,不利于播音學子短時間內打破演播的藩籬,做到真正投入的聲音表演。理論內容的更新需要影視人物配音課的專業教師認真鉆研相關理論,更需要專業的配音演員能夠將個人豐富的經驗進行分享,學者們通過歸納、總結、探討從而進一步完善人物配音的理論知識。
影視人物配音中涉及多行業的基礎理論與實踐,如導演、表演、攝像、播音等。導演的思維能夠幫助配音演員迅速把握角色,表演能力是配音的必備能力,攝像知識有利于配音演員訓練聲音對鏡頭運動的適應能力,播音的技巧則是配音的基礎。我國的播音與主持藝術的課程結構主要是普通話語音、播音發聲、播音創作基礎、文藝作品演播、攝影、攝像、節目主持等,缺少了對影視人物配音課程極其重要的導演基礎或者表演課作為前導課。另外,配音的聲音表演能力,需要學習者擁有大量的舞臺表演和影視表演經驗的積累,而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實踐偏向朗誦、主持、播音的“我在”視角,學生的語言在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中形成了很強的肌肉記憶、第三視角的語感,很難僅通過一個學期的影視人物配音課程的學習就達到表演中“我是”的真聽真看真感受的戲感。
因此,在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輔修課程中可以增加導演、表演、臺詞、影視配音鑒賞等課程,導演、臺詞、表演等課程作為影視人物配音的前導課程,影視配音鑒賞與技巧課可以同時開展。這些科目的老師們開課前要對課程的教學進度和課程內容的連接性進行商議和設計,以保證課程之間的聯系性和合理性。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中的影視人物配音課程幾乎都是播音專業教師擔任,播音專業教師的知識結構相對單一,缺乏表演的理論。加上影視人物配音理論內容脫胎于播音方向,影視人物配音課程設計更注重從聲音角度的訓練。播音老師的影視表演和影視人物配音的經驗相對較少,個人對影視作品的審美、評價、演示等也會偏向播音方向。有些院校會邀請表演老師或者專業的配音演員擔任影視人物配音的主講教師,但是同樣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表演老師缺乏播音技巧的理論,單純從表演角度上課的話,又缺少了有關聲音塑造方面的指導。配音演員擁有很扎實的專業能力,演示效果極佳,但很難在授課時有良好的教學方法和深厚的理論支撐。
提高影視人物配音課程師資力量的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影視人物配音的專業學習和實踐;第二,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儲備,豐富表演、導演、攝影、動畫等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提高審美鑒賞能力;第三,培養強大的師資團隊,打通課程與課程之間的聯系。還可以積極邀請專業的配音導演或演員、配音團隊、優秀的從事配音工作的畢業生來學校開展講座,也可以邀請他們參與部分課程內容的教學,從而深層次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培養學生的人物配音專業技巧。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發展成熟,各高校無論是在校生的社會實踐,還是畢業生的就業,都有較多合作的單位、企業和其他平臺。學生在學習階段的職業規劃明確、學習熱情較高。而影視人物配音課程作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輔修課程,并不太受到重視。日常的配音訓練僅以作業形式提交,沒有更多配音方向實踐平臺的鍛煉,學生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學校方面,積極應加強與相關企業、平臺的合作,如在專業的配音公司、影視制作公司建立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相關的實習與實踐的機會。
讓學生利用配音秀、喜馬拉雅等APP進行配音專業訓練,一方面,降低配音難度,僅需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另一方面,積少成多,培養明星學員,以優秀的作品內容和數量在這些平臺上形成影響力,從而搭建與平臺進一步的商業合作。
大多院校都進行了專業考試考核方式的改革,比如以舞臺展演替代理論考試、優化考試的評分標準,將平時成績、期末成績與專業賽事獲獎結合起來,這些改革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熱情。但我認為這種改革還有不足之處,影視人物配音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配音的工作環境是在室內演播室,注重對戲的演繹。但是在舞臺上展示人物配音時,由于現場環境和話筒收聲效果的差異,會造成配音中戲的細節的丟失,也會造成某些戲份的夸張,老師評判作品時很難做到真正的客觀,也容易使學生在人物配音的審美層面有錯誤的認知。
因此,影視人物配音優化考核方式的方案如下:一,課程考試可以和同一學期相關課程的考試結合起來,如攝像課與配音考試結合,一部完整的影視作品,需要劇本創作、組建團隊、拍攝、后期制作。期末考試時兩個班級的同學根據課程考試需要自愿組建多個團隊,分別完成導演、攝像、演員、配音、后期等系列工作,最終每組提交出一個完整的作品。這樣既可以根據學習內容進行有效分工,也能夠提高作品的整體質量,評分時兩門課的老師分別對作品進行打分。二,錄音棚內配音考試和平時作業成績相加綜合得出期末成績,平時作業是老師要求學生將每周的配音作業提交到配音秀、喜馬拉雅、為你讀詩、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平臺上并保持對的賬戶的維護和宣傳,期末的平時成績以作品點擊率、點贊量、評論量作為評分依據。
影視人物配音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老師應該轉變教育觀念,拓展教學方式,開發教育資源。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職業能力培育為導向,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因材施教、學以致用”才能真正學出效果。在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熟悉影視人物配音工作的流程,在完成人物配音的過程中學到知識,掌握專業技能,使學生更適應新媒體時代下市場對于配音演員的素質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