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晨穎 向貞輝 馮則達 沙柏慧 孟施羽
【摘要】作為知識產品的應用軟件,具有研發成本高、復制成本低的特點,以及無形性、公共性等經濟特征。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的不完善、執法監管不嚴以及高昂維權成本,助使軟件侵權事件的頻發、盜版現象的泛濫。本文借助文獻分析與理論分析,了解知識產權的特點與發展現狀,欲從經濟學角度揭開軟件侵權行為的動機以及提出相應的解決應對方案。
【關鍵詞】知識產權 公共性 博弈 成本與收益
0引言
無論是對個人來說,還是對國家而言,知識產權都是一筆無形的財富。遠觀國外,歐美等發達國家十分重視各類知識產權的保護,而在中國由于各方面的不完善不健全,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任重道遠。在知識產權日益被重視的今天,我們身邊仍然充斥著許多盜版應用軟件,這不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是思想觀念上,都嚴重束縛著我們的知識產權意識,不利于整個社會的知識創新。所以,對我國應用軟件知識產權的相關研究顯得十分必要。
1知識產權的概述
1.1知識產權的內涵
知識產權是指權利人對其智力勞動所創作的成果享有的財產權利,是人類智慧創造出來的無形的財產。知識產權的行為主體是人,知識產權的承載客體是知識產品。
1.2知識產權的外延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的界定:
知識產權分為:版權與鄰接權、商標權、地理標志權、工業品外觀設計權、專利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未披露過的信息的保護。
1.3知識產權的特征
1.3.1知識產權的法律性特征
第一,專有性。專有性是指在法律等保護的形式下,除非權利人本人同意或法律規定外,其他任何人不得享有或使用該項權利。專有性保護是制止不正當競爭的一種手段,也是對權利人所有權的一種有效保護。但也使知識產權具有了一定意義上的狹隘性,損害了社會效用。
第二,地域性。地域性是指知識產權只在產生的特定國家或地區的地域范圍內有效。因為法律只限于一個特定的國家和地區及其他特別組織協定,因此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具有明顯的地域范圍限制。
第三,時間性。時間性是指法律對知識產權等相關權利的保護具有時間有效期限制,超過有效期便會共享該項知識產權智力成果。通常各個國家會根據自身情況的不同對時間進行不同的界定。
1.3.2知識產權的經濟性特征
第一,無形性。無形性是指知識產權不完全具有實物形式,是被人創造出來的無形的財產。知識產權的承載客體是知識產品或其他形式的智力創新創造成果。
第二,公共性。公共性是指作為知識產權承載客體的知識產品具有消費或使用上的非競爭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因為知識產品無形性與復制成本低的特點,使知識產品在缺乏法律監管和保護的情況下極易廣泛流通,供人們免費使用,猶如公共物品一般。
第三,效用性。效用性是指對知識產權的所有權、支配權以及對其授權轉讓或挪作其他用途而給權利人帶來的收益和效用。如:作為資產出資設立公司、進行質押融資、進行交易買賣以及其他形式的經濟收益。
2知識產權保護對于經濟發展的意義
2.1知識產權保護促進技術創新
知識產權保護可以較大程度地實現產權私有化,提高創新者的個人效益。在法律的保護下,發明創造者與專利持有者可以利用專利的所有權、使用權、轉讓權等權利實現巨大的經濟收益。這對提高人們從事發明創造具有很大的激勵作用。
知識產權保護可以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市場形成良性競爭、保護知識產權所有者的合法權益、鼓勵市場的創新發展、肯定創新產品和產業的發展價值,推動以創新主導的市場格局蓬勃發展。知識產權保護的實施也響應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使市場發揮競爭激勵創新的根本性作用,增強市場主體創新動力,從而帶動經濟增長。
2.2知識產權保護是構建創新性經濟發展的需要
創新型經濟是指以知識和人才作為依托、以創新為主要的驅動力、以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新技術和新產品為著力點、以創新產業作為標志的經濟。它體現了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要求。
構建創新性經濟最重要的就是實現增長方式轉型,從主要靠物質投入的推動轉向創新要素驅動。要實現創新要素驅動就必然需要提倡萬眾創新、知識經濟,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施知識產權保護來維護創新者的合法權益,激勵更多的人投入創新活動,才能使創新性經濟穩健發展,從而拉動經濟增長、推動經濟轉型。
2.3知識產權保護是改變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內容
知識產權保護是改變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內容與重要手段。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以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為主,這種經濟增長方式消耗高、成本高、效率低、經濟效益低,產品創新性低,不利于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知識產權保護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由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集約型經濟發展方式,著力于技術創新、增強經濟發展動力、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推動經濟模式的革新,促使經濟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3我國應用軟件知識產權發展及保護、侵權現狀
3.1應用軟件知識產權發展現狀概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為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2010年至2017年,全國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穩步提升。以2010年為基準100,2017年較2016年增加18.0個點,達到218.4。其中,知識產權創造發展指數為216.5,較2016年增加27.0個點;運用發展指數183.3,較2016年增加4.9個點;保護發展指數達到232.9,較2016年增加16.3個點;環境發展指數240.9,較2016年增加24.0個點。
第一,國際方面。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水平位居世界中上游,2016年超越法國、丹麥、新西蘭,世界排位由第14位上升至第 10位。較2015年,我國的知識產權發展狀況總指數得分從57.73提升至61.91,與知識產權強國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第二,國內方面。國家版權局近日通報的2017年全國著作權登記情況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著作權登記總量達2747652件,其中,作品登記2001966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745387件、著作權質權登記299件,相比2016年的2007698件,同比增長36.86%。
根據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信息統計顯示,2017年全國共完成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745387件,同比增長82.79%,登記數量繼2016年達到40萬件后,連續跨過50萬件和60萬件整數關口,一舉突破了70萬件。
從熱點類別軟件登記情況來看,2017年游戲軟件、金融軟件、APP、教育軟件、醫療軟件、物聯網軟件、地理信息軟件、云計算軟件和信息安全軟件登記數量均較上一年度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APP登記154977件,約占全國軟件登記總量的20.79%,相比其他類別軟件登記數量最高;金融軟件登記38248件,同比增長133.95%,是增長最快的類別之一。另外,地理信息軟件登記17780件,同比增長75.78%,增速較上一年度提升約50個百分點,呈現出高速增長的發展態勢。
可見,從供給方的角度而言,科技的發展帶動創新的熱潮,知識產權數量不斷再創新高,應用軟件的知識產權愈加重要。
第三,企業方面。企業發展與知識產權密不可分,知識產權與行業的未來發展休戚相關。廣州酷狗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榮獲由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主辦的2017“十大中國著作權人”獎,作為唯一入選的網絡音樂企業,酷狗在17年對原創作品的版權登記已經超過260件,在支持版權尊重作者的基礎上,為網絡音樂產業提供版權示范,推動音樂產業健康發展。酷狗能夠獲得快速發展,離不開知識產權。
第四,個人方面。根據我們的調研,調查人們對正版盜版的使用偏好,正版與盜版選擇的比例約為9比1。說明絕大多數人在對應用軟件版本的選擇上都趨向正版應用軟件,選擇盜版應用軟件的人數只占此次調查的10.19%,說明消費者對正版的消費偏好大于盜版的消費偏好。結合知識產權環境發展指數從2010年的 100提升至2017年的 241.2。2017年較2016年數據大幅提升,這與知識產權制度環境的不斷優化,服務機構、人員數量逐年穩步提升以及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快速提高是分不開的。
3.2應用軟件知識產權保護及侵權現狀
令人憂慮的現象是,2017年全國專利行政執法辦案量 6.7萬件,同比增長 36.3%;”劍網”行動檢查網站 6.3萬個,刪除侵權盜版鏈接 71萬條。全國法院新收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一審案件 21.35萬件,審結 20.30萬件,分別同比增長 40.37%、38.38%。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 2510件 4272人,起訴 3880件 7157人。公安機關共破獲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案件 1.7萬起,涉案金額64.6億元,掛牌督辦 44起重大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
應用軟件的一個顯著特性是:研發時投入的成本高而研發后復制的成本低。這個顯著特性使得應用軟件的侵權普遍而又隱蔽,隨著數字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復制和傳播數字產品變得越來越容易,中國的盜版現象也變得十分猖獗,盜版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據商業軟件聯盟發布的最新軟件盜版率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應用軟件產業盜版率大約為78%。根據美國海關的統計,美國海關每年查獲的盜版軟件80%來自中國。根據我們的調研,66.67%的調查者選擇盜版的原因是因為正版軟件價格過高。由此可見,應用軟件侵權的絕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正版軟件價格超過我們對此的心理賬戶。
在中國,大部分的國人已經習慣了搭便車,不付費的應用軟件侵權使用環境,不付費已經成為社會不成文的潛在共識。但是潛在的成本缺不可避免,軟件中植入廣告,劫持瀏覽器主頁為一些網頁游戲、賭博或者是色情頁面都是開發者的盈利方式,而最新最“官方”的盈利方式則是捆綁安裝,這讓許多本身免費的軟件都能讓開發者從中獲益,消費者在習以為常的侵權活動中也不自知地付出成本。盜版侵權雖可怕,但可怕的是大眾普遍接受的侵權共識。
在幾乎人手不離的淘寶中不難發現一些售賣侵權信息的“寶貝”,輸入關鍵詞只需幾元錢就可以獲得幾乎所有知名軟件的破解版,去廣告,乃至迅雷、愛奇藝、百度云的會員破解與限速解除,這種銷售渠道非常容易就讓一個普通買家變為“資深侵權人”,從此對破解軟件產生依賴。然而,目前涉及到此類應用軟件侵權的訴訟少之又少,因為維權成本極高,卻很難收到良好的結果,這也是該類侵權行為難以淡出公眾視野的原因。
令人可喜的現象是,我國深入開展“護航”“雷霆”“清風”等行政執法專項行動。設立 14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知識產權維權援助與舉報投訴網絡覆蓋全國大部分地區。如圖2-1所示,知識產權保護發展指數由2010年的100上升至2017年232.9,表明這期間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有了大幅改善。該指數在2012年后超過200,代表我國知識產權保護上了一個新臺階,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家越來越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4我國應用軟件知識產權侵權的原因分析
4.1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曾提出理性人的假設,他賦予了理性人兩個特質:利己、理性,每一個人都力圖以最小的經濟代價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在軟件市場也是如此,具有創新創造能力的企業或個人選擇不勞而獲,盜用他人成果以謀取自身利潤。不具備創新創造能力的經濟主體則選擇使用盜版軟件獲得效用最大化,從而導致軟件知識產權遭受侵犯。
4.1.1企業的利潤最大化
作為知識產品的軟件具有外部性。正的外部性體現在人們可以免費使用軟件、企業能夠免去創新成本,提高社會效益。負的外部性表現在進行創新的企業付出巨大成本,卻最終成果被盜用,收益為負。
正是基于這樣的情形,企業之間最終會進行博弈,在創新與不創新中做出選擇。
假設市場上的兩家軟件開發公司A、B,它們擁有差不多的技術水平,且兩家企業每年均有2單位的收入,若兩家企業都進行開發創新,各需要5單位的成本,但可帶來10單位的額外收入,若A企業創新而B不創新,則B企業可直接盜用A的創新成果并用更低的價格在市場出售,占據A的市場份額,給自己帶來16單位的額外收入,而A企業受B的影響,只能獲得4單位的額外收入。其支付矩陣如下:
企業出于自身利潤最大化的理性考慮。對A來說,無論B是否創新,A的占優選擇是不創新。同理,對于B來說,無論A是否創新,B的占優選擇也是不創新。最終達到(不創新,不創新)的納什均衡,而并未達到(創新,創新)的帕累托最優。
4.1.2個人的效用最大化
軟件給人們帶來的效用可以用使用價值、價格、時效性三個指標來進行衡量。使用價值指的是軟件的功能、質量以及配套的售后服務;時效性指的是軟件進入市場的速度以及可使用的時限;價格指的是購買軟件需花費的費用;
利用以上三個指標分別對正版軟件與盜版軟件給人們帶來的效用進行比較分析。從使用價值來看,正版軟件帶來的效用大于盜版軟件;從時效性來看,盜版軟件帶來的效用大于正版軟件;從價格來看,盜版軟件帶來的效用大于正版軟件;
其中,價格是影響人們從正版、盜版軟件中獲得效用多少的最重要因素。通過將選擇正版、盜版軟件人群與價格因素進行交叉分析,可以發現:結果沒有表現出顯著性(X2=3. 239,p=0.072>0.05),選擇正版軟件的人群與選擇盜版軟件的人群一樣,均絕大多數人認為價格是影響他們選擇的主導因素。
因此,盜版軟件巨大的價格優勢使得其效用更大。人們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理性思考,通過對效用進行衡量,從而選擇使用盜版軟件,侵犯軟件知識產權。
4.2成本與收益
任何一項活動與行為的實施都伴隨著相應的成本與收益,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的時候,人們才會選擇開展活動。
4.2.1侵權者的成本與收益
對于侵權者而言,他們的成本分為必然成本與法定成本兩項。必然成本指的是侵權者盜用、模仿正版軟件或在市場上搜尋盜版軟件所需要花費的必須費用;法定成本指的是法律法規的實施執行給侵權帶來的代價。他們的收益則是可以免費獲得軟件的使用價值或用盜取的知識產品謀取其他利益。
因為模仿正版軟件與搜尋盜版軟件十分容易,且法律的不完善與監管的不到位,使得侵權的成本極低。而因此帶來的收益卻是較大的。故侵權活動得以被實施。
4.2.2所有者的成本與收益
對于軟件的所有者而言,在軟件知識產權遭到侵犯時,因為調查取證手段缺乏、侵權數額證據難以取得、訴訟賠償難以彌補損失、法律訴訟時間漫長,經費支出、心力支出、精力支出過高,導致維權成本十分高昂。而維護知識產權所帶來的回報卻無法彌補維權成本。因此,軟件所有者也不會選擇維權,而是任由盜版現象泛濫。
4.2.3知識產權保護的成本與收益
4.2.3.1產權界定的成本
產權指的是所有者依法對自身財產擁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力。
產權界定活動確定了經濟主體對其財產的占有方式、程度和范圍,明確了在交易過程中各方主體受益多少、受損多少,以及對其他人造成的損益的平衡補償規則。
若對軟件實施知識產權保護,首先需要進行產權界定,識別該軟件涉及了哪些具體的權利以及明確相關的損益補償規則。因為軟件的知識產權通常涉及范圍很廣,如:軟件的程序涉及到著作權;軟件中蘊含的技術手段涉及到可申請專利;軟件的界面設計以及名稱涉及到商標權。所以,如果想對某一個軟件實施產權界定,需要對該軟件中的各部分內容進行界定,其過程是非常復雜而繁瑣的。而當今軟件市場中,各式各樣的軟件層出不窮,軟件的內容也在快速變化,使得對軟件的產權界定愈加復雜。
4.2.3.2防止侵權的成本
軟件購買者擁有軟件的使用權,但是卻不具有復制軟件以及將軟件提供給第三方的權利。在互聯網技術發達的現在,軟件的復制、模仿、盜用十分容易。軟件廠商多賣出一份軟件就需要多承擔一份被侵權的風險。為了防止侵權,廠商與政府就需要去限制每一位購買者的行為,保證購買者沒有做出侵權行為。購買的人數越多,防止侵權的成本就越高,以至于到最后廠商與政府都失去了保護該軟件知識產權的動力。
4.2.3.3私有產權的成本
軟件具有外部性以及公共性的特點,在沒有法律約束的情況下相當于公共物品,人人都可以免費的獲取與使用。對軟件實施知識產權保護實際上是將軟件外部性內在化、軟件的產權私有化。從而形成良好的激勵機制,達到鼓勵開發者從事軟件研究開發工作的目的。
但產權的私有化也會帶來相應的成本,如:因為軟件受知識產權保護而其他人只能重復研發帶來的社會資源浪費;軟件廠商壟斷市場帶來的社會福利損失;
重復研發帶來的資源浪費指的是:軟件私有化后,若他人想要獲得相關技術而無法獲得,只好自己再次重復研發帶來的資源浪費。
知識產權保護的實施使軟件完全私有化,軟件廠商壟斷市場,與完全競爭市場相比,在壟斷下,價格較高且消費者購買量也較少。還會帶來無謂損失,損害社會效益。
壟斷市場中,廠商在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之處生產,因此價格和產量分別是Pm和Qm。競爭性市場中,價格在平均收益曲線與邊際成本曲線的交點處決定,因此價格和產量分別是Pc和Qc。當均衡點從M點移動到N點時,消費者剩余減少A+B,生產者剩余增加A-C,剩余的凈損失為(A+B)-(A-C)=B+C,這是壟斷勢力造成的無謂損失,是低效率的社會成本。
4.2.3.4產權保護的收益
軟件產權的保護可以給企業帶來商業利益,因此形成促使人們投入創新研發的激勵機制,科學技術會進一步得到發展,促進經濟轉型與創新。
綜上可見,為了鼓勵創新而實施的知識產權保護背后的成本是巨大的,這也是為什么盜版現象、侵權現象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當保護成本大于保護收益的時候,保護便是無效率的,此時人們就會放棄保護手段的實施。
4.3軟件傳播渠道特殊
軟件作為無形的知識產品,它的傳播均借助網絡渠道,盜版軟件可以在網絡上肆意傳播,免費供廣大網民下載使用。而不健全的網絡監管制度使得對盜版軟件傳播的控制更為艱難。造成盜版現象猖獗。
5解決措施
5.1個人應樹立良好的知識產權意識
作為社會重要參與主體的公眾應該要樹立良好的知識產權意識。首先,應該對知識產權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明確各類知識產品涉及到何種具體的知識產權,了解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法規;其次,應該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尊重他人的知識創造,堅決拒絕侵權行為;最后,應該形成維權意識,明確知識產權保護申請流程,在自身權益受到侵犯時積極地維護自身利益,打擊侵權行為。
5.2企業應加強員工的知識產權專題培訓
企業應該加強對內部員工的知識產權保護宣傳,開展相關的培訓活動,增強員工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結合實際情況,在公司內部開設相關法律培訓課程,促使員工盡快熟悉與掌握專利法、商標法等知識產權法律,樹立產權意識。
5.3企業應嘗試采用技術手段防止侵權
企業作為一個較大的集體擁有豐富的資源與先進的技術手段。所以,有相關技術能力的企業可以嘗試采用高級加密等技術手段,來避免侵權現象的發生。如:騰訊視頻中所有的視頻均為qlv格式,人們無法將其轉為其它的格式并予以剪切使用,只能在騰訊視頻軟件上面觀看,很好的防止侵權現象。
5.4政府要健全法律法規監管體系
出于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慮,企業會在創新與不創新中選擇不創新,個人會在侵權與不侵權中選侵權,作出對自身而言的最優選擇。但是在這里,個人理性與集體理性是相沖突的,個人效用最大化的選擇會使得集體利益遭受巨大損失。
因此,政府應該對知識產權市場進行監管與干預,維護市場秩序,鼓勵與保護創新,促使市場各主體作出有利于社會進步與發展的決定。首先,政府應健全與完善目前的法律法規體系,借鑒其它國家的歷史經驗,緊跟高速發展的軟件市場,彌補存在的漏洞,做到有法可依。其次,政府還應該實施嚴格監管、嚴厲執法,絕不姑息任何一起侵權行為,做到執法必嚴。
5.5政府要建立和健全產權交易市場
因為知識產權市場的法律法規體系、市場運行管理體系的不完善,使得知識產權糾紛訴訟往往帶來過高的交易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交易雙方因為某些事項無法達成共識、不能締結合同關系,就非常容易發生另一方侵權的行為。
因此,政府應該建立和健全產權交易市場,為知識產權的交易提供一個“游戲規則”,降低知識產權的交易成本,助使產權交易的雙方達成交易。從而促進知識產品得到充分有效的應用,以及減少侵權行為的發生。
5.6政府要加強對知識產權意識的宣傳
公眾知識產權意識淡薄也是侵權事件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淡薄的知識產權意識讓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權益正在遭受侵害,也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構成了侵權。因此,政府應該擔起知識產權意識的宣傳重任,向社會大眾普及相關知識。
2018年10月19日-11月2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文獻館開展了三場“專利分類基礎知識及應用”專題公益講座,講座通過現場授課和網絡直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向公眾普及知識產權的基礎常識。
5.7政府應將知識產權侵權信息納入社會信用監管體系
從對成本—收益的分析中可以發現,只要侵權行為的收益大于成本,知識產權侵權的機會主義就會盛行。因此,政府應將知識產權侵權信息納入社會信用監管體系,嚴厲打擊侵權行為,從而提高侵權者的成本,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和強度。
近日,深圳市政府發布了《深圳市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2018—2020年)》,在方案中提出深圳要實施“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其中一項重點工作就是推進知識產權守信激勵和聯合懲戒制度,將知識產權侵權違法案件信息納入社會信用監管體系,依規公開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案件信息。
6結束語
縱觀2010-2017年,全國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水平穩步提升,創造發展水平提升加速,應用發展水平增速趨緩,保護發展水平穩中有升,環境發展水平進步明顯。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我們正處于互聯網發展的新時代,網絡的出現與發展極大地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但由于互聯網的虛擬性、可復制成本低和傳播范圍廣,對知識產權的侵犯防不勝防,這更要求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應不斷加強,單純的民事行政手段已不適宜互聯網時代知產權的保護,我們更加希望從每一個人的心發出改變,站在有情懷的理性經濟人角度,呼吁大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參考文獻:
[1]羅宏偉.知識產權侵權、保護的經濟學思考[J].杭州科技,2011(3):42-44.
[2]田妍妍.知識產權保護的經濟學研究[J].金融經濟,2018(18):22-23.
[3]張蓉張麗麗.軟件產權界定的經濟學分析[J].當代經濟,2017(6):152-155.
[4]范廣達劉亞軍.淺論知識產權保護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5(11):165-166.
[5]邱雪娥.法經濟學視角下的計算機軟件的知識產權保護[D].昆明理工大學,2013.
[6]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知識產權局2016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Z].2017-3-30.
[7]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知識產權局2017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Z].2018-3-27.
[8]百科知識.知識產權最本質的特征是什么[EB/OL]. http://www.xuexila.com/baikezhishi/84001_2.html,2017-08-28.
[9]汁緣messi.知識產權[EB/OL]. https://baike.so.com/doc/5366160-5601865.html,2018-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