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帆 劉洪玉 康思達

【摘要】在遼寧省著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大背景下,對其關鍵影響因素——人才進行研究顯得至關重要。目前,遼寧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數量與產業發展前景出現了明顯的不匹配,這將成為遼寧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發展的瓶頸。本文在對現有研究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通過調查了解遼寧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開發現狀,基于熵權法構建灰色預測和回歸分析的組合預測模型對遼寧省2019-2026年戰略新興產業人才需求量進行預測,并為加快培育"創新型"人才、推進遼寧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關鍵詞】人才需求 組合預測 戰略性新興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高技術知識密集的產業,人才是其產業發展的基礎,是核心的競爭力量。遼寧省正處于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致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調整產業結構,把握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帶來的新機遇。而人才作為制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如何調整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發展數量及質量顯得至關重要。因此,有必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對遼寧省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需求進行預測。
1遼寧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開發現狀
“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新提出的一個概念目前尚沒有完善的統計體系和資料,但作為知識密集型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而我國對于高新技術產業的統計體系和資料比較完整,因此可以利用高新技術產業相關統計資料分析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現狀。
為實現“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目標,遼寧省高度重視產業結構轉型的契機,落實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截止至2016年底遼寧省高新技術產業從業人員已到達170384人次,處于全國中后游水平。按企業規模情況分類,大型企業的從業人員占最大比例,達到87843人次,中型企業從業人員46398人;按登記注冊類型分類,內資企業從業人員124941人,外商投資企業從業人員33436人,港澳臺投資企業從業人員12007人,國有企業從業人員1694人;按R&D人員角度分析,有R&D活動的企業185家,R&D人員全時當量15453人。根據中國科技人員統計年鑒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截止2016年遼寧省R&D人員中獲得博士學位的有2294人,獲得碩士學位的有5797人,獲得本科學位的有5405人,本科以下學歷的有1957人,分別占遼寧省2016年全部R&D人員的比重為:15%、38%、35%、13%。從總體人數上分析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達到87%,相對較高。但從結構上分析可以看出擁有碩士學位的人員最多,但博士以及本科以下學歷的人員相對較少,表明遼寧省高層次的科研規劃型人才分布不均勻,以博士為代表的科研型人才相對匱乏。
2遼寧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需求預測
在本研究中,本文在對比各年《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統計年鑒》與《遼寧省統計年鑒》,剔除高新技術產業中如辦公設備制造等已不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數據,納入如信息技術服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數據,得到如下表數據:
2.1.2精度檢驗
(1)殘差檢驗
后驗差比(均方差比值): C=0.46316;由于0.35 發展系數:a=-0.048376,灰作用量:u=165435.9845;由于-a<0.3,則此模型適合用于中長期預測。這樣得到的發展系數a對模型并不都是有效的,必須滿足a∈(-2,2),才能保證模型的有效性,其a值的不同可進行不同情況的預測:當-a≤0.3時,GM(1,1)可用于中長期預測;當0.3<-a≤0.5時,GM(1,1)可用于短期預測;中長期預測慎用;當0.5<-a≤1時,用GM(1,1)作短期預測應十分謹慎;當-a>1時,不宜采用GM(1,1)模型。 2.2運用回歸分析模型對人才需求進行預測 2.2.1模型建立 首先利用SPSS軟件進行曲線估計,通過對輸出結果對比分析,三次函數對數據的擬合效果最好,但沒通過回歸系數的檢驗,結合遼寧省人才需求量的實際,可利用一元函數進行人才需求量的預測。通過觀察調整后的判定系數0.767,擬合優度較高,被解釋的變量較多。由回歸方程顯著性檢驗的概率為0.006,小于顯著性水平0.05,線性關系較好,回歸方程顯著。通過回歸系數顯著性檢驗,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得到回歸系數是顯著的(sig<0.05)。 2.2.2模型運用 通過利用SPSS軟件建立回歸分析模型,通過檢驗并得到擬合回歸方程為:Y=-20290350.929+10177.071*X 利用回歸方程對未來年度人才需求量進行預測,結果如下表5所示: 2.3組合預測 由于不同的預測方法是從不同的角度搜集樣本信息,所以不同的預測方法都有著各自的合理性和適用條件。如果某種預測方法的預測結果誤差較大,若是將它棄之不用,這就可能會造成部分有用信息的丟失;灰色預測模型與回歸分析模型適用于中長期預測。為了有效的將各種預測方法所包含的有用信息都反映在預測結果里,以及在它們的基礎上更好的提高預測精度,本文采用基于熵權法的組合預測模型對遼寧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需求量進行預測。熵值法給出的指標權重具有較高的可信度,使得新的組合預測模型能充分利用各個體預測方法所包含的各種信息,使得預測結果擬合度增加、精度提高。 2.3.1模型運用 通過MATLAB編程得出如下表6結果: 從預測結果可以看出,遼寧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需求規模逐漸擴大,并呈加速增長的趨勢。灰色預測法得出從2019年到2026年的人才需求預測數由261677人增加到367139人;相應地,回歸分析預測的數據由257155人增至328395人。而對兩種單一模型預測方法進行組合后,本文得出的結論是到2026年遼寧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需求量要達到352695人,八年間增長達到了35%,而且逐年增長都很平穩,年均增長率為4.45%。為了實現遼寧經濟快速發展,就要確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勢頭,更要保證充足的、高素質的產業人才供給量。 3應對遼寧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不足對策 3.1完善政府人才政策 投資是保障遼寧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發展關鍵措施。政府要切實找準投資方向,發揮公共職能作用。遼寧省政府首先可以參照財政收入情況逐漸增加R&D經費的投入,為產業人才設立專屬基金。政府層面引導企業加大研發費用投入,提高計提的職工教育經費。出臺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的信貸支持,減少產業人才的創業壓力。其次,為實現高科技人才的聚集,實現人才聚集效應,政府可以資助各類研發機構、建立創業型孵化器,打造遼寧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孵化基地。此外,對于產業人才政府可以額外給予工資待遇上的補助及其他相關福利,從工作、學習以及生活上幫助產業人才解決實際問題。 3.2建立有效校企合作機制 目前,遼寧省各高校專業設置趨向于傳統產業,并沒有大力按市場需求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人才,導致本土人才儲備后勁不足。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知識密集型產業,適合將科學研究和企業鏈接起來,校企之間可以選擇建立契約式戰略聯盟,通過訂立協議保障聯盟的穩固,保障校企合作的穩定性。高校與企業之間可以共同建立校外的實訓基地,企業可以設備和培訓場所注資,高校則以創新技術注資。對產業人才進行專項培養與訓練,使產業培養的人才實踐能力更強。此外,根據遼寧省高校和企業的自身特點,整合自身優勢和資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提供實習機會,建立大學生實習平臺。就業時實習單位優先考慮實習期間表現優異的同學,在雙方自愿的情況下予以提前錄用。 3.3完善人才激勵機制 企業健全的人才激勵機制是吸引人才、激發人才創造力的有力保障。首先在物質層面,給予人才與其創造價值相匹配的物質回報,考慮給予特殊人才技術入股。豐厚的物質保證是滿足人才最基本的需求,激發其創造力的基礎。同時,企業可以通過建立知識產權的有償轉讓制度保障人才的研發成果。其次在事業層面,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知識密集型產業,該產業人才具有其特殊性,普遍學歷較高、對自身職業生涯規劃清晰、事業心較強。因此,激勵機制可側重于實現自我價值實現,產業中不乏存在個性明顯的奇才怪才,可以給予他們足夠的發揮空間激發其創造力。企業還可以定期評比表彰優秀職工,增強人才的榮譽感。最后在情感層面,可以借助協會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平臺的力量,增進不同類型人才間的交流。 3.4健全人才服務機制 為盡快普及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服務機構,遼寧省可以吸收民間投入資本,推進人才服務機構市場化的進程。人才服務機構作為獨立的第三方,可以利用現代科技建立人才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產業人才的整合,進一步分析供需信息,充分發揮第三方中介服務機構的職能,幫助人才的合理流動。 人才服務機構盡快健全人才服務機制,該機制應以簡化產業人才政策落實、方便人才流通為前提,通過人才服務機構的一站式服務高效率的解決人才流動過程中的麻煩。圍繞人才重點需求構建重點服務,對人才子女入學、配偶安置提供便利條件,讓人才無后顧之憂。為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服務制度,可以建立人才個人的誠信檔案,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的招聘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參考文獻: [1]陽立高,賀正楚,韓峰.湖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需求預測及對策[J].中國科技論壇,2013(11):85-91. [2]薛鳳冠,季芳桐.南京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17(12):150-156. [3]王倩.鉆石模型視角下河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7(7):81-82. [4]汪長柳.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需求量預測模型構建——以江蘇省為例[J].科協論壇,2012(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