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海天
【摘要】全球急劇增加的能源消費不但使世界面臨嚴重的能源供應危機,并且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人類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發展低碳經濟成為提高能源利用率、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現實途徑。本文將從發展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入手,探究可持續發展中的低碳經濟發展路徑,應對危機和挑戰。
【關鍵詞】低碳經濟 可持續發展 發展路徑
中國經濟正在高速發展,能源需求量越來越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新世紀的增長特別迅速,面臨巨大減排壓力。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發展低碳經濟勢在必行。
一、發展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發展低碳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有效途徑,可持續發展則奠定了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兩者的發展理念是一致的,呈現出相輔相成的關系。第一,低碳經濟在可持續發展中是核心組成部分。在全球陷入能源和環境的困境時,低碳經濟應運而生,憑借全新的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理念,引導經濟發展,在節約資源的同時改善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第二,在可持續發展中低碳經濟是必經之路。在當下,中國不僅要應對資源和能源的短缺問題,還要面對發展經濟事業引發的環境問題,思考怎樣減少碳和其他有害氣體的排放,轉變高排放、高能耗和高污染的經濟發展模式,發展低碳經濟正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武器。第三,低碳經濟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指明方向。通過革新一系列制度和技術,發展低碳經濟促進低碳產業和低碳城市建設,實現經濟的低碳增長、零碳增長,改善自然生態環境。
二、可持續發展中的低碳經濟發展路徑
(一)大力研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
為加大節能減排的力度,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且早在2008年就明確提出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思路,節能減排則是其核心要求。從中國長遠發展戰略的實施來看,應進一步加大研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的力度,主要涉及低碳經濟的國內發展總思路和國際戰略。
在國家低碳環保戰略的落實過程中,各地區紛紛出臺碳減排的政策措施,其中廣東作為中國工業發達的省份之一,其碳排放配額分配方案已經逐步走向成熟。以廣東省2018年度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為例,電力、水泥和鋼鐵、石化、造紙還有民航這六個行業在2018年度被納入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的范疇。廣東省行政區域內(深圳市除外,下同)上述六個行業每年排放二氧化碳2萬噸(或每年消耗標準煤1萬噸)及以上的企業有249家,并計劃在2018~2019年建成39家項目企業,含新建、改建和擴建。通過這一碳排放管理措施,使得碳排放管控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二)有效推動實施節能減排管理
節能減排管理指的是通過準確檢測、科學分析能源消耗,通過一定的行政干預、市場調節等措施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由于世界各國的政治體制、社會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水平和技術實力、文化傳統等有差異,導致各國節能減排管理模式也存在區別。一般情況下,大多數市場經濟國家以行政干預為輔、市場調節為主。國家行政干預是主要的節能減排推動力,政府可針對高排放、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采取強制性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要求企業依據國家清潔安全標準嚴格規范生產,如果企業沒有得到節能減排目標,可命令其停產甚至關閉。
行政手段強制有力,盡管可以取得顯著效果,解決一些問題,但持久性與靈活性不足,成本也較高,和市場經濟下政府的地位不匹配。企業作為節能減排主體,只需政府適度干預即可,重點要督促建設節能減排市場機制,打造行政和市場合力,更有效的開展節能減排管理工作。建立節能減排市場機制需要一定的時間,通常無法滿足環境管理需求,政府在企業節能減排缺乏動力、粗放經濟發展難以為繼的形勢下自然而然成為首要的節能減排推動者,有效實施節能減排管理。
(三)積極倡導低碳生活消費方式
對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應從建筑、交通和消費等方面促進減排目標的實現,重點推廣節能燈具,推進應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示范工程,實行公共機構、公共交通的節能。在溫室氣體排放中,城市交通工具是主體,低碳交通是今后的低碳經濟發展方向之一,應努力發展以自行車、步行為主的慢速交通系統,支持公共交通系統的發展,建設城市智能交通系統,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以及節能減排的交通技術,倡導全民使用低碳交通工具。對于低碳建筑,可從設計上利用低碳理念,包括太陽能的利用、保溫隔熱建筑材料的使用、采光與通風系統的合理設計、節能型制冷與取暖系統的選用等等,多方位促進低碳目標的實現。
低碳消費領域的擴展同時也離不開新興第三產業的廣泛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架構下的廣泛低碳服務渠道的建立,變得尤為重要,這也影響著人們對于消費的選擇方式。以共享經濟企業為例,在21世紀初移動互聯網迅速興起、大數據逐步發展的時代,以及支付寶等第三方平臺快速發展的支撐下,我國的共享經濟發展迅速,現已成為當下的一個重要業態。2010年Uber、Airbnb的出現對中國的共享經濟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隨即共享單車、滴滴打車的出現加快了中國的共享經濟發展,從《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的內容可以發現中國2016年共享經濟總交易額約在34520億,增長率在103%左右,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勢頭較好。這不僅有助于緩解交通堵塞,解決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更關鍵的是共享經濟符合低碳環保的發展理念,引領了低碳概念新業態的蓬勃發展。
三、結語
中國現如今大力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發展低碳經濟不僅迎來寶貴機遇,也面臨巨大的挑戰,不過挑戰小于機遇,挑戰對發展中的中國就是一種動力。在實踐中必須勇敢面對挑戰、牢牢把握機遇,正視發展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大力研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有效推動節能減排管理的實施,積極倡導低碳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加快可持續戰略實施步伐,保證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向玉蘭.低碳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J].長江叢刊,2018(23):69.
[2]田原.淺談低碳經濟與可持續發展[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7(06):22-24.
[3]王吉哲.影響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因素與對策研究[J].中國商論,2016(21):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