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衛東 李尚芝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電力設備行業一直處于快速發展之中,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近年來由于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的上漲,電力設備的發展受阻,為了使企業在行業中脫穎而出,企業需謀求新業務新模式來增強自身競爭力。現如今并購成為國內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手段,且不少企業選擇產業鏈延伸并購,即通過產業鏈并購整合優質資源,使企業更快更好的發展。近年來我國學者對產業鏈并購是否會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問題眾說紛紜,因此,本文選取了F電力企業為案例進行產業鏈并購的研究,通過研究其短期市場反應及長期財務績效,評價產業鏈并購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為電力行業其他企業的戰略實施提供借鑒。
【關鍵詞】企業競爭力 產業鏈 并購
一、相關理論
(一)產業鏈并購的內涵
產業鏈并購是指企業對其相同或相關行業內的目標公司進行并購,其主要目的是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寬,本質是一種戰略性并購。樊燕萍、張永安(2013)認為戰略并購的關鍵是獲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立足企業的優勢產業。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它將企業戰略作為出發點,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創造企業價值為目的;從國家角度來說,戰略并購從國家戰略出發,可增強國家實力。
(二)并購對競爭力的影響
通過整理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并購競爭力的探究,把并購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分為以下四點。第一,能增強企業技術創新。并購能使并購企業間的技術交融在一起,相互取長舍短,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第二,能增強企業績效。企業并購后,將雙方企業間績效好的部分保留,同時去除掉某些績效差的部分,最終使并購企業的整體績效得到第三,能促進企業成本規模效益。企業通過橫向并購,可以減少并購企業內部間的交易成本;通過縱向整合,能使企業間不同的生產階段創建永久性聯系,把交易價格的成本降到最低。第四,能降低財務風險。并購能分散企業的風險,增強抗財務風險能力。
二、案例分析
(一)F公司相關情況介紹
F公司作為我國線纜行業的領軍企業,被評為全國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和全國用戶滿意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電力電纜、架空導線等線纜產品的研發、制造、營銷與服務。2010年,公司開始建立“一網兩平臺”,從此便不斷擴展產品線、完善商業模式,近年來通過收購優質企業與資產進入EPC業務、智能系統業務、能源管理系統領域,打造從原材料端、到制造端、再到最終用戶端的整個產業鏈商業模式。
(二)F公司產業鏈并購后對其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短期影響分析
F公司通過并購獲取EPC業務、智能系統業務、能源管理系統領域的優勢,為公司打通全產業鏈商業模式,并成為F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影響整個公司的發展。本文認為F公司近年來的并購活動會在短時間內影響F公司的業績與股票收益率這兩方面。因此本節通過F公司的業績分析及股票超常收益率的相關趨勢變化,研究F公司的并購行為在短期內是否會影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業績分析
F公司整個產業鏈管理布局正在逐步完善。線纜業務方面,智能線纜龍頭和品牌優勢疊加突顯,公司線纜業務的營業收入達到212.52億元,成為歷史新高,同比增幅38.28%;新能源汽車方面,新能源智能汽車動力系統技術不斷完善,此動力系統帶來的收入達21.14億元,同比增幅39.35%,新能源智能汽車總量躋入國內乘用車裝機排名前六;清潔/新能源智能系統方面,收購C航空51%的股權,不斷擴展行業客戶,進入萬億智慧機場領域;能源互聯網入口已處于起步階段,戰略投資云服務獨角獸,完成了從邊緣到核心網絡的全網絡覆蓋。F公司全產業鏈格局日益擴大,公司發展前景良好。F公司近三年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57.75億元、183.09億元、175.19億元。2017年和2016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較上年增長40.78%和4.5%,主營業務收入增長速度明顯。從表格看F公司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收入增幅逐步增大,從公司的經營活動方面看,在2014年6月收購A源華51%的股份和B電力51%的股份,2017年8月收購C航空51%的股份,不斷完善產業鏈布局,可見,F公司的產業鏈并購是有意義的,能為公司帶來更多的收益。
2.股票超常收益率分析
本文選取同花順數據庫及上文提及的F公司所有在報告期內的并購事件作為初始樣本,共計3個并購事件,并使用事件研究法評估并購事件的影響。常用市場調整模型、常數均值模型和市場模型這三種方法來計算超額收益率。由于本文中F公司并購的主要目的是完善產業鏈,且并購事件較為頻繁,事件發生間隔時間短,若采用常數均值模型或市場模型難以剔除事件間的影響,從而很難獲得正常收益值,因此本文在計算超額收益率時采用市場調整模型;另一方面,也正是因為并購事件較為頻繁,為了避免較長窗口中其他事件的影響,故將窗口期定為(-5,+5)以內。故超額收益率的計算公式為:ARit=Rit-Rmt,累計超額收益率的計算公式為:CARit=Σ5-5ARit。此案例中采用深證電氣設備行業指數作為市場收益率作為比較,得下表。
結果分析:由上表可知,近年來三起并購事件中的累計超額收益率全為負值,可見,F公司的全產業鏈并購策略的市場績效整體較差,投資者對并購事件并不看好,連續并購的財富效應在短期內呈下降趨勢。
(三)F公司產業鏈并購后對其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長期影響分析
由于股價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所以單通過業績和股價兩方面評價并購是否能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不夠全面的,也不能反映并購后的長期影響結果。為了準確反映并購后的長期影響結果,本部分將選取并購前后的年度作為比較期間,從生存競爭力、發展競爭力及潛在競爭力等多方面具體分析F公司在并購后的競爭力變化。
1.生存競爭力
獲利能力可以直接反映企業的運營成果,追求盈利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目標,是否獲利也是企業生存的關鍵。本節主要從企業的規模實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等幾方面評價F公司并購前后生存競爭力的變化情況。
(1)規模實力
規模實力是企業經營狀況和綜合實力的表現,反映企業的資本和人力儲備能力,是抵御外部競爭的關鍵。評價規模實力較為公認的指標即總資產。作為電力電纜起家的F公司,既然能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行業的領軍企業,因為其獨特的商業模式,通過并購優質資產獲取智能系統優勢、能源管理優勢,延伸產業鏈,不斷壯大自身的核心競爭力。F公司近年來并購的三家公司,有2家發生在2014年,有1家發生在2017年,從下表可以看出,F公司從2014年至2017年間的總資產持續上升,特別是2017年并購第3家公司后,總資產達到最高峰,因此認為,并購擴大了F公司的經營范圍,獲得了競爭優勢。
(2)營運能力
資本營運能力表明企業經營管理者使用各種資產創造財富的能力,資本運轉率越高,說明企業創造利潤的能力越強,是企業維持生存競爭力的關鍵。總資產周轉率是評價企業運營周轉能力的常用指標。對F公司并購前后的資產營運效率進行分析,F公司在并購后一段時間內有下降的趨勢,而后出現反彈,說明F公司在并購后一開始可能無法適應大資金的流入,未能很好的運轉資金,但隨著并購后的時間加長,已經適應如何分配大資金,故總資產周轉率慢慢上升;另一方面,從利潤表看并購后的營業收入也不斷提高,可見公司利用現有資產賺取收入的能力較好。因此,認為并購后企業的營業能力良好,并購后期企業競爭力將得到提升。
(3)償債能力
償債能力能反映企業償還負債的情況,本節選取速動比率來代表企業償債能力,進一步衡量F公司并購前后的競爭力變化情況。對F公司并購前后的速動比率進行分析,F公司在并購后呈現先上升后下降趨勢,且并購后的數值大于1,表明F公司的并購行為其短期償債能力向利好的方向發展,對流動負債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從近年的年度報告來看,F公司的流動資產在并購后呈不斷上升狀態。總體認為并購后F公司的業績總體發展勢頭良好,進一步影響企業的生存競爭力。
2.發展競爭力
企業運用財務的能力越強,各項經營業績就越好,就越有利于企業的發展,本節將從規模增長和市場擴張這兩方面來考察并購后F公司發展競爭力的變化,進一步反映企業的市場發展前景。
(1)規模增長
企業并購后可以擴大企業的經營范圍,提高經營成長性,會較長一段時間影響公司競爭力。為此選擇凈資產增長率這個指標來代表F公司的成長能力,評價并購前后樂視網的規模發展情況。對F公司并購前后的凈資產增長率進行分析,F公司在并購前2013年處于最低水平,并購當年的凈資產增長率仍不高,可能是F公司并購支付給被并購方交易價格所致,而后凈資產水平不斷回升,即通過并購獲取的智能系統優勢、能源管理優勢所獲得的營業收入增加,緩解了F公司的資金壓力。因此認為,并購后的F公司凈資產水平仍處于良好的發展狀態,并購促進企業的發展競爭力。
(2)市場擴張
企業進行市場擴張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擴展業務經營范圍,實現營業收入的穩定增長,完善現有運營體系,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F公司并購后各項主營業務穩定,在智能系統、數字化系統方面取得新突破,包括智能線纜業務、新能源智能汽車動力系統業務、清潔/新能源智能系統業務等各項主營業務收入均取得高速增長。通過內生增長和外延并購,F公司充分運用產業鏈系統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全面的能源系統解決方案,構建“能源互聯網+”智慧能源系統及生態服務體系,迅速提升公司競爭力。由此F公司在并購后,較同行業的其他企業相比,市場份額不斷增大,具有競爭優勢。
3.潛在競爭力
評價企業的競爭力不僅要衡量企業持有資金的實力和財務運用的情況,還要考察企業對未來發展作出規劃和賺取收益的能力,即潛在競爭力。據了解,F公司在并購后進行了多項對外投資,通過投資收益能反映其對外投資的結果,故本節將選取投資收益這個指標來代表潛在競爭力,衡量企業在并購前后的競爭力情況。除2016年外,并購后F公司的投資收益良好,大于并購前的投資收益,主要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收益,是資產增值的一種方式。較并購前年度相比,F公司的投資收益有所提高,也將成為企業發展的潛在競爭力。
三、總結
作為并購方的F公司,在并購活動發生之后,雖然在短期內公司競爭力并沒有效提升,但從長期的表現來看,在并購后較長一段時間內F公司的競爭力水平高于并購前,競爭力水平得到提升。F公司的并購行為主要影響有:第一,推動企業文化建設和品牌整合,并購后引進的先進技術促進企業朝著“能源互聯網+”方面發展,完善現有運營體系,有效整合電力產品智能制造、新能源智能汽車動力系統智能制造、清潔/新能源智能系統、互聯網電氣平臺四大業務板塊;第二,推動行業商業模式的創新,F公司采用產業鏈并購的思維,并購外部優勢資產,不斷進行業務補強,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密切合作、優勢互補,成功構建“能源互聯網+”智慧能源系統及生態服務體系,將成為電氣設備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從以上各方面的研究結果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F公司的產業鏈并購行為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何臻賢.優化財務決策,實現產業鏈價值增值[J].財務與會計,2014(08):11-12.
[2]羅敏.基于核心競爭力思維的企業并購財務風險防控探究[J].財會通訊,2015(02):119-122.
?[3]姚海鑫,朱雅琴.并購能增強大企業的競爭力嗎?——基于上市公司并購案的一項實證研究[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3):89-99.
作者簡介:闕衛東(1966—),男,漢族,廣西玉林,職稱:講師,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管理、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李尚芝(1995-)女,漢族,籍貫:廣西桂平市,學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財務與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