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21世紀后,由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增速正在放緩。特別是近十年,大數據,云技術的蓬勃發展涌現了一大批互聯網金融公司,對我國傳榮商業銀行帶來了沖擊。這些互聯網金融公司以高效、良好的用戶體驗和較低的運營成本瓜分了傳統商業銀行的資源和市場份額。因此,傳統商業銀行的轉型迫在眉睫,傳統商業對金融科技的發展一直非常關注,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科技興行”的觀點就一直被提出并延續至今。近年來各大上市銀行的年報都透露了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視信息技術在服務創新、產品創新、風險控制、精細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并且都在加速擁抱金融科技,實現數字化轉型,向新型商業銀行發展。
【關鍵詞】金融科技 商業銀行 發展
一、我國商業銀行與金融科技結合的現狀
(一)我國是科技布局金融的后起之秀
金融科技企業早在是十幾年前就在歐美金融體系布局。我們熟知的亞馬遜支付、谷歌錢包、apple pay包括face book發布的Messenger Payments等最早從2007就已上線。我國的金融科技雖然發展晚于歐美,可我國有特有的巨大的人口紅利使我國網民數量巨大,并且近年來,全民衣、食、住、行都已培養起線上消費習慣,因此我國金融科技的發展潛力巨大,并有逐漸領先全球的趨勢。比如:我國的支付寶已連接了海外25個國家,涵蓋了12萬多戶的線下商戶;微信支付觸角涉及了12個國內和國外的國家及地區,涵蓋了12萬以上的線下商戶。
(二)我國國有大行與金融科技結合現狀
去年開始,我國國有大行紛紛“放下身段”與云廠商攜手合作,與互聯網巨頭聯手惡化做成為主流,將部分業務嵌入云計算架構中以提升自己的科技實力。比如:華夏銀行和中國銀行牽手騰訊云、交通銀行牽手蘇寧、工商銀行牽手京東、農業銀行牽手百度、建設銀行牽手阿里巴巴等。這一現象折射出傳統商業銀行與科技企業的合作是行業的未來這一點已被大家所認同,銀行與科技企業的優勢互補引領我國的金融業向各機構間“合作大于競爭”的方向發展。
(三)我國中小企業與金融科技結合現狀
我國中小銀行普遍都認同到科技興行的重要性,但是受自身研發能力和體量規模的限制,中小銀行與科技企業聯姻的步伐較之五大國有行略緩。目前主要的現狀是跟隨市場、人有我有做到技術接觸,隨大流的做到線下業務線上化、線下服務智能化。在精準度和創新度上仍亟待發展。
二、新型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的主要方向
(一)新型商業銀行服務入口場景化和虛擬化
互聯網科技翻開了移動金融的新篇章,傳統商業銀行無論是主觀還是被動,都在積極布局移動端。當下,新型商業銀行的目標是將“場所驅動”慢慢演變為“場景驅動”。所謂“場所驅動”就是我們熟悉的商業銀行營業模式是廣布物理網點,但是物理網點的高成本包括人力成本一直是商業銀行的痛點。而“場景驅動”則是客戶以移動科技為支撐,從諸多生活場景的APP進到商業銀行的服務入口,不受物理網點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要實現新型商業銀行服務入口的場景化和虛擬化就需要整合整個移動互聯網的生態圈,打通生態鏈,將衣、食、住、行等金融及非金融的移動互聯場景融合在一起,實現客戶共享、資源共享。
(二)風險管理過程的智能化
銀行的本質是經營風險,風險管理是銀行的立行根本。傳統銀行的風險管理以人工為主,無論是信息收集、整合還是調研報告、風險評估、授信決策和貸后管理都以人工為主要開展模式,這既主觀不夠科學又浪費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因此,新型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過程中借力大數據技術,將中國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和各類第三方移動平臺整合,實現信息調研智能化、風險評估定量化、貸后預警自動化,即搭建一個大數據下的智能風險管理體系。這既提高了銀行授信的科學性、精準性又提高業務處理效率,節約了成本。
(三)人才隊伍的跨界化
新型商業銀行需要更多的多元化人才。傳統商業銀行由于物理網點分布眾多,因此前臺人員占比大,包括運營和營銷人員。而新型商業銀行的服務入口場景化和虛擬化,更需要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工程師、法律等人才。未來,既懂大數據又懂金融的人才將是新型商業銀行的主流。
三、新型商業應構建金融科技創新新體系
(一)打造創新管理體系
新型商業銀行應構建信息科技管理委員會并下設創新管理科室,搭建創新平臺,延伸創新空間的維度最終實現創新成果落地。“自上而下”的從規劃出發,以業務戰略為圓心,尋找和落地科技驅動下的組織條線的創新。從“自下而上”的精細化管理出發,以提高效率為圓心,尋找優化過程服務,提升客戶體驗的路徑。信息科技管理委員會應制定全行數字化創新工作的指導體系,打造創新過程管理、創新激勵等體系并且既要在制度上又要在機制上鼓勵創新。
(二)構建敏捷組織,落地迅速交付
新型商業銀行應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中,將信息科技與業務相結合,產品項目組在制定出產品開發表后通過不斷的測試形成產品迭代,并通過產品創新及模型升級,實現迅速交付。同時,將線上銀行核心業務處理系統與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相嵌。此外,積極研究容器技術、分布式框架、微服務與高彈性的互聯網金融體系,從而支持高并發交易場景的實現。
(三)打造智能網點
雖然線上直銷銀行是互聯網金融環境下的趨勢,但是物理網點仍有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傳統物理網點向智能網點轉型勢在必行。新型商業銀行應在對網點利潤、業務效率以及等級多維度運營模式記性評估,目標是實現物理網點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并且提升客戶的業務辦理體驗。當前我國商業銀行正在加快智能柜員機的投放,并逐漸提高業務辦理的覆蓋面,使客戶進入廳堂后基本可以實現自助操作,免去排隊,同時根據客戶刷卡后的大數據技術,向客戶提供個性化產品推薦。智能柜員機既可以提升業務也辦理效率又可以降低銀行經營成本,同時滿足客戶的金融服務需要。
展望未來,金融科技助力我國新型商業銀行的發展的趨勢不可逆,金融科技亦是各大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擁抱金融科技,打造數字化新型銀行、變革組織管理、轉變意識、跨界合作才能更好的服務新時代的實體經濟。
作者簡介:吉盈盈,1984年4月,女,上海人,本科,金融科技助力新型商業銀行發展。